菊江村历史 世界名人 柳宗元简介_柳宗元的儿子_柳宗元的故事_柳宗元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柳宗元简介_柳宗元的儿子_柳宗元的故事_柳宗元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

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世称柳河东

其父柳镇。

安史之乱时曾徙家吴地,柳宗元可能生于吴地,但成长于长安。

受母亲卢氏的启蒙教育,4岁即能读古赋,少时为文,有“奇名”。

德宗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

十四年,登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十九年,自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里行。

二十一年正月,顺宗即位,柳宗元被擢升为礼部员外郎,协同王叔文等人在半年内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受到宦官、藩镇及守旧派朝臣的联合反对。

同年八月,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即宪宗,改元永贞。

九月,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途中改贬永州(今湖南永州市)司马。

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韩晔、陈谏、凌准、程异7人亦同时被贬远州司马,史称“八司马”。

柳宗元谪居永州9年,在抑郁悲凉心境中创作了大量哲学论著和文学精品。

宪宗元和十年(815年)正月,奉召至京师。

三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官虽稍升,但地更偏远。

柳宗元在此兴利除弊,发展生产,兴办学校,释放奴婢,政绩卓著。

他的文学影响也越来越大,“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十四年(819年)十一月,病殁于任所,人称“柳柳州”,建庙祀之。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理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

柳宗元卒后,好友刘禹锡曾编《河东先生集》,宋初穆修始为刊行。

《四库全书》所收宋韩醇《诂训柳先生文集》45卷、外集2卷、新编外集1卷,为现存柳集最早的本子。

《全唐诗》编其诗四卷。

今人整理本有吴文治等《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排印本)45卷、外集2卷及外集补遗,搜辑较为完备;王国安《柳宗元诗笺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排印本)4卷,对作品均予编年,后附诸家评论辑要,较便阅读。

柳宗元的生平事迹可参看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施子愉《柳宗元年谱》(湖北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中华书局1989年版)卷五本传。

《中华经典诵读·学生必背与诵读古诗词》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世称柳河东。

贞元进士,授校书郎,调蓝田尉,升监察御史里行、礼部员外郎。

因参加“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皆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其诗风格清峭。

有诗文作品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有《河东先生集》。

《全唐诗》编其诗四卷。

(新、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五)

柳宗元生平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他的祖籍在河东(今山西永济),后魏时,其祖辈在外地做官,后来辗转定居于长安(今西安市)。

他的父亲柳镇曾任长安县主簿、殿中侍御史等。

代宗大历八年,柳宗元出生于长安。

他童年时从母亲学习诗文,后随父亲游历江南,增长了见识。

13岁时,就能写好文章,已初有名气。

贞元九年(793),柳宗元21岁中进士。

十二年任秘书省校书郎;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正字。

他在此任五年中,有机会阅读了许多书籍。

贞元十七年(801),任过蓝田县尉,两年后入朝任监察御史。

他主张国家统一,反对战乱和分裂,当淮西吴少诚叛乱时,他写了《辨侵伐论》一文,反对藩镇割据,主张出兵讨伐。

贞元二十一年/永贞元年(805)正月,顺宗即位。

柳宗元和顺宗的侍棋待诏王叔文政治见解一致,相交甚好。

顺宗重用王叔文掌国政,王叔文联合王伾、柳宗元、刘禹锡等人推行改革,史称“永贞革新”。

王叔文提拔柳宗元为礼部员外郎,成为改革的中坚人物。

改革派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革新措施,打击保守势力,罢翰林冗员,取缔了由宦官担任的“宫市使”,为皇帝饲养猎禽猎犬的五坊,欺害长安商民,仗势横行长安市上。

革新派惩办了这些宦官,受到长安人民的欢迎。

在经济上,革新派整顿财政,改革盐税,降低盐价,打击了宦官和藩镇利用抬高盐价盘剥人民的行为。

革新派宣布停止地方官向皇宫的“进献”,规定正税之外,不得加征杂税,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负担。

改革冲击了贵族阶级和宦官的权益,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和攻击。

是年八月,宪宗上台,改革失败,王叔文等人被贬被杀,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

当他在赴邵州的途中时,又被改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柳宗元被贬之后,开始步入了他文学创作的极盛时期。

在永州,他住在一座和尚庙里,生活相当艰苦。

从此他生活在劳苦人民之中,更了解劳苦者的疾苦,更深刻认识了权贵阶层的丑恶面目和社会的不平等问题。

改革虽然失败,但他思想上并未退缩,用笔继续斗争。

在永州,柳宗元以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写下了著名的政论和哲学文章,如《封建论》、《非<国语>》、《天爵论》、《天对》、《天说》、《断刑论》等。

在这些文章中,他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国家的兴衰,制度的更迭,有着自己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趋势。

抨击了“天人感应”论,否定了“君权神授”说,有力驳斥了当时世族阶层要求恢复分封制的谬论。

他反对割据的藩镇势力,反对分裂,主张统一,主张中央集权,提出:“善制兵、谨择守”的主张,认为要保持和平统一,必须把兵权集中于中央,选择好地方官,才能使国家“无专地之患,四海宁一。

柳宗元在永州生活了十年,艰苦的生活环境,并未使他的革新之志泯灭。

他曾到屈原投水的汨罗江凭吊,写了《吊屈原文》,颂扬屈原热爱国家的献身精神。

他的文学作品《三戒》、《捕蛇者说》、《田家三首》等,反映了农民在繁重赋役的压迫下,得不到温饱的悲惨情景,勾划了当时农村凋敝破败的状况,以犀利的笔锋,尖锐讽刺了那些贪得无厌、虚伪矫饰和愚蠢的官僚。

元和十年(815)元月,他接到诏书,二月回到长安。

但到三月,又被贬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刺史。

当年六月,柳宗元拖着病弱的身体到达更为荒辟的柳州。

他在柳州任上,尽力推行了一些兴利除弊的改革措施,招抚流民安居从业,兴办学校,发展文化,移风易俗。

他为解救奴婢,规定奴婢在主人家做工,应按时间计算应得工钱。

如果工钱数目达到所欠债务之数,就可以获免。

一年多,就使1000名奴婢获得自由。

他鼓励人民发展农牧业生产,挖掘水井,开垦荒地,发展交通,整修城垣和街道,植树造林。

经他的一番治理,柳州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宅有新屋,步有新船,池园洁修,猪牛鸭鸡,肥大蕃息”。

由于他长期遭贬,在精神上受到折磨,生活相当艰苦,身体极为衰弱。

在柳州生活了四年,元和十四年(819)十一月八日,柳宗元病逝于柳州,时年47岁。

次年七月十日,归葬于万年县(今西安市)先人墓侧。

柳州人民为了纪念他,为他修了衣冠冢和祠庙。

柳宗元一生最突出的成就还是他在文学方面的贡献。

他除过政论和寓言创作外,传记、散文、游记、诗都写得很出色。

语言简练,文笔清新,思想感情深厚,作品有六百多篇。

有人为了向他学习文学技巧,不远千里赶到柳州向他请教。

柳宗元对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贡献,还在于他和韩愈一起发动了一场文学改革运动,即文学史上的“古文运动”,为古代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局面,对后代的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文体和语言改革上,他和韩愈有一致的地方,但在文学表达的思想内容方面,二人又有不同的观点。

柳宗元提倡“文之用,辞令褒贬,导扬讽谕而已”。

他认为文学这个武器的作用,就是对社会上美好的事物进行褒扬和歌颂,对不好的事物加以责贬、批判和讥刺。

元和十二年(817),当柳宗元听到朝廷平定了淮西吴元济叛乱之后,立即写了两篇诗祝贺,对李恕雪夜入蔡州的战功大加赞扬。

而身为行军司马的韩愈,奉诏所写的《平淮西碑》却受到参战将士的指责。

在文学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上,柳宗元认为:一个人只有从自己的实践中才能写出好文章,而主要在于自己的思想倾向。

在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柳宗元说自己“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主张内容与形式结合,反对“无乎内而不饰乎外,有乎内而饰乎外。

”这两种倾向。

他对待历史文化遗产,主张“读百家书上下驰骋”,反对“荣古虐今”。

柳宗元死后,好友刘禹锡把他的作品编为《河东先生集》。

柳宗元在哲学和文学方面的思想、理论受到后世名家王安石、李贽、王夫之、章太炎等的赞扬,肯定了他的卓越成就。

柳宗元学术成就

在哲学上,柳宗元继承了王充元气自然论的传统,并利用当时天文地理等科学知识予以丰富。

他在《天说》、《天对》、《非国语》、《断刑论》等作品中,认为宇宙是无限性的,宇宙的本原是“元气”,不存在造物之神;物质世界的变化是由于阴阳二气的运动,人事祸福、社会治乱和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没有赏罚关系。

政治上,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认为郡县制胜于封建诸侯制,因为它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他肯定郡县制,主要是为了反对世袭特权,反对藩镇割据,维护唐王朝的统一。

他还在其他文章中反对宦官干政,提出官吏“盖民之役而非以役民”的“吏为民役”的思想,还主张重视农战。

柳宗元喜欢佛教,在政治上失意时,他更进一步向佛教寻找精神上的解脱。

他反对韩愈排斥佛教,但对佛教也有取有舍,反对“去孝以为达,遗情以贵虚”(《送元暠师序》)一类的僧徒。

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与韩愈齐名,世称“韩柳”。

其文学思想与韩愈有相同处,二人均倡导古文,强调“文者以明道”(《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但其“道”的内容却有别于韩愈的重在“仁义”,而是更具现实色彩,更多“辅时及物”(《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有益于世”(《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的内涵。

在创作上,他反对“渔猎前作,戕贼经史”(《与友人论为文书》)等模拟因袭的做法,反对“贵辞而矜书,粉泽以为工,遒密以为能”(《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等片面追求形式美的倾向。

主张充分学习《庄子》、《老子》、《孟子》、《荀子》、《离骚》、《国语》、《史记》诸书畅达、幽洁的长处,“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如《天说》、《封建论》、《断刑论》、《桐叶封弟辨》等,或长或短,均说理畅达,笔无藏锋,以识见敏锐、思理深刻见称;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

其杂文或正话反说、借问答体抒发被贬被弃的一怀幽愤,如《答问》、《起废答》、《愚溪对》等;或巧借形似之物、抨击政敌和现实,如《骂尸虫文》、《宥蝮蛇文》、《斩曲几文》等,均极具战斗性。

寓言讽刺文大都结构短小而用语精警,立意深刻,颇富哲理,《三戒》、《蝂传》等是其名篇。

山水游记继承了《水经注》的成就,而有新的开拓。

其最著者为“永州八记”,多选择钴潭、潭西小丘、小丘西小石潭等深奥幽美型的小景观,既予以一丝不苟的精心刻画,又将寂寥心绪贯注其中,传递出凄神寒骨的悲美意韵,既是柳文中的精品,亦堪称唐代文学中的奇葩。

柳宗元存诗145首,绝大部分作于贬谪之后,真实地表现了他身处逆境的悲凉心态。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别舍弟宗一》等诗,写其“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之凄楚情怀,读来觉有“满纸涕泪”(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南涧中题》、《构法华寺西亭》等诗忧乐交替,清劲纡徐,被苏轼评为“妙绝古今”(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

其写景小诗如《江雪》、《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等,或冷峭凝重,或深隽幽婉,均属绝句中的上品。

宗元诗风还有淡泊舒缓的一面,前人多将柳诗与陶渊明、韦应物的诗风联系在一起,谓“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

……所贵乎枯淡者,谓之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东坡题跋·评韩柳诗》)。

这主要指宗元部分五言古诗,如《读书》、《感遇》、《饮酒》、《首春逢耕者》等,内容与陶诗相近,语言也较为朴素。

但与陶诗相比,这些诗中还是时露忧怨冷峭之迹,用元好问《论诗绝句》评柳诗的话说,就是“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有关柳宗元及其作品的评价,旧时多数人肯定其作品而贬抑他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改革,从唐代的韩愈、刘禹锡,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直至清代的一些人都持这种看法。

而范仲淹、李贽、王夫之等人则为他的政治作为进行辩护。

对于柳文,许多人论其成就时,喜欢与韩愈的文进行对比,有人认为柳不如韩,有人认为韩不如柳,前者如宋祁、方苞等,后者如晏殊、严羽、焦循、刘熙载、陈衍等。

柳宗元卒后,好友刘禹锡曾编《河东先生集》,宋初穆修始为刊行。

《四库全书》所收宋韩醇《诂训柳先生文集》45卷、外集2卷、新编外集1卷,为现存柳集最早的本子。

今人整理本有吴文治等《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排印本)45卷、外集2卷及外集补遗,搜辑较为完备;王国安《柳宗元诗笺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排印本)4卷,对作品均予编年,后附诸家评论辑要,较便阅读。

柳宗元的生平事迹可参看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施子愉《柳宗元年谱》(湖北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中华书局1989年版)卷五本传。

柳宗元后世纪念

柳州柳宗元纪念馆

柳宗元纪念馆,位于广西柳州市柳侯公园内,主要由柳侯祠、柳宗元衣冠墓、柑香亭组成。

柳侯祠原名罗池庙,于公元822年始建。

1995年12月,命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柳侯祠正门门额上“柳侯祠”由郭沫若所题,门柱上的对联“山水来归,黄蕉丹荔;春秋报事,福我寿民”根据唐代文豪韩愈《柳州罗池庙碑》一文集炼而成,表达了柳州人对柳宗元的思念之情。

柳宗元资料

柳宗元画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renwu/25131.html

张栻简介_张栻的儿子_张栻的故事_张栻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李筌简介_李筌的儿子_李筌的故事_李筌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