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钟灿简介
欧阳钟灿(1946年1月— ),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中生物膜液晶模型理论、液晶物理及应用基础理论等研究。
生于福建泉州。
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1981年、1984年先后获该校物理系理学硕士学位、理学博士学位。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68年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毕业,被分配到兰州化工公司工作。
1978年考取清华大学研究生,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
1985年博士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是中国建立首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研究员。
1986年获得西德洪堡奖学金,前往柏林自由大学从事合作研究。
1988年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1989年晋升为副研究员,1992年晋升为研究员。
1998年至2007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
2003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09年被聘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院长。
2020年被聘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主任。
一直致力于软凝聚态物理的研究,他的主要科学研究成就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领域,即脂质双层膜的弹性性质、手征膜的理论、液晶显示盒表面锚泊理论、气液表面上的极性分子单层膜的相变、液晶近晶相A的畴结构、碳纳米管的力学性质、单分子力学、二维脂域的形态。
欧阳钟灿从曲面变分技术导出了用曲面曲率及其微分表示含自发曲率膜泡的普遍形状方程;首次从理论上预言应存在着半径比为2的平方根与无穷的两种亏格为1的环形膜泡并获实验完全证实;提出了突破赫尔弗里希(Helfrich)流体膜框架的手征膜理论;合作发现了膜形状方程的四类解析解;提出D∞h对称液晶光倍频理论并与实验完全符合;给出了超扭曲液晶盒弱锚泊条件下指向矢的严格解。
截至2019年6月,欧阳钟灿在国际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与合作者出版中英文专著《Geometric Method in the Elastic Theory in Liquid Crystal Phases》《生物膜泡曲面弹性理论》及科普读物《从肥皂泡到液晶生物膜》。
经历
1946年1月,欧阳钟灿出生于福建泉州,曾在泉州第一中学念书。
1968年,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毕业,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被分配到兰州化工公司,当搬运工。
1969年—1978年,换过好几回工种,从修理工转入仪表车间当仪表工,但自学一直没有中断。
1978年—1981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专业,师从谢毓章、徐亦庄教授,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81年—1984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光学专业,毕业并获得理学博士学位,是清华大学第一位毕业的理学博士。
1985年—1986年,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是中国建立首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研究员。
1986年,获得西德洪堡奖学金,前往柏林自由大学从事合作研究,师从赫尔弗雷奇(helfrich)教授。
1988年,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
1989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7月,成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1992年,晋升为研究员。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8年—2007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
2003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09年6月,被聘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院长。
2020年9月,被聘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主任。
参见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