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人物 万宝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 人物百科

万宝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 人物百科

万宝年简介

万宝年

万宝年,男,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博士生导师。[2]1962年6月生于江苏海安,[1]现任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首席科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2]

万宝年资料

国籍:中国[1]出生日期

出生地:江苏海安[1]职业资料

职称:教授[2]任职机构

毕业院校: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所[3]最高学历

专业:等离子体物理专业[3]

目录

1982年7月,万宝年毕业于

扬州师范学院

物理系理学学士;1982年8月至1985年7月,他在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等离子体物理专业学习,攻读理学硕士学位;1987年8月,他毕业于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所等离子体物理专业,获得博士学位;[5]万宝年1992年获

德国Wuerzburg大学

自然科学博士。[3]1993年,万宝年在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工作,先后任职副研究员、研究员、托卡马克实验室主任、所长,[3]2014年9月,万宝年任等离子体所所长;[3]2021年11月,万宝年当选

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

院士;[3]2022年8月24日,万宝年被聘为北京大学客座讲席教授;[4]2024年两会期间,万宝年表示,率先在聚变能源研发上取得突破的国家将在未来科技竞争中抢占战略先机。[6]

万宝年长期从事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物理研究,针对制约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高约束稳态运行的若干重大挑战,带领团队依托我国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开展攻关研究,探索出了基于射频波加热和电流驱动的、长脉冲高约束先进运行模式,在接近ITER稳态物理条件下,率先获得了高约束长脉冲等离子体,为托卡马克高约束稳态运行提供了可行性实验验证,为ITER和未来聚变堆提供了可选的稳态运行模式。[4]

万宝年发表论文350余篇,含《

自然·物理

》(Nature Physics)1篇、《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10篇及聚变领域顶级刊物《

核聚变

》(Nuclear Fusion)80余篇,指导的研究生多人次获国内外奖项。[4]2023年8月18日,万宝年获得中国物理学会2022-2023蔡诗东等离子体物理奖;[7]同年12月19日,万宝年获得2023年度何梁何利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8]

万宝年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万宝年,1962年6月生于江苏海安,[1]海安中学1978届校友,[3]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期间,万宝年就读于

扬州师范学院

物理系,获理学学士;1982年8月至1985年7月,他在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等离子体物理专业,攻读理学硕士学位;1987年8月,他毕业于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所等离子体物理专业,获得博士学位;1987年9月至1988年3月期间,他在中国科技大学,学习德语;1988年4月至1991年9月期间,他在德国维尔茨堡(Wuerzburg)大学物理系激光物理和气体动力学专业学习,获理学博士,[5]1992年获德国

Wuerzburg大学

自然科学博士。[3]

工作经历

万宝年在1993年德国

Wuerzburg大学

物理系博士后;他在1993年任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1996年,万宝年晋升研究员,他在1999年任

托卡马克实验室

主任,2005年,万宝年任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3]2007年,万宝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2012年11月8日,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局会同计划财务局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组织召开论证会,专家组听取了万宝年作的“合肥超环退役工作报告”。[9]2013年1月10日,磁约束聚变堆总体设计组第八次会议在宜昌举行,万宝年出席了会议。[10]

2014年9月,万宝年任等离子体所所长;[3]次年11月20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所长邓建军一行访问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所长万宝年等接待了来宾。[11]2015年4月29日,安徽理工大学代表团访问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开展校所战略合作交流。万宝年与安徽理工大学校长郭永存代表双方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书。[12]次年2月25日,人万宝年率队访问淮南市高新区管委会,淮南市委副书记、高新区(山南新区)工委第一书记王崧接待万宝年一行,并围绕淮南中心建设发展召开座谈会。[13]2018年5月9日至10日,

法国原子能署(CEA)基础研究部

部长Vincent BERGER一行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访问,万宝年接待了来宾,并详细介绍了等离子体所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以及与法国原子能署的合作成果。[14]2019年9月21日,万宝年出席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与

上海电气核电集团有限公司

在科学岛 楼签署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15]2021年8月,万宝年入选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16]他在同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3]2022年两会期间,万宝年结合专业优势,在扎实调研基础上,积极建言献策。[17]同年6月9日,安徽省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暨“下好创新先手棋,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资政会开幕,万宝年研究员应邀出席会议。[18]同年8月24日,万宝年被聘为北京大学客座讲席教授。[4]2023年6月6日下午,万宝年出席2023届研究生毕业典礼。[2]

2024年3月7日,两会期间,万宝年表示,率先在聚变能源研发上取得突破的国家将在未来科技竞争中抢占战略先机。[6]

万宝年社会职务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

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20]

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21]

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22]

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

院士[3]

北京大学客座讲席教授[4]

万宝年人才培养

招生专业

070204-等离子体物理;[23]

招生方向

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和诊断;[23]

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362数学(理)或713普通物理;915电动力学或918电子线路或930微波技术基础或939真空技术。[24]

万宝年研究领域

万宝年长期从事磁约束核聚变研究,主持国家大科学工程核聚变实验装置的等离子体物理实验研究。万宝年带领实验团队聚焦聚变堆稳态运行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开展长时间尺度、稳态聚变等离子体的物理和工程实验研究,在高性能、稳态、长脉冲等离子体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原创性成果,推动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走在国际前列。[25]

研究方向

万宝年主要从事托卡马克等离子体诊断和物理实验。包括:1、诊断发展:光谱测量:10多套。辐射测量:SX-XUV、AXUV阵列。边界探针:两套,多种位型。电磁测量:整套(HT-7正在研制)。能谱阵列:HX两套,SX单道(多道在研)。HT-7U诊断初步方案和布局。2、物理研究:杂质行为:杂质输运、涨落、再循环。约束输运:HT-6M边界OH加热、HT-7 IBW约束改善、波波协同、壁处理前后。边界行为:湍流机制、Zonal流。粒子再循环:谱形分析、再循环机制。与壁相互作用:杂质抑制、边界条件。[2]

万宝年获得荣誉

万宝年针对制约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高约束稳态运行的若干重大挑战,带领团队依托中国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开展攻关研究,探索出了基于射频波加热和电流驱动的、长脉冲高约束先进运行模式,在接近ITER稳态物理条件下,率先获得了高约束长脉冲等离子体,为托卡马克高约束稳态运行提供了可行性实验验证,为ITER和未来聚变堆提供了可选的稳态运行模式。成果以第一完成人获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和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作为核心人员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6完成人,诊断建设)和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第2完成人,物理运行)。[4]

成果荣誉

时间

奖项

获奖内容

主要完成人

2002年

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超导托卡马克上的准稳态高参数等离子体物理实验研究

李建刚

、万宝年、匡光力、

谢纪康

罗家融

张晓东

赵燕平

高翔

付鹏

刘小宁

赵君煜

单家方

辜学茂

欧阳峥嵘

秦品健

胡立群

沈飙

[26]

2007年

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EAST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聚变实验装置的研制

万元熙、

翁佩德

、李建刚、高大明、

武松涛

、万宝年、

傅鹏

白红宇

毕延芳

、张晓东[27]

2013年

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

超导托卡马克创新团队

李建刚、万宝年、万元熙、傅鹏、张晓东、宋云涛、肖炳甲、

武玉

、赵燕平、高翔、胡立群、

龚先祖

刘甫坤

姚达毛

胡建生

[1]

2017年

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托卡马克高约束等离子体中缓解边界局域模的新方法研究

万宝年等人[28]

个人荣誉

中国物理学会2022-2023蔡诗东等离子体物理奖​[7]

2023年8月18日

2023年度何梁何利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8]

2023年12月19日

万宝年学术论文

万宝年代表中国参与了ITER第一版研究计划的制定,完成了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CFETR初步物理概念设计,发表论文350余篇,含《

自然·物理

》(Nature Physics)1篇、《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10篇及聚变领域顶级刊物《

核聚变

》(Nuclear Fusion)80余篇,指导的研究生多人次获国内外奖项。[4]

《中国至2050年能源科技发展路线图》中新型核电与核废料处理技术部分的撰写(即英文版Energy Science & Technology in China: A Roadmap to 2050
)由Springer和科学出版社联合出版[29]

Overview of the latest HT-7 experiments , Nuclear Fusion , 2005 , vol.45 2005 p.S132-s141[2]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of IBW and LHCD in the HT-7 tOKAMAK , Nuclear.Fusion , 2004 , vol.44,2004,p.400-405

Recent Progress on Steady-State High-Performance Plasma Research in the Hefei Tokamak-7 , Physics of Plasmas , 2004 , vol.11,2004,p2543-2550[2]

Dynamics of runaway electrons in lower hybrid current drive plasmas in the HT-7 tokamak , Plasma Phys.Control.Fusion , 2006 , vol.48 2006 p.1489-1499[2]

Measurement of the runaway electrons in the HT-7 tokamak , 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 2006 , vol.77 2006 p.013502-1~013502[2]

Multiscale coherent structures in tokamak plasma turbulence , Physics of Plasmas , 2006 , vol.13 2006 p.102509-1~102509-[2]

Measurement of Reynolds Stress and Zonal Flows in a Tokamak Using Langmuir Probe Array , Contrib.Plasma Phys , 2006 , Vol.46,No.5-6,2006 p.455-459[2]

Recycling behaviour during long pulse discharges after ICRF boronization in the HT-7 tokamak , Nucl.Fusion , 2006 , vol.46,2006,p.262-271[2]

万宝年人物言论

2017年6月18日,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举办2004级硕士班毕业十年返所纪念活动时万宝年说:“看到曾经青涩的学子,如今已经成熟成长,纷纷成为各自岗位上的一线骨干,为祖国各行各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非常高兴。他表示等离子体所一向重视人才培养,寄语大家“今日我以等离子体所为荣,他日等离子体所以我为骄傲”。张晓东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感谢,毕业十年,仍然惦记等离子体所的发展,惦记回来看看老师,育人德为先,这是我们培养学生最大的成就,希望大家有时间能够常回来看看。常昱红与大家一起回忆了当年的趣事点滴,了解大家当前的工作生活状况,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创造出更锦绣的未来。”[30]

2018年05月9日,

法国原子能署

(CEA)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访问,万宝年介绍了等离子体所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以及与法国原子能署的合作成果,万宝年在报告中指出:“聚变实验堆是一个高度集成、复杂的系统,因此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的建设离不开包括法国原子能署在内的国际伙伴的合作与支持。Vincent BERGER对于双方在聚变工程及等离子体物理领域所开展的广泛合作和丰硕成果表示赞赏。Alain BECOULET表示,在两所现有的合作基础上,磁约束聚变研究所愿意参与CFETR项目的相关合作,并将积极提供所需的支持。”[14]

2023年两会期间,万宝年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基础科学研究、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十年来,中国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发展壮大,科技创新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源头活水,要不断巩固和加强基础研究,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不断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顶层设计,稳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31]

万宝年相关事件

2023年4月7日至9日,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高能量密度物理前沿论坛在深圳技术大学举行。万宝年院士及来自全国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教授齐聚深技大,探讨前沿科学技术,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32]

2024年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万宝年表示,率先在聚变能源研发上取得突破的国家将在未来科技竞争中抢占战略先机。在这上面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保障,充分体现了安徽对国家战略的责任担当。[6]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renwu/26985.html

王祥科【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所研究员】 – 人物百科

栾恩杰【】 – 人物百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