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人物 赵光达【】 – 人物百科

赵光达【】 – 人物百科

赵光达简介

赵光达

赵光达(汉语拼音:Zhao Guangda;1939- ),中国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理论物理所教授。

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

1994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7年获中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周培源物理奖。

在粒子物理学的强子物理和量子色动力学等方面取得了有意义的研究成果,首次从QCD轴矢流反常的基本关系出发,研究了h,h¢与赝标重夸克偶素之间的混合及现象学,解释了J/Y的辐射衰变实验,对Ψ(2S)的预言与之后的实验一致。

与研究生一起对NRQCD和重夸克偶素物理进行了研究,首次给出了强衰变中色八重态对QCD辐射修正的贡献,证明了红外发散的抵消,并得到了符合实验的P波粲偶素强衰变宽度;指出色八重态可将D波粲偶素在许多过程中的产生率提高一两个数量级,是对NRQCD产生机制的关键性检验;预言了正负电子对撞中J/Y的产生截面以色八重态的贡献为主,得到了美国和日本两个B介子工厂最新实验结果的支持。

与合作者预言了奇异数等于-2,-3的重子谱,并被之后发现的W*(2250)等重子所验证。

有关夸克模型和重子谱,重子磁矩,胶子球,及B介子衰变的四篇论文被国际粒子物理界权威评述机构“粒子数据组”连续引用。

主要研究方向

粒子物理和量子场论,目前着重于重味物理和量子色动力学的研究。

重味物理是粒子物理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包它括美(b)夸克物理,粲(c)夸克物理,重夸克偶素物理等。

当前,粒子物理学面临的两大问题就是研究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和解决描述强相互作用的量子色动力学(QCD)的非微扰问题。

美夸克物理的研究不仅与微扰和非微扰QCD相关,而且与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的探讨有密切联系。

B介子与b夸克重子的弱衰变在检验标准模型的同时,有可能通过圈图效应揭示新物理存在的证据。

B衰变和CP破坏的研究,不仅是当前而且至少在二十一世纪前五年将是粒子物理研究的热点。

随着美国和日本两个B工厂的运行,B物理的研究将进一步形成高潮。

粲物理的研究内容包括粲偶素与带粲味的粒子质量谱,粲偶素的强衰变与电磁衰变,粲偶素的强跃迁,带粲数粒子的弱衰变,以及粲偶素及带粲数粒子的产生等。

当前粒子物理中的许多热点问题都与粲物理有关。

例如,近年来在美国费米实验室观察到的高能质子-反质子碰撞中的粲偶素粒子的超高额产生,引起了对强子结构及量子色动力学中的新的理论和机制的研究。

又如,最近在粲偶素辐射衰变或其它实验中观察到的两个粒子 x(2230)与f0(1500)被认为极有可能就是人们寻找了十几年的胶子球。

胶子球体现了胶子自由度的存在,对胶子球在实验上和理论上的确认将是对胶子作为传媒的量子色动力学的最直接和有力的支持,因而受到国际粒子物理界的广泛重视。

重味物理的理论研究将与目前世界各大加速器中心(如美国费米实验室的质子-反质子对撞机,西欧核子中心(CERN)的LEP对撞机和未来的LHC对撞机,美国和日本的B工厂等)的实验研究密切配合,它将是具有国际合作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一项很有意义的研究内容。

本课题组有比较好的研究工作基础。

特别是有几位优秀的博士研究生作出了很重要的贡献(博士生乔从丰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博士生袁烽获1999年北大研究生十杰称号)。

近五年来共发表SCI论文47篇,除一篇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发表外,大部分在Physical Review D(29篇)和Physics Letters B(4篇)上发表。

主要成果有:

  1. 胶子球的研究;
  2. 重夸克偶素的衰变和产生的研究;
  3. B衰变的研究;
  4. 微扰和非微扰量子色动力学的研究。

赵光达及合作者的研究论文多次在各种重要的国际会议上被引用。

其中有四篇论文被由104位物理学家组成的Particle Data Group在国际权威的粒子物理评论《Review of Particle Physics》(1998)中引用,它们是关于B衰变中h’产生的论文(1997)、关于胶子球的论文(1996)、关于重子磁矩的论文(1990)、关于奇异重子的论文(1981)。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renwu/28099.html

陈军【】 – 人物百科

张恭庆【】 – 人物百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