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人物 王原祁【清代画家,清初六家之一】 – 人物百科

王原祁【清代画家,清初六家之一】 – 人物百科

王原祁简介

王原祁

王原祁(1642-1715),清代画家,清初六家之一。

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王时敏之孙,入仕清廷,位至高官,并任集古代书画著作大成的书画史论类书《佩文斋书画谱》的编纂官和为康熙祝寿所绘《万寿盛典图》的总裁官。

他的山水画直接渊源于祖父而面貌更强烈,笔墨气味亦更醇厚,取得了“甜不熟,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的效果,在笔墨与形式的探求上达到极高的境界。

其成熟期的作品大多融合黄公望、董其昌于一体,并参以倪瓒或董源、巨然之法,在含浑蓊郁的气象中传达一种大气磅礴的精神气韵,笔墨更趋苍劲变换,具有独特的生拙浑穆淳朴的趣味,代表作有《山中早春图》、《辋川图》、《仿黄子久山水图》等。

王原祁在其祖父的薰陶下,从小好学,读书能过目成诵。

十岁时,已能画小幅山水画。

当时王时敏已六十岁,在书房墙壁上看到孙子的画,大为惊奇地说:“此子业,必出我之右。

”王原祁十五岁时考中秀才,二十岁正式跟祖父学画,进步很快。

当时族中的长辈王鉴看到他的画,也曾向王时敏感叹道:“吾两人当让一头地。

”王时敏最推崇黄公望,他在评论学习黄氏画法而有成就的画家时,认为董其昌得其神,自己得其形,而王原祁则是“形神俱得”。

这里虽不免因偏爱而夸大其词,但也可以看出青年时代的王原祁已经崭露头角。

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他考中举人,次年又中进士。

 

王原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四十岁以后。

由他的八叔父王掞(字颛庵)相国的引荐,担任了顺天乡试同考官,后来又在河北任县做过四年知县。

在当地遭受水灾时,他力请上级减免捐税,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四十五岁时,到北京,在保和殿接受康熙“试策”的考查,以科员用。

次年,升为刑部给事中,后又调礼部掌印,又奉命改任右春坊中允,入直南书房,历任侍讲侍读学士,太子府詹事,经筵讲官,直到担任户部左侍郎,因此被称为“王司农”。

他有一方图章“画图留与人看”,是为纪念康熙皇帝的“恩典”而刻制的。

因为他在南书房为供奉时,康熙经常长时间地凭几观赏他画山水,有一次亲笔写了“画图留与人看”来赞扬他。

 

王原祁以其渊博的学识不断受到康熙的重用。

五十九岁时,他奉命负责鉴定内府收藏的名人书画的真伪。

六十四岁时,奉命与孙岳颁、宋骏业、吴璟、王铨等负责编辑中国历代书 画史籍和理论的资料汇编——《佩文斋书画谱》,王原祁任总编。

这部浩大丰富的丛书,是从内府所藏和四处搜罗来的一千八百四十四种文献古籍中,广泛收集资料,从康熙四十四年到四十七年,用了三年时间编纂而成,计一百卷,分为:论书画、书画家小传、书画跋、书画辩证及书画鉴藏等门;论书画一门中,又分为:体、法、学、品等类。

为表示重视,康熙在卷首写了序言。

《佩文斋书画谱》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书画艺术类书,王原祁的贡献是不可抹煞的。

 

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王原祁病故于北京官舍,终年七十四岁。

遗体归葬故乡太仓。

王原祁的艺术成就主要在山水画,给他以启发和教导最多的是王时敏、王鉴和他的三叔父王撰(异公)。

王时敏曾亲手绘制《仿李成以下宋元名家山水册》供他学习,并把家藏历代名家董源、李成、范宽、黄公望、王蒙、沈周等的名迹,给他临摹、研究。

“四王”中的另一家王翚,比王原祁大十岁,也曾和他 在“拙修堂”朝夕相处数年,相互切磋画艺。

后来两人又在北京经常来往,一谈就是一天。

 

王原祁的作品,基本上是模古。

他特别推崇黄公望,认为自己已经得到了黄公望的“脚汗气”,引以为荣,心摹手追,务求逼似却缺乏创造性。

但是,也不能完全否定他的深厚的笔墨 功力。

他曾在一幅《秋山晴爽图卷》上自题“笔端金刚杵”,意思是说,他的笔力沉雄,气贯纸背,光气发越。

当时有人记述了亲睹王原祁的作画过程: 

从早晨开始,先展开纸,审顾良久。

下笔以淡墨略分轮廓,既而精辨林壑之概,立峰石层折,树木株干。

每下一笔,必定审 顾反复。

天已黄昏,便搁笔休息。

到第二天,取前卷稍加皴染,用淡赭石加入藤黄少许,渲染山石,然后用一个小熨斗贮微火把画熨干,再以墨笔干擦石骨,疏点木叶。

然后再以墨绿水,疏疏缓缓渲染出阴阳向背,再用熨斗熨干,再勾再勒,再染再点,自淡及浓,自疏而密,经过半个月才完全画成。

 

这种多层次的勾皴渲染,有骨有肉,浑然一气,富有厚重之美,是王原祁对黄公望、倪瓒、吴镇、董其昌诸家画法的兼容并蓄而发展出来的。

清代不少人高度评价他的笔墨技巧,有的赞他“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

有的说他“气味醇 深,元气淋漓,高出诸家之上”。

桐城派名诗人姚鼐曾写过一首《题麓台山水》,描述王原祁山水画布局造意奇崛,而感到“此图于我情独亲”。

这表明王原祁山水画具有可以“卧游”的特点,是符合当时一般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的。

 

王原祁著有理论著作《雨窗漫笔》、《麓台题画稿》。

其中对于作画构图的开合起伏,笔墨设色等技法的论述,多为长期艺术实践的经验体会,属于艺术规律,颇有价值。

但是他承袭了董其昌的文人画正统观念,把明末的浙派说成“恶派”,又贬低当时富于创新精神的石涛、龚贤等,反映出他的复古保守思想和宗派门户之见。

 

由于王原祁在政治上有一定地位,直接间接地学他山水画风的人也就多起来,乃至形成了一个流派——娄东派,一称太仓派,在清代中叶与王翚为中心的虞山派并驾齐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renwu/40231.html

唐一禾【中国油画家】 – 人物百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