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人物 奥地利【】 – 人物百科

奥地利【】 – 人物百科

奥地利简介

奥地利

奥地利共和国(德语:Republik Österreich),通称奥地利,位于欧洲中部的一个内陆国家。

面积83,879平方公里。

东邻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南接斯洛文尼亚和意大利,西连瑞士和列支敦士登,北与德国和捷克接壤。

首都和最大城市是维也纳。

属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的温带阔叶林气候。

奥地利曾是统治中欧650年哈布斯堡王朝的核心部分。

公元996年,史书中第一次提及“奥地利”。

12世纪中叶在巴本贝格王族统治时期形成公国,成为独立国家。

1278年开始了哈布斯堡王朝长达640年的统治。

18世纪初,哈布斯堡王朝领土空前扩大。

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成立了以奥为首的德意志邦联,1866年在普奥战争中失败,邦联解散。

1867年与匈牙利签约,成立奥匈帝国。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解体,成立共和国。

1938年3月被纳粹德国吞并。

二战后被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四国占领。

1945年4月成立第二共和国。

1955年5月,四个占领国同奥签订《重建独立和民主的奥地利国家条约》,宣布尊重奥的主权和独立。

10月占领军撤出,奥地利重新获得独立。

10月26日,奥国民议会通过永久中立法,宣布不参加任何军事同盟,不允许在其领土上设立外国军事基地。

自1965年起,10月26日被定为奥国庆日。

奥地利基本国情

国名 奥地利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Austria, Republik Österreich)。

国旗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

自上而下由红、白、红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旗面正中是奥地利国徽图案。

此旗的来历可追溯到奥匈帝国时期,据说当时的巴本堡公爵在与英王理查一世激战时,公爵的白色军衣几乎全被鲜血染红,只有佩剑处留下一道白痕。

从此,公爵的军队采用红白红为战旗颜色。

1786年约瑟夫国王二世把红白红旗作为全军战旗,1919年正式定为奥地利国旗。

奥地利政府机构、部长、总统等官方代表和政府驻外机构均使用带国徽的国旗,一般场合不用带国徽的国旗。

国徽 为一只鹰。

黑色的雄鹰头戴金冠,两爪分别握着金色的锤子和镰刀,胸前的盾面上为国旗图案,鹰爪上还套有被打断的锁链。

鹰是奥地利的标志,璧形金冠象征市民,镰刀和锤子象征农工,锁链被打断象征奥地利人民获得自由、解放。

国歌 《让我们拉起手来》

面积 83,879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全国划为9个州,它们是:布尔根兰、克恩滕、上奥地利、下奥地利、萨尔茨堡、施蒂利亚、蒂罗尔、福拉尔贝格、维也纳。

州下设市、区、镇(乡)。

人口 890万(2020年1月1日),其中外国人148.7万人,占16.7%。

官方语言为德语。

首都 维也纳(Wien),人口191.2万(2020年1月1日)。

国家元首 联邦总统亚历山大·范德贝伦(Alexander Van der Bellen),2016年12月4日当选,2017年1月26日就职。

重要节日 新年:1月1日;复活节:每年春分月圆之后第一个周日(3月21日至4月25日之间);五一国际劳动节:5月1日;国庆日:10月26日;圣诞节:12月25日。

国花 火绒草

国鸟 家燕

国石 贵蛋白石

奥地利历史

据考古发现,奥地利在旧石器时代已经有人类活动。

奥地利曾先后被古罗马人、匈奴人、伦巴第人、东哥特人、巴伐利亚人和法兰克人占据。

由10至13世纪(1489年)哈布斯堡家族进驻奥地利,从此至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覆亡之前,哈布斯堡家族便等同神圣罗马帝国。

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解体,而在此两年前,弗兰茨一世(即神圣罗马帝国的弗兰茨二世皇帝)宣布自己为奥地利帝国的皇帝,统治范围是以奥地利为中心的哈布斯堡王朝世袭领地。

1867年,为了化解普奥战争失利对帝国的冲击,奥地利帝国又和匈牙利合并为一个共主邦联──奥匈帝国,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战败后的奥匈帝国被分割,其中原先内莱塔尼亚的一部分形成了今天的奥地利共和国。

战败的奥地利被禁止与德国合并。

1938年,纳粹德国实现了德奥合并,奥地利到二战结束前都受其统治。

击败法西斯势力后,同盟国军事占领奥地利,直到1955年奥地利国家条约签订为止。

在宣布成为永久中立国之后,占领军撤军,奥地利获得独立。

1989年,东欧共产主义政权解体后,奥地利逐渐参与更多的欧洲一体化进程。

奥地利于1995年加入欧盟,又于1999年加入欧元区。

奥地利地理

奥地利是一个位于欧洲中部的内陆国。

地势西高东低,阿尔卑斯山贯穿奥地利的西部和南部,这使得奥地利成为著名的冬季运动胜地。

山地占国土面积的70%。

山脉南北两侧是石灰岩带,中央是结晶岩带。

最高峰为大格洛克纳山,海拔3798米。

东北部是维也纳盆地,东南部和北部为丘陵地型及高原。

多瑙河流经东北部,在境内长350千米。

南部有穆尔河和德拉瓦河,西部则有因河和萨尔察赫河等。

首都为座落于多瑙河边的维也纳。

其它主要城市包括萨尔茨堡、因斯布鲁克、格拉茨和林茨等。

气候

奥地利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过渡区内,气候温和,冬季寒冷、夏季凉爽。

奥地利的森林覆盖率约为46.7%。

奥地利行政区划

全国划为9个州,它们是:布尔根兰、克恩滕、上奥地利、下奥地利、萨尔茨堡、施蒂利亚、蒂罗尔、福拉尔贝格、维也纳。

州下设市、区、镇(乡)。

9个联邦州如下,州名后为州首府:

布尔根兰州 艾森施塔特

凯恩藤州 克拉根福

下奥地利州 圣珀尔滕

上奥地利州 林茨

萨尔茨堡州 萨尔茨堡

施泰尔马克州 格拉兹

蒂罗尔州 因斯布鲁克

福拉尔贝格州 布雷根茨

维也纳州 维也纳

奥地利政治

总统是国家元首,由每6年一次的全民选举选出。

总统负责提名总理,总理通常是议会中最大党派的领袖。

【政体】 实行联邦制和议会民主制下的总理负责制。

【宪法】 现行宪法1920年11月10日生效。

1925年和1929年通过两项附则。

1934年宪法被废除。

1945年奥重建后宣布1920年宪法和两个附则继续有效。

宪法规定,奥为联邦制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由普选产生,任期6年。

总理为政府首脑,任期5年。

【议会】 由国民议会和联邦议会组成。

国民议会制定法律,主持新政府的就职仪式,可通过不信任表决罢免联邦政府及其成员。

联邦议会代表各州的利益,有权将国民议会通过的法律提案驳回,但如国民议会坚持原案,联邦议会不得再提异议。

国民议会共183席,按比例代表制产生,任期5年。

2019年9月29日,奥国民议会提前举行选举,各党所占席位:人民党71席,社民党40席,自由党30席,绿党26席,新奥地利党15席,无党派人士1席。

议长任期5年,现任议长沃尔夫冈·索博特卡(Wolfgang Sobotka,人民党)。

联邦议会共61席,由各州按人口比例选派,议长由各州轮任,任期半年。

现任联邦议会议长安德烈娅·埃德-吉施塔勒(Andrea Eder-Gitschthaler,女,人民党),任期至2020年12月31日。

【政府】 2020年1月7日人民党和绿党组成联合政府,设14个部,成员如下:总理塞巴斯蒂安·库尔茨(Sebastian Kurz),副总理兼体育、公务员、艺术和文化部长维尔纳·科格勒(Werner Kogler),社会福利、卫生、护理和消费者保护部长鲁道夫·安朔贝尔(Rudolf Anschober),就业、家庭和青年部长克里斯蒂娜·阿施巴赫尔(Christine Aschbacher,女),财政部长格诺特·布吕梅尔(Gernot Blümel),负责欧盟和宪法事务的总理府部长卡罗琳娜·埃特施塔德勒(Karoline Edtstadler,女),教育和科研部长海因茨·法斯曼(Heinz Faßmann),气候保护、环境、能源、交通、创新和技术部长莱奥诺蕾·格韦斯勒(Leonore Gewessler,女),农业、地区和旅游部长伊丽莎白·克斯廷格(Elisabeth Köstinger,女),内政部长卡尔·内哈默(Karl Nehammer),负责妇女和移民融入事务的总理府部长苏珊娜·拉布(Susanne Raab,女),欧洲和国际事务部长亚历山大·沙伦贝格(Alexander Schallenberg),数字化和经济区位部长玛格丽特·施拉姆伯克(Margarete Schramböck,女),国防部长克劳迪娅·坦纳(Klaudia Tanner,女),司法部长阿尔玛·扎迪奇(Alma Zadić,女),此外,气候保护、环境、能源、交通、创新和技术部和体育、公务员、艺术和文化部各设1名国务秘书。

【司法机构】 全国有三个法院系统:宪法法院,审理涉及宪法,特别是地方与联邦政府纠纷的案件,院长克里斯托弗·格拉本瓦特尔(Christoph Grabenwarter);行政法院,负责涉及官方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纠纷案件,院长鲁道夫·蒂内尔(Rudolf Thienel);最高法院,负责刑事和民事案件,院长伊丽莎白·洛夫雷克(Elisabeth Lovrek,女)。

【政党】

1.奥地利人民党(Österreichische Volkspartei):执政党。

前身是1887年建立的基督教社会党,1945年改为现名。

主席塞巴斯蒂安·库尔茨(Sebastian Kurz),共有党员约50万人。

2.绿党(Die Grünen):执政党。

前身是“绿色和平组织”。

1986年成立。

联邦主席维尔纳·科格勒(Werner Kogler),共有党员约7000人。

2019年9月国民议会选举中获得14%选票,与人民党联合组阁执政。

3.奥地利自由党(Freiheitliche Partei Österreichs):在野党。

1955年成立,前身是“独立者联盟”,曾于1983—1986年和社会党组成联合政府。

2000年2月与人民党联合执政,2005年党内发生分裂后失去执政地位。

2017年12月同人民党组成联合政府,2019年5月因时任党主席“通俄门”视频丑闻导致执政联盟破裂。

现任主席诺贝特·霍菲尔(Nobert Hofer),共有党员约6万人。

4.奥地利社会民主党(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Österreichs):在野党。

1889年成立。

1919—1920年执政,1934年被取缔。

1945年改名为社会党,1991年改为现名。

主席帕梅拉·伦蒂–瓦格纳(Pamela Rendi-Wagner,女),共有党员约18万人。

5.新奥地利党(NEOS,Das Neue Österreich):在野党。

由奥地利企业家马蒂亚斯·施特洛尔茨于2012年10月27日创建。

主席贝亚特·迈因–赖辛格(Beate Meinl-Reisinger,女),共有党员约2700人。

重要人物

总统:亚历山大·范德贝伦

1944年1月18日生于维也纳市。

1994年当选国民议会议员。

1997年起先后任绿党主席、议会党团主席。

2016年12月4日当选联邦总统,2017年1月26日就任。

总理:塞巴斯蒂安·库尔茨

1986年生于维也纳。

大学肄业。

曾任人民党联邦青年团主席、维也纳州议员。

2011—2013年任内政部国务秘书。

2013—2017年任外长。

2017年7月接任人民党主席,10月率领该党赢得国民议会选举,于12月18日就任总理,成为欧洲最年轻的政府首脑。

2019年5月受执政伙伴自由党“通俄门”视频丑闻牵累被国民议会罢免,同年9月率领人民党赢得国民议会选举,2020年1月再次就任总理。

奥地利经济

市场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较高。

同时奥地利的工农业都比较发达。

工业主要有冶金、机械、石油、化工、电器、纺织、木材加工、水力发电等;畜牧业以养牛、猪为主。

农作物有马铃薯、甜菜、小麦、玉米等。

奥地利的经济与其它欧盟国家联系紧密,特别是与德国。

加入欧盟使奥地利直接进入统一的欧盟市场,由此带来了更多的外资。

2006年奥地利的GDP增长率为3.3%。

2010年以来,奥经济逐步企稳向好,2011年继续稳定复苏,出口增长强劲,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回升,实体经济稳健,新能源、环保、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加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力。

但由于欧债问题持续蔓延以及奥对外投资主要对象东欧国家经济形势恶化,2012年1月,标普将奥国家信用评级由3A降至2A+,并将奥评级展望定为“负面”。

2019年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3985亿欧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4900欧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3.3%。

货币名称:欧元(Euro)。

通货膨胀率:1.53%。

失业率:4.5%。

(资料来源:奥地利统计局网站)

【资源】 矿产主要有石墨、镁、褐煤、铁、石油、天然气等。

森林、水力资源丰富,森林面积37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3%。

木材蓄积量11.35亿立方米。

【工业】 2017年工业产值813亿欧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22%。

2019年工业产值1026.3亿欧元,同比增长3.3%。

主要门类包括采矿、建筑、机械制造、电子和汽车制造等。

(资料来源:奥地利统计局网站)

【农业】 2017年农、林、渔业产值为44.5亿欧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

2019年农、林、渔业产值为45.1亿欧元,同比增长2.1%。

2019年农业用地133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的16%。

农业发达,机械化程度高。

(资料来源:奥地利统计局网站)

【旅游业】 旅游业发达。

2018年接待游客过夜1.5亿人次,其中外国游客1.1亿人次。

2019年接待游客过夜1.5亿人次,其中外国游客1.1亿人次。

全国有各类旅馆66400家,共有床位110万张。

外国游客主要来自德国、荷兰、英国、意大利、瑞士和比利时等国。

(资料来源:奥地利统计局网站)

【交通运输】 奥地利地处欧洲中部,是欧洲重要的交通枢纽。

铁路:全国运营铁路总长5615公里。

2019年客运量3.171亿人次,货运量1.026亿吨。

公路:全国各类公路总长约12.7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和快速路2242公里。

2019年客运量3010万人次,货运量4.02亿吨。

水运:多瑙河航线长350公里。

2019年航运货运量850万吨。

空运:奥地利航空公司成立于1957年,2009年成为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子公司。

全国有6个机场,主要国际机场是维也纳施威夏特机场。

2019年奥地利民用航空客运量3620万人次。

【财政金融】 2018年,国债2848亿欧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73.8%。

2019年,公共负债2804亿欧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70.4%。

(资料来源:奥地利统计局网站)

【对外贸易】 外贸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主要进口产品是机械、汽车、工业半制成品和制成品、化工产品、原料、食品等。

出口主要是机械、汽车、初加工产品和工业制成品。

【对外投资】 2017年奥在国外直接投资为1951.7亿欧元。

2019年奥在国外直接投资为2088亿欧元,主要投资对象国是德国、荷兰、卢森堡、捷克、美国等。

(资料来源:奥地利央行网站)

【外国资本】 2017年外国在奥直接投资为1610亿欧元。

2019年外国在奥直接投资为1830亿欧元。

主要投资来源国是德国、俄罗斯、瑞士、阿联酋、美国等。

(资料来源:奥地利央行网站)

【发展援助】 2017年发展援助额10.9亿欧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3%。

2019年发展援助额10.79亿欧元,占国民收入总值的0.27%。

根据《2019-2021奥地利发展援助政策三年规划》,奥发展援助工作重点包括消除贫困并满足基本生活供给、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维护和平与安全、构建包容性社会并提高女性权利5个方面。

(资料来源:奥欧洲和国际事务部网站)

奥地利军事

1955年9月,奥地利颁布《国防法》,创建联邦军。

总统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

国家安全委员会为是联邦政府在外交、安全和国防事务上的总咨询机构,由联邦总理、副总理、外交、国防、内政、司法部长及议会各议会党团代表等多名有表决权的正式成员组成,联邦总理任主席,联邦军总参谋长列席。

国防部为最高军事指挥机关,平时由联邦政府授权国防部长对联邦军行使指挥权。

总参谋长是国防部长的最高军事顾问,代表国防部长对奥军境内外行动实施指挥。

联合作战司令部是战略级的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地面和空中部队。

奥军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6个月。

奥长期奉行中立政策。

自1995年加入欧盟后,积极参与欧盟共同防务建设。

自1996年起,多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2017年1月,奥地利宣布在不影响中立的基础上参加欧盟“永久结构性防务合作”。

2019年国防支出23.7亿欧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2%。

奥地利文化

奥地利产生过很多著名的作曲家,例如海顿、莫扎特、舒伯特、布鲁克纳、老约翰·施特劳斯、小约翰·施特劳斯、马勒、荀贝克、维博恩、博格等。

其他著名的奥地利人包括物理学家玻尔兹曼、薛定谔,法西斯主义者希特勒、天文学家乔治范派尔巴赫(Georg von Peuerbach),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哥德尔,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诗人彼特·鲁塞格尔(Peter Rosegger)和画家古斯塔夫·克林姆等。

名胜古迹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State Opera Theatre of Vienna) 世界上一流的大型歌剧院,是“音乐之都”维也纳的主要象征,素有“世界歌剧中心”之称。

建于1869年,原是皇家宫廷剧院,其前身是17世纪维也纳城堡广场木结构包厢剧院,1869年迁到市区的环行街旁。

1918年宫廷剧院变为国有,称国家歌剧院。

二战时被炸得只剩下几处断垣残壁,战后重建,整修10年,恢复旧观。

外貌古色古香,整个舞台区完全现代化,配有最先进的音响设备。

1955年11月以演出贝多芬的费德利奥庆祝再生。

歌剧院为罗马式宏伟建筑。

前厅和侧厅都用大理石彻成,内部绘有精美壁画和挂有大音乐家和名演员照片。

观众席共有6层,可容有座观众1600多人。

卡拉扬与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维也纳音乐厅(Music Hall Vienna) 奥地利维也纳最古老也最现代化的音乐厅,是每年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法定场所。

始建于1867年,1869年竣工。

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

外墙黄红两色相间,屋顶上竖立着许多音乐女神雕像,古雅别致。

1870年1月6日,音乐厅的金色大演奏厅举行首场演出。

1872年到1875年间著名音乐家勃拉姆斯曾负责组织音乐厅的演奏会。

1939年开始,每年1月1日在此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后因战争一度中断,1959年又重新恢复。

厅内有收藏馆,馆分两室。

一间是展览室,定期举行收藏品展览,供人参观;一间是档案室,一边的书架 上放满大量历代手写的、木刻的、铅印的音乐书籍和乐谱,另一边是一排铁柜,藏有音乐大师的乐稿、书信和其他手迹,其中有莫扎特的乐稿:最后一个交响曲等。

屋子中间是一长排桌子,供研究者查阅资料之用。

档案室原为勃拉姆斯的办公室,他临终前一再嘱咐,要把他珍藏的几千册音乐书籍和乐谱全部捐献给档案室。

音乐厅属于奥地利音乐之友协会,协会拥有会员7000多人,据说是世界上历史最久、人数最多的音乐组织。

萨尔茨堡(Salzburg) 奥地利西北部萨尔茨堡州首府,濒临多瑙河支流萨尔察赫河,是奥地利北部交通、工业及旅游中心。

这里是大作曲家莫扎特的出生地,素有“音乐艺术中心”之称。

萨尔茨堡1077年设市,公元8世纪─18世纪为天主教大主教驻地和活动中心。

1802年萨尔茨堡脱离宗教统治,1809年,根据《舍恩布龙条约》归巴伐利亚,维也纳会议(1814—1815年)决定归还给奥地利。

这里的建筑艺术堪与意大利的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相媲美,有“北方罗马”之称。

城市分布在萨尔察赫河两岸,偎倚在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峰之间。

城市被苍郁的陡山围绕,充满魅力。

河右岸南山坡的霍尔亨萨尔茨堡(11世纪),历经900年风雨,仍巍峨挺立,是中欧地区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一座中世纪城堡。

本尼狄克隐修道院建于7世纪末,长期以来是当地布道活动的中心。

圣方济会教堂建于1223年。

模仿罗马圣教堂的大教堂建于17世纪初,是奥地利第一座意大利式的建筑。

大主教宅邸是16—18世纪的一座文艺复兴式宫殿。

米拉贝尔宫原是17世纪为萨尔茨堡大主教建造的皇宫,18世纪又经扩建,现在是包括宫殿、教堂、花园、博物馆等的游览中心。

城市南部是17世纪建造的皇家花园,以“水的游戏”著称。

花园内建筑物的门旁檐下,道路两旁都有暗道水管不时喷射,水花飞溅,雨帘雾障。

走进花园内一座人工堆砌的山洞,潺潺的流水发出了26种鸟鸣的声音,组成一曲悦耳动听的空山鸟语。

在一处由机械装置控制的舞台上,通过水流的作用,156个活动小人再现了这里300多年前小镇生活的情景。

走进萨尔茨堡,无处不见莫扎特的踪迹。

1756年1月27日,大作曲家莫扎特出生在城中粮食街9号。

1917年莫扎特的故居被辟为博物馆。

音乐之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 奥地利萨尔茨堡国际艺术节

莫扎特故居(Mozartst Seburtuts) 奥地利18世纪著名音乐大师莫扎特出生的地方。

它坐落在萨尔茨堡市粮食大街9号。

这是一座金黄色的6层楼建筑。

公元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就诞生在这里,并度过了他的童年。

昔扎特14岁被任命为宫廷乐师。

1781年,他向宫廷提出辞呈,迁居维也纳,从而打开维也纳古典音乐的大门,直到1791年1月5日逝世。

为了纪念他,1917年把这里辟为莫扎特故居博物馆。

馆内陈列着莫扎特生前使用过的小提琴、木琴和钢琴、亲笔写的乐谱、书信以及亲自设计的舞台剧蓝图等。

馆内如今还珍藏着莫扎特的一缕金色头发。

故居前面是莫扎特全身铜像。

莫扎特故居是到萨尔茨堡的游客们必到之处。

在博物馆内陈列有莫扎特的一缕金发和少年时使用的小提琴、乐谱。

馆前的莫扎特广场上竖有莫扎特全身铜像。

广场附近还有莫扎特音乐专科学校等;连商店出售的巧克力糖果等也都以莫扎特命名。

萨尔茨堡历史上就以音乐之城闻名,该城每年都举行国际音乐节活动。

包括萨尔茨堡国际音乐节(为期5周),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节(为期2周),萨尔茨堡国际艺术节(为期5周)。

其中萨尔茨堡国际音乐节的前身即1877至1910年举行多次的莫扎特音乐节。

它以维也纳国立歌剧院(世界十大剧院)和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世界三大爱乐管弦乐团之一)为主,广泛接纳世界各国的著名交响乐团、指挥家、独奏家和独唱家。

萨尔茨堡国际音乐节已成为世界音乐盛会。

维也纳多瑙塔(Donau Tower in Vienna) 位于市区北面的多瑙河公园内,于1964年建成。

塔高252米,塔底直径31米。

多瑙塔高耸入云,为维也纳市容划出一条新的空中轮廓线。

塔内设有两部高速电梯,游人可乘电梯从塔底直升到165米高的电梯终点。

在电梯终点上下各5米处,分别是露天咖啡馆和室内咖啡馆。

登上170米高的露天咖啡馆,顿感冷风扑面,寒气逼人,但俯首下看却有人上九天之感。

进入160米高的室内咖啡馆,顿觉温暖如春。

凭窗极目远眺,远方巍峨的阿尔卑斯山和穿城而过的蓝色多瑙河尽收眼底。

由于两个咖啡馆环塔而建,其地板构架同塔轴相连,故能以3种速度围绕高塔转动,形成别致的旋转咖啡厅,咖啡厅每隔39分钟自转一周。

随着咖啡厅的转动,窗外的景色也随之慢慢移动。

游人可边品尝饮品,边领略维也纳繁华的都市风貌和城郊的田园风光。

维也纳舍恩布龙宫(Schonbrunn Castle in Vienna) 位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西南部,亦称“美泉宫”,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的避暑离宫。

1694年由玛利亚·特利萨女王下令修建。

整座宫殿占地2.6万平方米,稍逊于法国的凡尔赛宫。

宫内共有1400个房间,其中44间是以18世纪欧洲流行的洛可可式建筑风格修装的,纤巧华美、优雅别致;此外,还有以东方古典样式装修的厅堂,如镶嵌紫檀、黑檀、象牙的中国式和饰以泥金和涂漆的日本式。

房间内部的饰品和陈设也与建筑风格相一致,在琳琅满目的陶瓷摆设中,尤以明朝万历年间的彩瓷大盘和描花古瓶最为珍贵。

宫内有哈布斯堡王朝历代帝王设宴的餐厅和华丽的舞厅,现在奥地利政府仍在那里举行舞会或款待各国外交使节。

在宫内,供人参观的几辆玛利亚·特利萨女王加冕大典时使用的鎏金马车,豪华无比,引人驻足。

在长廊上,挂满了哈布斯堡王朝历代皇帝的肖像和记录他们生活场景的图画以及玛利亚·特利萨女王16个女儿的肖像画,其中最惹人喜爱的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皇后玛丽·安东涅特少女时代的画像,其优雅细腻的笔调将当时王朝豪华的盛景和奢丽的生活尽现于画上。

后来,在这座宫殿里长大的玛丽皇后同其夫君路易十六一起在法国大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

在房间和回廊的拐角处是各种式样的火炉,其中俄式的大火炉造型最为奇特,堪称一景。

在宫殿后面是一座巴罗特式的大花园,每当百花盛开之际,园中奇花异卉芬芳怡人,令人留连忘返,更增添了离宫之美。

拿破仑曾两次占领过维也纳,两次都居住在这里。

著名作曲家莫扎特幼年时期也曾在离宫的宫廷舞台上为女皇演奏过钢琴。

拿破仑战败后,1814年9月—1815年6月,这里曾举行过有名的瓜分欧洲的维也纳会议。

当时的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以其纵横捭阖的手腕,在欧洲诸列强之间玩弄均势平衡外交,显赫一时。

新闻出版

2018年全国有各类报纸259种,其中日报27种,周报229种。

主要报纸2018年发行量为:《皇冠报》80万份,《小报》28万份,《信使报》15万份,《新闻报》7万份,《标准报》7万份。

主要杂志发行量为:《新闻周刊》9万份,《侧面》周刊6万份,《趋势》经济月刊4万份。

奥地利通讯社:1946年建立,以向奥报纸和电台提供世界各大通讯社的消息为主,有时也发布奥官方消息。

奥地利教育

1774年,奥地利当时还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女大公爵玛莉亚·德蕾莎 (Maria Theresia) 开先河为当时的奥地利订定教育制度的基础。

奥地利的教育体制由联邦政府控制,对6-15岁的儿童实行9年义务教育,其教育体制大体上可以分为4个部分,亦即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

学龄儿童享受9年义务教育,学费、书费和上学交通费由国家负担。

凡持有高中毕业文凭可免试上大学。

2018/2019年度有各类中小学、职业学校5778所,在校学生110万人,各类高等院校189所,大学生37.7万人。

著名的维也纳大学创立于1365年,系德语国家最古老的大学之一。

(资料来源:奥地利统计局网站、奥地利统计年鉴)

学前教育

大部分满3岁的儿童会进入幼稚园学习,但非强迫性。

初等教育

儿童满6岁时 (每年9月1日为界定日) 即须进入国民小学 (Volksschule) 接受为期4年的教育。

期间,学龄儿童的学费、书费和上学交通费用由国家负担。

可就读的学校除了一般国家设立的学校之外,在特定条件下尚可前往当地的私立学校就读,甚至在家中学习。

中等教育

继国民小学后,学童约10岁,可以选择进入普通中学 (AHS Unterstufe, Allgemeinbildende höhere Schule) 抑或是主干中学 (Hauptschule),为期4年。

普通中学设有入学考试,须通过考试才可以就读;主干中学则无此限制。

若学童有特殊问题可择特别学校 (Sonderschule) 为其学习的机构。

迄顺利完成8年级 (9年义务教育) 的学习后,学童将面临从4种教育机构中,即普通高中 (AHS Oberstufe),高阶职训学校 (BHS, Berufsbildende höhere Schulen),中级职训学校 (BMS, Berufsbildende mittlere Schulen),多元技术学校附设进阶职校 (Polytechnischer Schule mit anschließender Berufsschule),择一就读,每一种皆为新的阶段,而其中只有高阶职训学校 (BHS)需 考试且有分数门槛。

由高阶职业学校及普通高中跃升至高等教育时,须通过毕业考试 (Matura)。

高等教育

奥地利大学学习年限一般为4-5年,其中基础学习阶段为2年,专业学习阶段为2-3年。

学生在规定的年限内要完成必修课、选修课的学习,通过考试取得必要的学分,学习的最后阶段写篇毕业论文,在通过之后即可毕业。

奥地利只在大学里设一个高级学位──博士学位。

博士生教育是本科生教育的自然延续。

能否成为博士生要看本人的研究能力和导师同意与否。

博士生年龄不限,在奥地利的大学里不设研究生院,博士生教育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组织安排,主要形式由导师指导。

传统学制无学士学位,称为Diplomstudium,分为2-3大阶段(Abschnitt)。

修学分通过各个阶段毕业考试及论文(Diplomarbeit)答辩后授予硕士学位(Magister;工科为Diplom-Ingenieur)。

修得硕士学位后得进入博士班(Doktoratstudium),撰写博士论文(Dissertation)通过答辩后依学术分类授予不同的博士学位(Doctor)。

奥地利学制严谨,原则上,攻读博士领域须与先前所修硕士同一类别。

近年奥地利改革高等教育,引进学士学位(Baccalaureus),但至目前为止,仅有极少数系所提供学士课程(Bakkalaureatstudium),大部分系所仍以传统 Diplomstudium修业规定授课。

1980年代以前,各艺术院校毕业文凭称Diplom,商学院毕业文凭称Diplom-Kaufmann,相当于今日的艺术硕士(Mag.art.)及社会经济学硕士(Mag.rer.soc.oec.)。

工学硕士至今仍然使用 Diplom-Ingenieur 的传统名称。

奥地利公立大学采分工制,各校水平平均,学生是以希望修习科目及交通便利与否作为选校依据。

与私立院校相形,公立大学文凭极受重视。

私立大学,前三所由奥地利机构成立的以外,后两校仅在美制工商管理硕士等企业管理系所受到重视。

奥地利体育

由于奥地利为多山的地形,所以高山滑雪是一项突出的运动。

足球是奥地利的第一运动,国内的足球联赛亦是奥地利最受欢迎的体育联盟,维也纳快速队和奥地利维也纳足球俱乐部是国内最为成功的两只球会,亦多次参与欧洲冠军联赛。

奥地利的职业运动,除了足球还有奥地利冰球联赛和奥地利篮球联赛。

奥地利外交

奥地利外交政策的基点是以和平中立为基础,以欧盟为依托,积极推动欧盟深化和扩大,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与欧盟协调一致。

重视加强同周边邻国特别是中东欧国家关系,保持和深化同大国关系,谋求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独特作用。

奥地利名人

沃尔夫冈·莫扎特(Wolfgang Mozart,1756-1791) 奥地利伟大的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

出身于萨尔兹堡宫廷乐师家庭,很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即兴演奏和作曲都十分出色,六岁即创作了一首小步舞曲,并在欧洲旅行演出获得了成功,被誉为“神童”。

1773年任萨尔斯堡大主教宫廷乐师,1781年不满主教对他的严厉管束而愤然辞职,来到了维也纳,走上了艰难的自由音乐家道路。

莫扎特的全部作品中洋溢着他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并迸发出在巨大社会压力下的明快、乐观情绪。

他广泛采用各种乐曲形式,成功的把德、奥、意等国的民族音乐和欧洲的传统音乐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赋予它们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形式,为西方音乐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道路。

其创作手法新颖,旋律纯朴优美,织体干净细致,配器注重音色效果,发挥了复调音乐的积极作用,对后世音乐创作产生极大的影响。

他在短促的一生中共创作了七十五部作品,留下了《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后宫诱逃》、《魔笛》等著名歌剧,使歌剧成为具有市民特点的新体裁。

并作有大量交响曲、协奏曲、钢琴曲和室内乐重奏。

弗朗兹·舒伯特(Franz Schubert)

弗朗兹·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1828) 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的开创者之一。

生于1797年1月31日,父亲是维也纳近郊的一所小学的校长,有19个孩子,舒柏特最小。

他自幼喜欢音乐,8岁开始随父、兄学习提琴和钢琴,11岁时进入免费寄读的神学院合唱团。

1811年创作第一首歌曲《哈加尔的悲哀》,16岁到他父亲的小学里当教员。

他一边教课、一边进行音乐创作。

17岁为歌德的诗篇《纺车旁的葛莱卿》、《野玫瑰》等谱曲。

18岁那年,一天午后,他拿起歌德的叙事诗《魔王》来读,忽然心情激荡,一小时后,脍炙人口的世界名曲《魔王》诞生了。

这首名曲,立即轰动了维也纳,使他从此走上音乐创作之路。

舒柏特只活了33岁,但他一生却写了634首艺术歌曲。

此外,他还写了8部交响曲、一些重奏、奏鸣曲,即兴曲和其他音乐作品,《小夜曲》以其深情、优美为世人所赞赏。

舒伯特采用和声上的色彩变化,用各种音乐体裁形式来刻划个人的心理活动,富有大自然的和谐和生命力的气息,他将瞬息间的遐想行之于乐谱,把感受到的一切化为音乐形象,构成了他独特的浪漫主义的旋律。

他很崇拜贝多芬,1822年,舒柏特带着新发表的作品去见贝多芬,恰好贝多芬出去了。

后来贝多芬在病中发现这首曲子,说“这作品充满了神奇的火花”。

可是,当舒柏特再去拜见贝多芬时,贝多芬已病危不能说话了。

舒柏特临终时要求亲友将他葬在贝多芬旁边,现在他俩的铜像并立在维也纳广场上。

小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1825-1899) 老约翰·施特劳斯的儿子,奥地利著名的轻音乐作曲家。

出生在风行跳舞的维也纳一个音乐家家庭,与父亲同名。

其创作以《蓝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活》、《春之声》等一百二十余首维也纳圆舞曲著称,被后人冠以“圆舞曲之王”的头衔。

他曾带领乐队访问欧洲各国,使维也纳圆舞曲风靡全欧洲。

他的圆舞曲独具特色,旋律酣畅,柔美动听,节奏自由,生机盎然,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主要曲目。

他还作有《雷鸣电闪》等一百二十多首源自捷克的波尔卡舞曲及几十首其他舞曲。

1870年起创作了《蝙蝠》、《罗马狂欢节》、《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吉卜赛男爵》等十六部轻歌剧,对于欧洲轻歌剧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

斯蒂芬·茨威格(stephen zweig1881-1942)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 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 尔基。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茨威格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

代表 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危险的怜悯》等;传记《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

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的描摹。

弗洛伊德·西格蒙德(Freud Sigmund 1856-1939) 奥地利精神科、神经科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1856年5月6日出生于摩拉维亚一犹太商人之家,是其父母八个子女中的长子。

他4岁时随家人迁居维也纳。

17岁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后开业行医,担任临床神经专科医生,终生从事精神病的临床治疗工作。

在探寻精神病病源方面,弗洛伊德抛弃了当时占主流的生理病因说,逐步走向了心理病因说,创立了心理分析学说(Psychoanalysis,又译精神分析),认为精神病起源于心理内部动机的冲突。

他思考敏锐、分析精细、推断循回递进、构思步步趋入,探讨问题中,往往引述文学、历史、医学、哲学、宗教等材料,揭示出人们心灵的底层。

主要著作有:《梦的解释》(1900年)、《性学三论》(1905年)、《心理分析导论》(1910年)、《文明及其缺陷》(1929年)。

1886年与马莎·伯莱斯结婚,育有三男三女,女儿A·弗洛伊德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

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 奥地利小说家、幻想小说的创造者、最有影响的现代德语散文大师。

1883年7月3日生于布拉格一个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为4部短篇小说集和3部长篇小说。

可惜生前大多未发表,3部长篇也均未写完。

卡夫卡是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

他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 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成为席卷欧洲的“现代人的困惑”的集中体现,并在欧 洲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卡夫卡热”。

其最著名的作品有借小动物防备敌害的胆战心理,表现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时刻难以自保的精神状态和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的孤立绝望情绪的短篇小说《地洞》(1923年);通过小职员萨姆沙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表现现代社会把人变成奴隶乃至“非人”的“异化”现象的短篇小说《变形记》(1912年);写土地丈量员K在象征神秘权力或无形枷锁统治的城堡面前欲进不能,欲退不得,只能坐以待毙的长篇小说《城堡》;借银行职员约瑟夫· K莫明其妙被“捕”,又莫明其妙被杀害的荒诞事件,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司法制度腐败及其反人民本质的长篇小说《审判》等。

1924年6月3日,卡夫卡逝世,享年41岁。

欧洲国家(45个)

阿尔巴尼亚 爱尔兰 爱沙尼亚 安道尔 奥地利 白俄罗斯 保加利亚 北马其顿 比利时 冰岛 波黑 波兰 丹麦 德国 俄罗斯 法国

芬兰 荷兰 黑山 捷克 克罗地亚 拉脱维亚 立陶宛 列支敦士登 卢森堡 罗马尼亚 马耳他 北马其顿共和国 摩尔多瓦 摩纳哥 挪威

葡萄牙 瑞典 瑞士 塞尔维亚 塞浦路斯 圣马力诺 斯洛伐克 斯洛文尼亚 乌克兰 西班牙 希腊 匈牙利 意大利 英国 梵蒂冈

地理分区:欧洲可分为西欧、中欧、东欧、北欧和南欧、亚欧交界国地区:

西欧:法国 爱尔兰 荷兰 比利时 卢森堡 英国 摩纳哥

中欧:波兰 瑞士 列支敦士登 奥地利 匈牙利 捷克 斯洛伐克 德国 斯洛文尼亚

南欧:葡萄牙 西班牙 安道尔 希腊 意大利 圣马力诺 马耳他 梵蒂冈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塞尔维亚 克罗地亚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黑山 科索沃 阿尔巴尼亚 北马其顿共和国

北欧:丹麦 挪威 冰岛 芬兰 瑞典

东欧:乌克兰 白俄罗斯 立陶宛 拉脱维亚 爱沙尼亚 摩尔多瓦 德涅斯特 南奥塞梯 阿布哈兹 车臣

亚欧交界国:俄罗斯 土耳其 哈萨克斯坦 阿塞拜疆 乔治亚 亚美尼亚 塞浦路斯 北塞浦路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renwu/26883.html

匈牙利【】 – 人物百科

瑞士【】 – 人物百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