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人物 甘子钊【】 – 人物百科

甘子钊【】 – 人物百科

甘子钊简介

甘子钊

甘子钊(1938年4月— ),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北京现代物理中心副主任,国家超导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主要从事固体物理和激光物理研究。

生于广东信宜市。

195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63年于北京大学获硕士学位。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曾任国家超导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20世纪60年代初对半导体中隧道效应做了较好的工作,解决了锗中隧道过程的物理机理。

70年代初在发展中国大能量气动激光上作出贡献。

70年代后期提出一个基本正确的多原子分子多光子离解的物理模型。

80年代初发展了光在半导体中相干传播的理论。

80年代中期,在凝聚态物理的一些前沿,如分数量子霍尔效应、金属—绝缘体相变、磁性半导体量子阱中极化子、杂质共振态等方面作出一些贡献。

1986年以来,在中国高温超导电性的研究和发展上起重要作用。

研究领域是固体物理和激光物理。

1960年至1965年间,主要从事半导体物理的研究工作。

曾在半导体中的电子隧道过程、杂质电子状态、磁共振现象等方面进行过理论研究,解决了锗中隧道过程的物理机理。

1970年至1978年间,主要从事激光物理的研究工作,曾在二氧化碳气体激光器和燃烧型气体动力学激光器的研制,气体激光器的频率特性等方面进行过实验和理论研究,对发展中国的大能量气体激光做出一定贡献。

1978年至1982年间,主要从事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曾提出多原子分子光致离解的物理模型和光在半导体中相干传播的理论。

1982年至1986年主要从事固体电子状态的研究,曾在半导体中杂质的自电离状态、量子Hall效应、绝缘体—金属相变、磁性半导体中磁极化子、低维系统中电子输运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

从1986年开始,转入高温超导电性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主持北京大学的高温超导和全国超导攻关项目的研究工作,对中国高温超导研究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并负责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工微结构物理实验室”的工作,在国际与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

学术工作的特点是致力于在凝聚态物理与光学物理的前沿研究,并总是力求把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结合起来。

1984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十届常委,《中国物理快报》(《Chinese Physics Letter》)主编,中国物理协会副理事长。

参见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中国工程院院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renwu/28195.html

龚新高【】 – 人物百科

龚昌德【】 – 人物百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