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人物 贺友直【中国连环画家、线描大师】 – 人物百科

贺友直【中国连环画家、线描大师】 – 人物百科

贺友直简介

贺友直

贺友直(汉语拼音:He Youzhi;1922-11-21~ ),中国连环画家、线描大师。

生于上海。

曾学习工商美术,后致力于连环画创作,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

一度兼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连环画研究会副会长、美协上海分会副主席。

代表作品有《火车上的战斗》、《白光》、《连升三级》、《十五贯》、《朝阳沟》、《山乡巨变》等。

贺友直从小自学绘画,曾到小铁工厂、印刷厂里当学徒,做过农村小学教师。

1949年起开始画连环画,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

他从事连环画创作50多年,共创作了百余本连环画作品,对中国的连环画创作和线描艺术作出了重大贡献。

曾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1980年被借调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授,后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四届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连环画研究会副会长、上海美术家协会第四届副主席,中国连环画研究会第二届副会长,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度,上海市文联委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等职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获国家级美术最高奖首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1949~1960年是贺友直连环画创作的第一阶段,包括与别人合作的作品,约40多套,其中《火车上的战斗》曾在1957年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中获一等奖。

1961~1965年是他创作的第二阶段。

据周立波同名小说创作的《山乡巨变》,采用俯视和多角度的构图,对南方丘陵地带的山乡环境作了出色的描绘,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许多性格鲜明、亲切感人的形象,以其抒情风格、民族特色获得美术界的高度评价,在1963年全国第一届连环画创作评奖会上荣获一等奖。

此间代表作尚有《南京路上好八连》、《李双双》等。

进入新时期,兼用白描与水墨技法,代表作有《朝阳沟》、《十五贯》等。

1981年《白光》获全国第二届连环画创作一等奖,标志贺友直连环画艺术的新高峰。

这些作品以构思细腻、表现手法新颖多样著称,是他艺术创作的第三阶段。

1980年,中央美术学院成立连环画年画系,特聘贺友直兼任教授。

其创作理论著作有《贺友直谈连环画创作》等。

贺友直虚心向刘继卣、顾炳鑫等名画家学习,在对各种表现形式的尝试和摸索中创作。

60年代初。

他经过苦心钻研和学习中国传统线描的画法,找到了自己的路子,也开始更自觉地探索创作规律。

从题材内容的选择到表现方法的运用,都力求减少盲目性,尽可能使艰苦的创作劳动取得预期的效果。

不少内行称赞贺友直的成就在于创作上“想的点子巧,刻划人物妙,环境配得好。

”贺友直摸索到:作为画故事的画家,必须学会“做戏”,所谓做戏,就是胸怀故事全局,挖掘人物内在的性格冲突,选取和捕捉生活中富有表现力的可视形象。

如《十五贯》脚本一开头交代说:尤葫芦开肉铺,嗜洒贪杯。

贺友直把画面没计为:尤葫芦敞胸坠肚,吃力地扑到肉案上挥扇轰赶臭猪头上嗡嗡乱飞的苍蝇,侧面过来了托盘端酒的养女苏戌娟。

这个匠心构思,“戏”出来了,不但可画可视,而且增添了容量,不光有“嗜酒贪杯”,还有肉铺生意不佳,臭猪头卖不出去,店主烦躁不快等等。

贺友直的创作表明,他的“做戏”,既富有情趣,又真实可信。

打开长达396幅的《山乡巨变》,那些生活在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湖南山乡的人们,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一言一行、—举—动,被描绘得妙趣横生,真切自然。

这—切说明,画家从生活出发来“做戏”的创作方法是正确而高明的。

《山乡巨变》这部作品的问世,不仅受到读者的广泛喜爱,而且引起全国画坛的注目,于1963年全国连环画评奖时荣获一等奖,一时成为初学者的学习范本和美术爱好者的珍贵藏本,这幅作品也被称为中国连环画史上里程碑式杰作。

贺友直连环画作品享誉海内外,他的形像和代表作品人物,被制成地砖铺在法国昂古莱姆市法国国家连环画和图像中心的广场上,在我国众多有成就画家中,他是唯一获得此项荣誉的画家。

贺友直的功绩在于用他那活灵活现,富有生命力的白描形式把现实生活与古老的中国传统画手段神话般地结合得尽善尽美,也将通俗的连环画旧套子开拓至令学府不敢小视、未可轻取的境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renwu/40515.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