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人物 孟子【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 人物百科

孟子【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 人物百科

孟子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孟子“受业子思(孔伋,孔子之孙)之门人”;孟子没有讲他的老师的姓名,却是说:“予未得为孔子徒也,子私淑诸人也。”朱熹云:“私,犹窃也。淑,善也。李氏以为方言是也。人,谓子思之徒也。”而根据《史记·孔子世家》,子思的父亲孔鲤(孔子的儿子)生卒年,鲁缪公(鲁穆公)的在位时间进行推算,孟子受业于子思是难以成立的。由此看来,孟子师从子思之门人较为妥贴。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政学说,是位非常有抱负的政治家,在诸侯国合纵连横,战争不断时期,作为锐捷的思想家,孟子意识到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和趋势,建构了自己的学说。与孔子一样,他力图将儒家的政治理论和治国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国家治理主张,并推行于天下。而当时各个思想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游说各国诸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孟子开始周游列国,游说于各国君主之间,推行他的政治主张。

孟子思想主要分为政治哲学,即仁爱,以及人生哲学,即性善(人性善)。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孟子的主要思想就是:仁、义、善。

在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以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人可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它,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因而他要求人们重视内省的作用。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孟子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论。他又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认为君主必须重视人民。他反对实行霸道,即用兼并战争去征服别的国家;而应该行仁政,争取民心的归附,以不战而服,也即他所说的“仁者无敌”,实行王道就可以无敌于天下。在价值观方面,他强调舍身取义,强调要以“礼义”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能为优越的物质条件而放弃礼义。

齐宣王封孟子为稷下学宫第一任上大夫。1083年(宋元丰六年),升邹国公。1330年(元至顺元年),加赠为邹国亚圣公。1452年(明景泰二年),孟子嫡派后裔被封为翰林院五经博士,子孙世袭。1530年(明嘉靖九年),奉为亚圣,罢公爵。1914年(民国三年),第73代翰林院五经博士孟庆棠改封奉祀官。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改称亚圣奉祀官。

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称为“亚圣”。自中唐的韩愈著《原道》,把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逐渐上升。《孟子》一书,在汉代就被认为是辅翼“经书”的“传”,和孔子的《论语》并列。至五代,后蜀主孟昶下令将《易》《书》《诗》《礼》《周礼》《仪礼》《公羊传》《谷梁传》《左传》《论语》《孟子》十一经书写刻石。《大学》和《中庸》被认为是孔子弟子曾参和孔子之孙子思的著作,这样,《孟子》一书便与孔子及孔子嫡系的著作平起平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renwu/30903.html

陈武俊【著名书画艺术家】 – 人物百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