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人物 邓小刚【】 – 人物百科

邓小刚【】 – 人物百科

邓小刚简介

邓小刚

邓小刚(1960年9月— ),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军事科学院党委常委。

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长期从事空气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

生于四川绵阳。

1987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空气动力学专业,1989年在西北工业大学获硕士学位,1992年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获博士学位。

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2年获得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博士学位后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1996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200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9年出任空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任主任。

2017年至2019年担任国防科技大学校长。

长期从事空气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构造了以WCNS为代表的系列高精度格式;提出了对称守恒网格导数计算原则;主持研发了基于天河高效能计算机的“高精度数值风洞”和“高超声速CFD软件平台”。

邓小刚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一种新的微可压缩模型(SCM),为精确高效地数值模拟各类低马赫数流动奠定了基础,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高阶精度线性/非线性紧致格式的研究,并成功地构造了高阶精度线性/非线性紧致格式(DCS/WCNS)。

1994年,邓小刚在到北航经过两年的探索后,他提出了低速流动数值求解的新方法。

试验表明,他提出的低速流动数值求解方法是成功的。

后来,在中国香港举行的亚洲计算流体力学会上,他的《两种新的低马赫数流动数值计算方法》论文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

1999年,这种算法在银河超并行巨型计算机上成功地实现了并行计算,并纠正了巨型计算机在配置参数上的一些问题,为银河超并行计算机性能测试与顺利通过国家级鉴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为了解决返回舱在返回大气层时的飞行密度、流场等相关数据等问题,邓小刚在导师张涵信院士提出构造NND格式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将格式推广到了原始变量,守恒变量和特征变量三种形式,尤其是特征变量形式更适合于高超声速计算,为飞行器的天地往返数值仿真计算提供了新的工具。

邓小刚用新的NND格式成功地数值模拟了各种飞行器,并在高超声速流动中将遇到的6种复杂情况进行了计算。

后来,试验人员利用邓小刚研制的不同变量模式的NND计算格式,解决了飞船返回舱等一系列飞行器在各种复杂情况下飞行的技术参数,荣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6年,在日本学习访问的邓小刚,针对高超声速流动的数值计算问题,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反复研究探索,发现了国际上没有解决的技术难题,设计了一种全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试验获得成功。

1997年,美国《计算物理》发表《高阶精度非线性紧致格式》理论文章,引起了国际众多流体力学家的广泛兴趣。

1998年,此项成果作为国家攀登计划预研项目的优秀课题,受到专家委员会的奖励。

邓小刚始终站在技术领域最前沿,瞄准国家军队建设重大战略需求,勇于开拓创新,在几何守恒算法理论、大型软件研制及复杂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助推了中国空气动力学建设和航空航天新一代飞行器的研制发展。

他先后解决了高阶精度紧致格式捕捉激波的难题,建立了高阶精度非线性紧致格式构造方法,构造了一系列高阶精度格式;提出了对称守恒网络导数计算原则,突破了高阶精度算法工程应用难题;主持研制“高精度数值风洞”,解决了包括大型客机、先进战斗机/导弹、高超声速飞行器等多项重大武器装备研制中的关键气动问题,为中国飞行器设计手段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主持研制出中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数值模拟软件平台”,在中国多项航天飞行器研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支撑了新一代航空航天飞行器的创新设计工作。

(《解放军报》评)

参见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中国工程院院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renwu/28211.html

高鸿钧【】 – 人物百科

杜江峰【】 – 人物百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