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人物 孙家鼐【晚清状元、政治家】 – 人物百科

孙家鼐【晚清状元、政治家】 – 人物百科

孙家鼐简介

孙家鼐

孙家鼐(汉语拼音:Sun Jianai,1827-1909年),晚清状元、政治家。

字燮臣,号容卿、蛰生,别号澹静老人。

安徽凤阳府寿州(今六安市寿县)人。

历任工部、礼部、吏部尚书。

1898年7月3日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受命为首任管理大学堂事务大臣,1900年后任文渊阁大学士、学务大臣等。

咸丰九年(1859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出湖北学政,升侍讲、侍读。

入值上书房。

光绪四年(1878年),命在毓庆宫行走,与翁同龢同任光绪帝师。

历升侍讲学士、侍读学士、侍郎等职。

光绪二十年(1894年),孙家鼐反对为朝鲜的宗主权与日本开战,力言“衅不可启”,主张妥协,与李鸿章的见解不谋而合。

二十四年,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成立,任第一任管学大臣,被聘为总教习。

三十三年,与溥伦同任资政院总裁,妥拟院章,筹画立宪事宜。

戊戌变法期间,孙家鼐主张向欧美学习,指出“中国以礼教为建邦之本,纲常名义,万古常新”,变法乃维护清廷统治的工具,固有制度不可打破,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主张不同。

二十四年,慈禧与荣禄发动戊戌政变,废除新政,罢免翁同龢,囚禁光绪帝,杀“戊戌六君子”。

孙家鼐变法立场较温和,遂未被追究。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帝后西行陕西,孙家鼐被启用为礼部尚书。

还京后,任体仁阁大学士,历改、东阁、文渊阁、武英殿大学士,充学务大臣,注重实学,并与张百熙等制定《奏定学堂章程》,开展教育改革。

后与庆亲王奕劻、军机大臣瞿鸿禨总责核定改革官制。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赏太子太傅。

宣统元年,孙家鼐病逝,晋赠太傅,谥文正。

《清史稿》有传。

孙家鼐著作多毁于义和团起事期间,仅少量奏稿幸存。

有《太傅孙文正公手书遗折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renwu/37029.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