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人物 奥斯汀【英国哲学家、日常语言哲学牛津学派的主要代表】 – 人物百科

奥斯汀【英国哲学家、日常语言哲学牛津学派的主要代表】 – 人物百科

奥斯汀简介

奥斯汀,(英文:John Austin),英国哲学家、日常语言哲学牛津学派的主要代表。

奥斯汀1911年3月26日生于英国兰开斯特。

1933年开始在牛津大学任教,1952年任怀特道德哲学讲座教授,1960年2月8 日去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英国情报部队服役,退役前的军衔为陆军中校。

他一生中没写专著,主要通过在校内外的讲课和讲演发生影响。

他的讲稿和笔记在他死后由其朋友和门生收集整理成《哲学论文集》、《如何以言行事》与《感觉和可感觉的》等书。

奥斯汀对G.E.摩尔十分推崇、颇受其影响。

L.维特根斯坦后期的哲学思想对他影响很大,但他们的哲学思想也有不少分歧。

他十分强调研究日常语言本身,研究某些与认识有关的词汇在用法上的细微区别,认为哲学家如果不首先仔细研究语言这个不可缺少的研究手段本身,而立即运用它去研究哲学问题和作出结论,就必然会犯错误。

因此他认为,对日常语言的研究,即使不是哲学研究的全部目的,也是哲学研究的起点。

在认识论上,他赞同“贯通论”的观点,反对“基础论”的主张。

他认为,除分析命题之外,一个命题正确与否并不取决于这个命题意味着什么,而取决于这个命题被说出时的环境。

他指出,任何命题被说出后,总有遭到修改或否定的可能,没有任何一个命题就其本性而言是不可修正的、直接可以证实的、能为自己提供证明的,因而可以作为知识的基础。

他所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把说出语句时完成的行为分为3类:

①言语行为,指使用语句传达某种思想;

②以言行事的行为,如许诺、命令、陈述、描述、警告等等;

③以言取效的行为,指利用说出语句以产生一定效果。

他认为哲学的使命在于阐释,而阐释始终是一种言语行为。

他的这种言语行为理论后来成了许多分析哲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renwu/30299.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