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人物 紫之隧道【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境内的地下通道】 – 人物百科

紫之隧道【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境内的地下通道】 – 人物百科

紫之隧道简介

紫之隧道

紫之隧道(Zizhi Tunnel),位于西湖风景区之下,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境内的地下通道[1],是中国规模最大、长度最长的城市隧道群(截至2020年8月)[2],也是杭州市“二环、三纵、五横”快速路网重要组成部分[1],由市城投集团所属城建发展集团建设管理[3]。

紫之隧道资料

长度:14.4km

宽度:21 m

车道设置:双向六车道外文名

设计时速:主线60km/h,匝道30km/h

管理机构:杭州市交通运输局始建日期

投用日期:2016年6月27日

主线最高时速:80km/h(2016年12月1日起实施)

起止位置:之浦路,紫金港路

紫之隧道为机动车专用隧道[2],总投资45.5亿元[3]。南起之浦路,北至紫金港路,线路全长14.4千米;其全线共设3座隧道、2座桥涵、2对进出匝道、1处管理用房、1座人行过街地道。沿线共设置29个人行横通道,28个车行横通道,10对紧急停车带。隧道南北两端采用分级分流交通组织模式,分别设置一对进出匝道;隧道双向六车道段最高限速80千米/每小时,西溪路与之江路匝道时速为40千米/每小时[2]。

2012年12月28日,紫之隧道开工建设[4]。2016年8月10日建成通车[3];2017年11月,紫之隧道工程被授予中国建设工程质量最高荣誉——鲁班奖[5];2020年9月,紫之隧道工程荣获詹天佑大奖[3]。

紫之隧道的建设改善了杭州的交通格局,提升了市民的出行效率,同时,它提升了区域经济的活力,为杭州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机遇和创新动力[6]。紫之隧道的通车终结了杭州西南区域无城市主干道的历史[7]。

紫之隧道建设目的

杭州市委十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里面专门有一段,讲到“十二五”期间,要从多个方面着手,改善居民出行。

坐落在风景绝佳之地的之江地区,多年来一直承受交通不便的制擎。隧道通车后,南可接之江大桥、杭新景高速,北可接留祥路、杭长高速等。预计从西溪、汽车西站至之江旅游度假区,仅需15分钟左右。

紫之隧道详细规划

建设紫之隧道前,半山隧道为杭州最长,但它算上两边接线,也不过3240米。杭州召开西溪路两侧地区城市设计会议时, 支队相关负责人就提议尽快造紫之隧道。因为西溪路上交通压力已超过道路承受能力,尤其是灵溪隧道北端到天目山路段,早晚高峰特别堵。

紫之隧道由三个小隧道拼接起来,拼接处有可能是一段几百米长的道路,也有可能是一段高架。这样,今后车子在隧道里行驶,一会钻进山里,一会又可以出来透透气。隧道虽然长,通风问题也可以解决。

紫之隧道建成后的影响

“紫之隧道建成后,三墩、勾庄、西溪到城市东南面、滨江这一方向的交通,就不需要绕走天目山路、德胜路、中河高架,可以通过它,直接走之江大桥。滨江往三墩、西溪方向,也一样不用绕路。同时,风景区西边也多了一条通道。”陈茜说。

紫之隧道的建设基本走地下,从天目山路汽车西站这里就在地下了,而且位置很西边,不属于西湖景区核心范围,所以不会对景区有大影响。

紫之隧道,设计是双向六车道城市主干道[8],设计时速60公里/小时。紫之隧道建设已于2012年12月18日开工。

获奖记录

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2020年9月22日 第十七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获奖)[9]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renwu/28395.html

西子【中国内地说唱歌手】 – 人物百科

勾芡【一种多糖聚合物】 – 人物百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