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人物 西安体育学院【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省属高校】 – 人物百科

西安体育学院【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省属高校】 – 人物百科

西安体育学院简介

西安体育学院

校徽西安体育学院(英文名称:Xi’an Phys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XPEU),简称西安体院,学校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含光北路65号。学校由国家体育总局与陕西省人民 共建、陕西省人民 主管[1]。学校是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3]。

西安体育学院资料

英文名:Xi’an Phys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1]别名

成立日期:1954年

校庆日:9月21日[1]所属地级行政区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610000435231668C

地址:含光校区: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含光北路65号

办学性质:公立大学

主管部门:陕西省人民 占地面积

教师人数:截至2022年12月,668名

本科生人数:截至2022年12月,8407人[2]研究生人数

前身:西北体育学院[3]校训

校歌:《西安体育学院校歌》[1]国家重点学科

专业数量:21个[3](截至2023年1月1日)

硕士点:截至2023年1月1日,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和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3]主要院系

主要专业:截止2022年12月,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等[2]知名校友

西安体育学院前身是建于1954年的西北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西安体育学院,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六所体育高等院校之一。原直属国家体育总局(国家体委),2001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3]。2017年被陕西省教育厅列为“拟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立项建设单位”[4],2018年,学校入选陕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5]

截至2022年12月,校有含光、鄠邑、沣峪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300余亩。学校设有9个学院、2个共建学院,拥有2个一级学科和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有21个本科专业。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在校本科生8407人[2],硕士研究生1200余人。学校有教职工787人[3],其中专任教师数量达到668名[2]。

西安体育学院历史沿革

西安体育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7月的西北体育学院,由原西北师范学院体育系和西北体育干部训练班合并而成[6],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6所体育院校之一[7]。建立初期学校设四年制本科,两年制专科,附设三年制中专[6]。贺龙元帅亲自为学院圈选校址[7],决定设在西北体育场(现改为陕西省人民体育场)内。学院归西北体育运动委员会领导,西北大行政区撤销后,由中央体委领导[6]。

1956年,学院更名为西安体育学院。1957年开始招收体育学类专业本科生[7]。一年后,也就是1958年,学校迁址西安市陵园路38号,设体育系与运动系。同年9月,归陕西省领导。1959年设田径、球类、体操、体育保健四个系,1962年又把四个系撤销,设体育系。同年,陕西师范大学体育系并入西安体院。“文化大革命”期间,体育学院受到破坏,六年未曾招生。直至四人帮粉碎后、尤其是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各方面才再次得以恢复发展[6]。文化大革命后,学校于1977年恢复了运动系和体育系。1978年11月以后隶属中央体委领导[6]。又于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批硕士培养单位[7],1990设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武术三个专业,有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田径学科可授予硕士学位[6]。2001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现为陕西省人民 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建院校。2004年开始与上海体育学院等院校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3]。2012年获批教育部西安体育学院与上海体育学院东西部对口支援院校;2017年被陕西省教育厅列为“拟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立项建设单位”[4],2018年,学校入选陕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5]。

西安体育学院校规模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1月1日,学校本科阶段共设置9个主要学院,另设4个其他院系。学校共有21个本科专业[3]。

序号

院系

招生专业

主要院系[3]

1

体育教育学院

体育教育、特殊教育[8]

2

运动训练学院

运动训练、体能训练[9]

3

运动休闲学院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10]

4

武术学院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11][2]

5

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

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学、应用心理学、康复治疗学[12]

6

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学、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13]、体育旅游[14][15][2]

7

艺术学院

舞蹈表演(国际标准舞、流行舞)、舞蹈学[16]

8

体育新闻与传媒学院

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17]

9

足球学院

体育教育(足球方向)、运动训练(足球方向)[18]

其他院系[3]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

2

研究生部

——

3

继续教育学院

——

4

附属竞技体育学校

——

表格信息查询时间:2023年4月

西安体育学院师资情况

截至2023年1月1日,学校有教职工787人[3],专任教师数量达到668名。在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9人[2]。

其中“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1人,陕西省“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优秀教师、陕西省师德标兵等15人,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5人;陕西省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2人。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入选6人,国家体育总局系统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技先进工作者3人,国家体育总局系统先进工作者2人,国家体育总局十四五专家2名,国家体育总局双百教练员1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1人、陕西省巾帼标兵1人、陕西省省级优势学科项目负责人、陕西省省级特色学科项目负责人、陕西省高校“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青年骨干等7人,享受“三秦人才津贴”3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3]。

称号

姓名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黄谦[19]

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入选者

苟波、杨涛等[19]

省级教学名师

雷志平、刘新民、王琨、匡小红、李艳茹、白石[20]

参考信息:[20]表格信息查询时间:2023年4月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1月1日,学校拥有2个一级学科和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3]。

博士研究生教育层次

与上海体育学院联合培养

体育学[4]

硕士研究生教育层次

学科硕士授予点(一级)

体育学、心理学[4]

学硕学科授予点(二级)

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管理学、体育艺术学、运动康复学、应用心理学、运动医学、课程与教学论[4]

专硕学科授予点

体育学[4]

重点学科

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B档次学科

体育学[4]

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

体育学[4]

陕西省优势学科项目建设点

体育学[4]

陕西省级重点学科

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4]

表格信息查询日期:2023年4月

教学情况

截至2023年1月1日,在学校的课程设置方面,学校有课程资源总量为610余门,其中必修课程约326门,选修课约297门。学校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2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慕课课程2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14门;校级一流课程54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在线展播课程5门[2]。1门课程入围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体操》等16门课程入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

项目类型

课程名称

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3]

体育新闻摄影

省级线下一流课程[21]

田径

运动训练学

体操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2]

田径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2]

排球

运动生理学

体育经济学

健美操

学校体育学

艺术体操

运动解剖学

体育保健学

篮球

足球

运动生物力学

体育概论

省级精品课程[22]

体操

武术散打

武术套路

表格信息查询时间:2023年4月

截至2023年1月1日,在学校的专业建设方面,学校有3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

项目

专业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体育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育经济与管理[3]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育经济与管理、运动人体科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康复治疗、舞蹈表演、公共事业管理、运动康复[2]

特色专业

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应用心理学、表演[23]、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康复、播音与主持艺术、舞蹈表演[2]

截至2023年1月1日,在教学基地建设方面,学校有教学、科研和训练场馆,设有运动人体科学、新闻、语音、计算机等多个实验、实训室以及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

类别

名称

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4]

西安体育学院—陕西省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5]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计算机教学示范中心、运动心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运动康复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交流合作

截至2023年1月,学校实施对外开放办学,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先后与日本、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29个国家和地区63所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3][7]。

西安体育学院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馆藏资源

西安体育学院图书馆始建于1954年,截至2023年4月,图书馆馆舍面积达6366.26平方米。馆藏印刷型图书81万余册,中文现刊1200余种,外文现刊64种[26],总藏书81万余册[3]。图书馆主要数字资源有: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系列数据库,北大方正数字图书数据库,超星数字资源平台和国家体育总局信息中心等开发的多种体育专业数据库。西安体育学院图书馆是中国成立最早的体育院校图书馆之一,同时也是中国西北唯一一所以体育学科文献为中心的专业图书馆[26]。

学术期刊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创刊于1984年1月25日,其主管部门为陕西省体育局,主办单位为西安体育学院,双月刊[27]。其主要内容包括体育人文社会学、西部体育论坛、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技术与训练、体育教学、体育心理学及其他。其中体育人文社会学、西部体育论坛和运动人体科学为刊物重点栏目。该刊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AJ、CSA等国内多家重要的信息检索机构和资料中心列为来源期刊。2004年,学报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和北京大学图书馆两家权威学术信息机构评定为“核心期刊”,并分别收录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0年版)、(2004年版)和《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中。学报还十分重视国际化,刊物的内容和形式力求达到国际重要信息检索的要求,继2002年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收录,2003年又被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28]。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月1日,学校有1个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体育总局研究基地、多个省级研究基地、研究中心[3]。

项目

名称

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技术分析与技能评定重点实验室[3]

国家体育总局研究基地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中心研究基地[3]

省级研究基地、研究中心

陕西省高校体育法学研究基地、陕西省体育文化研究基地、陕西省体育产业研发中心、陕西省全民建身与健康研究院[3]等

学术成果

截至2022年12月,在科学研究方面,学校获批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126项。其中获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4项,,获批国家体育总局科普基地项目1项,成立“体育装备工程研究院”,申报秦创原支持平台项目1项,1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科研成果被省社科工作办成果要报采纳[2]。

西安体育学院校园文化

校训

严谨、创新、团结、拼搏[29]

校徽

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徽志为舒同体校名、英文名称、校址、建校年代组成的圆形徽标。徽章为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1]。

校歌

《西安体育学院校歌》[1]由任鹏军作词、马子越谱曲[30]。

校旗

学校校旗为长方形白底、中间为校徽、下方为红色中文校名的旗帜[1]。

西安体育学院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黄道峻

党委副书记、校长

刘子实

党委副书记

文立新

高玉峰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察专员

杨芳乾

党委委员、副校长

陈彦

刘新民

谢英

张卫国

表格参考文献:[31]

截至2023年4月

历任领导

姓名

任职时间

职务

姓名

任职时间

职务

李一青[6]

1954年10月至1957年1月

党委书记

曾震五[6]

1954年9月至1958年6月

院长

杨崇明[6]

1957年10月至1959年2月

党委书记

谢冰[6]

1960年12月至1965年11月

院长

谢冰[6]

1959年2月至1960年5月

代理书记

李一青[6]

1965年11月至1966年8月

代院长

谢冰[6]

1960年12月至1965年11月

党委书记

李一青[6]

1979年2月至1981年4月

院长

刘笈山[6]

1962年4月至1973年2月

(第一书记,

刘莱夫[6]

(1981年5月至1982年6月,

代院长

卫献征[6]

1973年2月至1975年10月

党委书记

王子舒[6]

(1982年6月至1985年3月)

院长

刘莱夫[6]

1981年5月至1982年6月

党委书记

文超[6]

(1985年3月—不详)

院长

王子舒[6]

1982年6月至1985年3月

党委书记

文超[6]

1985年3月至1990年

党委书记

西安体育学院校区情况

截至2023年1月1日,学校有含光、鄠邑、沣峪三个校区[3]。

含光校区位于西安市碑林区含光北路65号,是校本部[1]。

鄠邑校区位于西安市鄠邑新区东城南路两侧,北起吕公路,西起规划路,东至潭峪河,占地1012亩,净占地742.29亩,总建筑面积约49万平方米,是西安体育学院三个校区中占地面积最大,设施功能最为先进的校区。校区一期项目主要建设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5个比赛项目的场馆“一馆四场”,是“十四运会”除主场馆之外,占地最大、承揽项目最多的赛区。二期项目主要规划建设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游泳馆、体育宾馆、教师公寓等[32]。

沣峪校区位于西安市长安区[1]。

西安体育学院校友情况

西安体育学院校友众多,在此仅列举部分:

姓名

职务

格日乐图[11]

武术散打世界冠军

秦力子[11]

武术散打世界冠军

顺格日乐[11]

全运会武术散打及全国散打锦标赛冠军

青格乐[11]

全运会武术散打及全国散打锦标赛冠军

宝力高[11]

全运会武术散打及全国散打锦标赛冠军

巴特尔[11]

全运会武术散打及全国散打锦标赛冠军

查询时间

2023年4月

西安体育学院所获荣誉

2020年,获评“ 采购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33]、获年度陕西省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先进单位[34]。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促进奖”[35]。

2021年,获“双百工程”先进单位。[36]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renwu/28443.html

浙江医学专门学校【浙江医学专门学校】 – 人物百科

震旦【1965年创立于台湾的集团】 – 人物百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