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人物 克劳德·阿德里安·爱尔维修【法国哲学家】 – 人物百科

克劳德·阿德里安·爱尔维修【法国哲学家】 – 人物百科

克劳德·阿德里安·爱尔维修简介

克劳德·阿德里安·爱尔维修

爱尔维修(1715-1771),系法国哲学家。生于巴黎一位医生家庭,曾在耶稣会的学院受过教育,1738年成为包税官。他看到社会不公,立志为社会谋福利,开始探讨政治、法律、宗教、道德及教育等问题。1758年出版《论精神》一书,反对宗教和当时的统治制度,引起巨大反响。该书短期内印了50次,并译成欧洲主要文字。因教皇等人的反对,该书虽三次删改,仍被当众焚毁。

克劳德·阿德里安·爱尔维修资料

别名:爱尔维修

出生日期:1715年

出生地巴黎去世日期:1771年

籍贯:巴黎

个人简介

爱尔维修

爱尔维修(ClaudeAdrienHelvetius,1715—1771),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他出身于巴黎一个御医家庭,少年时代入耶稣会的一个专科学校读书.但他厌恶学校强迫学习的经院哲学,热衷于阅读高乃依、拉辛、莫里哀、蒙田和洛克等人的作品,从而受到科学和民主思想的熏陶。专科学校毕业后,父亲为他安排了金融家的前途,但他不感兴趣。1738年,当爱尔维修刚满23岁时,法国王室为奖赏他父亲对宫廷的忠诚服务,任命他为总包税官,年金30万里弗。尽管年轻的爱尔维修一跃成为有权有势的富翁,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反封建的立场,而是恰恰相反,他利用总包税官职务上的便利,进一步了解到法国社会的真实情况,更深切感受到人民对封建专制统治的不满和反抗情绪。1751年,辞去总包税官的职务,担任了皇后司膳大臣的空闲职务,从此致力于理论研究和著述,并加入启蒙学者的行列,与狄德罗、霍尔巴赫等人一起参加了《百科全书》的编辑工作,对封建制度和教会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爱尔维修是“教育万能论”的倡导者。他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关于人是环境和教育产物的思想。影响了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的民主、平等和世俗教育的主张,对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所制订的一些教育法案有较大的影响。

社会背景

在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之中,唯物主义者克劳德一阿德里安·爱尔维修(Claude—AdrienHelvtius,1715—1771)和德尼·狄德罗(DenisDiderot,1713—1784)等人,是法国新兴资产阶级哲学思想的重要代表。他们在资产阶级和封建统治阶级矛盾斗争尖锐激烈、不可调和的基础上,吸取十七世纪唯物主义思想的成果并利用当时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就,进一步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在哲学上达到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高度,为法国资产阶级批判宗教神学世界观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十八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者坚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是客观存在着的,它既不能够被创造,也不能够被消灭;而且运动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在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之外,并不存在什么超自然的精神实体。在认识论上,他们接受了笛卡儿和洛克的影响,认为人们的一切认识都来源于感觉经验,同时抛弃了关于“天赋观念”和“内部经验”的错误观点。由此出发,必然会得出无神论的结论:在世界起源和事物的运动问题上,排斥了造物主的存在和它的“第一推动”的必要性;在认识和知识的来源问题上否认了“神启”的作用,这就是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和战斗性的集中表现。他们仇视天主教会和宗教迷信,对教会、教皇和僧侣的黑暗与腐化,以及它们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灾难,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对僧侣的愚昧无知、神学教条的欺骗性和虚伪性,进行了无情的嘲笑和讽刺。

此外,还对教会扼杀人的理性、阻碍科学的发展,表示极大的愤慨。对教会与神学的揭露与批判,实际上就剥掉了封建制度的神圣外衣,使人们的思想从宗教桎梏下解放出来,接受反封建的革命结论,敢于投入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但是,他们还不了解宗教的社会根源,以为它只是愚昧无知的产物,因而一般来说,都很重视思想启蒙和宣传教育的作用。

教育思想

家庭背景

爱尔维修出生在一个宫廷医生的家庭里。青年时期曾任包税官,由于职务之便,使他有机会了解统治阶级的愚昧贪婪、封建制度的腐败以及人民所处的悲惨状况。于是他在l?51年放弃官职,专门从事著述,并与“百科全书派”保持密切的联系。1758年,爱尔维修在他的重要哲学著作《论精神》中勇敢地向灵魂不死等传统观念挑战,阐述了无神论的思想,因此该书的出版使教会和宫廷感到震惊,判决将它当众焚毁。1767年他又写成另一部系统阐述自己思想观点的著作《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为免遭迫害,在他死后两年才正式出版。在爱尔维修的其它一些著作中,还论述了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问题;批判宗教蒙昧主义,提倡科学与知识,等等。

重视教育作用

在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思想家当中,爱尔维修非常重视教育的作用,甚至夸大它的作用而主张教育万能。他接受洛克的主张,否认先天观念,认为人的一切精神活动、人的认识,都来源于感官对外界事物的感觉。因此,他认为每一个具有良好感觉器官的人,都拥有同样的认识能力,都可以认识真理。他坚信人在智力上生来都是平等的,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进行学习。爱尔维修以建立在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上的智力平等说,否定了天赋不平等的封建传统偏见,并从理论上确认了人人都应享有接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这在反对封建主义方面是有重大进步意义的。

观点

但是,爱尔维修完全否认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断言人的形成只是教育的结果,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也仅仅是教育造成的。爱尔维修所理解的教育是十分广泛的,包括一个人的多方面的生活条件,如政治制度及法律,父母的社会地位、财产状况等等。因而,在他看来,人是环境与教育的产物,这一思想对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有直接的影响。爱尔维修夸大教育的作用,还表现在他坚持通过教育改变社会的主张,这与“意见统治世界”的观点是紧密联系着的。他坚信,通过教育扫除封建迷信和偏见,发展人的理性,形成“健全的道德”,就可以改变社会现状,建立起“合理的”社会制度了。这种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制度的进步要求的。

批判

爱尔维修

爱尔维修尖锐批判了天主教会的罪恶,从而坚决反对由教会控制与管理学校的做法。他认为,教会和僧侣依靠人们的愚昧、迷信、无知与恐惧维持自己的权力,他们一味追求的只是盲目服从,因此,教会既与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幸福完全背道而驰,又是科学事业的敌人。他还揭露教会推行的禁欲主义的虚伪性,指出僧侣们野心勃勃、贪欲无边,却反对俗人有任何欲望,极力压制与扑灭人们现世生活中的一切欲望,其目的正是为了利用他们对于权力、财富的厌弃,而把这二者据为已有。教会所垄断的学校教育则充满经院中的行话,灌输的完全是诡辩、形成的只是恶行,以致使人不明真理。因此,他要求必须改变教会控制学校的状况,由国家举办世俗性的教育,培养爱国的资产阶级公民。

评论

在启蒙思想家中,爱尔维修是系统论述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合理性,并努力建立资产阶级伦理学的一个代表人物。他在批判禁欲主义的同时,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从人性论出发,认为人的本性就是自爱、趋乐避苦,追求个人的利益与幸福。然而封建制度压制了“人性”的需要,所以必须推翻这种不合理的制度。这一点奠定了资产阶级功利主义的基本原则。爱尔维修要求用来取代封建道德的所谓“健全的道德”,正是这样的一种资产阶级道德。由此出发,爱尔维修十分重视道德教育问题,他要求取消传统的宗教道德教育,废除教义问答,而代之以灌输资产阶级道德观念的“道德问答”课。爱尔维修公开宣扬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道德观是应予批判的,但它具有历史的进步性;他提倡资产阶级的道德教育,和封建性的宗教道德教育相比,也是一个进步的要求。

主要著作

爱尔维修的主要著作有:《论精神》(1758年)和《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 (1773年)。

《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简称《论人》(Del’HommeOnMan,HisIntellectualFacultiesandHisEducation,1773年)。中译本《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是节译本,载于西方古典哲学原著选辑《十八世纪法国哲学》一书,196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共76页,5.5万字。

论人

概述

《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一书反映了爱尔维修的主要教育思想。全书共分10篇。另有前言和提要。引论提出了“人是教育的产物”这一著名论题,论述了教育对人所起的作用。

1—5篇从唯物主义感觉论出发,提出智力平等学说,强调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并揭露了宗教的愚蠢、傲慢、虚伪和危害,指出应排除教会对教育事业的控制,由世俗势力管理教育。

6—9篇以利益学说为核心,阐述了一个完善的法律对一个民族道德和幸福的重要性,而一个良好的法律计划应该包括一个出色的教育计划。

观点

10篇举例说明施与不同的教育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以此论证教育的力量是万能的,并提出肉体感受性是道德的根本原则,而道德教育的方法则是正义的教理问答,以便给青年人一些明确的、健全的道德观念。

本书围绕着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对人所能起的作用提出了一些基本的观点:

智力平等说和教育万能论

爱尔维修的哲学是唯物主义的经验论。他吸取和发展了洛克的唯物主义感觉论,首先肯定作为认识对象的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而人的一切观念和精神都是通过感官获得的。他在第二篇阐述了人的认识过程,首先要通过感官获得外界事物的印象,即感觉。感觉可以通过记忆保存起来,从而形成两种感觉。一种是实际经历到的感觉,另一种是保存在记忆中的感觉,人的精神活动就是比较和整理各种感觉,最后形成判断,即正确地描述我们的感觉。因此,我们的观念和精神的存在要以感觉能力的存在为前提。

从上述哲学原理出发,爱尔维修反对那种认为“精神不等是感官的精致程度不等的结果”的观点。他认为,精神的优越程度与感官的完善程度无关,一切构造得同样好的人都有同等的能力获致精神。也就是说,人在智力上是平等的,每个具有良好感觉器官的人,都具备同样的智力水平,都可以去探求真理。而且即使感官的完善程度不等的人也能得到同样的发展。

第一篇写道,人们通常认为教育就是由教师教儿童识字、读书、背诵教理问答。其实不然,儿童的真正教师是他们周围的对象,他们的全部观念几乎都是从这些教导者得来的。而且,不能把教育固定在专门受教育的时期,亦即童年和少年时期。人的一生其实只是一场长期教育,要从胎儿开始,一直持续到死。因此,教育包括一个人多方面的生活环境,如父母的地位、性格、命运和财产,以及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这些社会生活环境对于形成个人的性格和民族的性格有意想不到的影响。每个人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可能完全相同,也就不可能受到完全相同的教育。因此,人在性格、道德和才能上是各不相同的。

基于上述思想,爱尔维修指出,教育是使国家强大和人民幸福的工具,要使国家强大和人民幸福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改善教育的科学。造成各民族不幸的并不是人们的卑劣、邪恶和不正,而是他们的法律不完善。因此法律造成一切。要使国家强大幸福就必须由少数天才的立法者为新兴的社会建立一种新的、符合人类幸福的法律。这种法律以公共的幸福为最高利益,其中必须包括一种出色的道德教育计划,向公民提出一些关于道德的明确观念,使公民懂得维护公共利益应是道德规则的唯一原则,公民要勇于为国民福利而牺牲个人的暂时福利。通过这种道德教育,培养完善的公民,从而摆脱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建立起合理的社会制度。

论教会垄断教育的危害与教育世俗化

教育的优劣关系到国家的幸福与强大,因此教育应由谁来掌管就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第一篇写道,在欧洲,尤其是在天主教国家,公共教育被委托给两种势力办理,一种是宗教势力;另一种是世俗势力。由于这两种势力的利益是对立的,因此他们所办的教育也是矛盾的。

宗教势力的利益与国家利益无关,只与一个宗派的利益相联系。他们的权力要靠人民的迷信、愚昧无知和盲目服从来维持。人民越无知,越迷信,对他们就越驯服。于是他们极力通过教育向人们灌输“世界末日”的传说,希望人们为一种无端的恐怖所吓倒,只知道祈求上帝拯救他们,为来世升入天堂,放弃尘世的追求和感情。

通过上述分析,爱尔维修坚决反对教会势力对教育的干予和控制,主张由世俗势力掌管教育,并制定一个包括道德教育、知识教育和体育的良好的教育计划。

利益学说与道德教育

爱尔维修认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动力是人们追求个人或集体的利益。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里,利益起着支配一切的作用,是我们的唯一推动力。利益不仅决定着个人的全部活动,而且构成社会的法律基础和道德准则。

对人们追求的利益可归结为三类,即个人利益、小集团利益和公共利益或称国家利益。每个人受自爱法则驱使,必然首先迫求个人利益。在不违背公共利益的前提下,追求个人利益是合理的、正直的,并非不道德。但道德的更高境界是维护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才是“人类一切美德的原则,也是一切法律的基础”,那些为了公共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的人则是最高尚和最正直的人。小集团利益造成统治者奢侈腐化、挥霍无度、任人唯亲等弊端,严重侵犯公共利益,是最不道德的。

道德教育应建立在以肉体感受性为前提的利益学说的基础上。尽管自爱是人人共有的自然本性,是道德的基础,但人们追求个人利益时,必须在理性指导下,使每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时不妨碍他人的利益,乃至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结合起来。美德就是追求公共利益与幸福,因此,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人们追求共同福利,只有具备了这种美德,才能勇敢、人道、公正和爱国。

学说对教育理论的主要贡献

(1)以唯物主义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智力平等说,从而在理论上彻底否定了天赋不平等的封建传统偏见,为人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作了舆论准备,对反对等级森严的封建教育,建立民主的教育制度起了积极的作用;(2)详细而系统地论述了教育对人、对社会所起的巨大作用,看到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是正确的,并把教育作为改变专制制度,建立良好的政治法律制度的工具,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要求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愿望;(3)揭露教会办教育的危害,主张由国家举办世俗性教育,反映了新生资产阶级对教育的合理要求;(4)主张通过灌输道德观念和用精神或物质的奖赏来鼓励美好的道德行为,用合理的法律来惩罚不道德的行为。这种道德教育的方法比教会教育脱离实际的自我忏悔,自我完善的方法更现实,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主要缺陷

(1)利益学说和其理论基石“肉体感受性”混淆了人和动物的不同本质,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和阶级区别;(2)教育万能论过份夸大教育的作用,视其为改革社会的决定力量,甚至主张依靠教育培养出少数天才人物,再由他们制定出好的法律,建立起合理的社会制度,从而陷于历史唯心主义和英雄史观。

尽管有上述缺陷,但爱尔维修的教育思想与其它百科全书派启蒙思想家的教育学说一道构成18世纪最进步的教育理论体系,在反对封建和宗教教育的斗争中,有力地论证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和教育方面要求的合理性,对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renwu/39153.html

约翰·罗纳德·瑞尔·托尔金【英国作家、诗人、语言学家及大学教授】 – 人物百科

埃里克·埃尔莫斯尼诺【法国演员】 – 人物百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