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人物 张宗祜【中国著名水文地质学家,工程地质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 人物百科

张宗祜【中国著名水文地质学家,工程地质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 人物百科

张宗祜简介

张宗祜

张宗祜(1926.02.19~2014.02.19),男,河北省满城县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中国著名水文地质学家,工程地质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原名誉所长。曾任河北省科协副主席,院士联谊会专家组负责人。曾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李四光地质科学奖”、“中国工程科学技术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地球科学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项。2011年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张宗祜被授予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张宗祜长期从事中国黄土、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第四纪地质研究,主持完成百余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重点科技项目,揭示了黄土湿陷力学变形发生机理,提出了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基本模式和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类型分类体系,是世界首位发现黄土渗透性规律的地质学家。张宗祜主持完成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华北地区水资源评价及合理利用”,解决了河北省大区域复杂地质条件下科学评价地下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量的重大难题。主要著作有《中国黄土》《中国第四纪地质》等;主编了《中国水文地质图集》《中国黄土类土工程地质图》《中国黄土高原地貌类型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毗邻海区第四纪地质图》等。2014年2月19日凌晨1时,张宗祜因病在中国上海逝世,享年88岁。

张宗祜基本资料

中文名:张宗祜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河北省满城县

出生日期:1926.02.19

逝世日期:2014.02.19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地质系

主要成就:中国工程院院士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中国工程科学技术奖获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代表作品:

张宗祜人物生平

1926年2月19日,张宗祜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幼年时随祖父在北京生活时间较长。祖父为清末秀才,父亲曾操律师业后从政。他在中学时,由于数学老师多次讲述有关矿物岩石方面的知识,对地质产生较大的兴趣。中学毕业,张宗祜报考了北京大学地质系并被录取。经常和同学们一起,骑上自行车,背上水壶,带上铁锤、罗盘去北京西山看地层,打化石,回来后还进行小结。这种坚持野外地质工作,培养了他细微调查观察的良好习惯和作风。

1948年7月,张宗祜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9月到甘肃兰州中国石油公司地质勘探处工作,担任工务员,并在中国石油地质先驱者孙健初领导下从事石油地质工作。

1950年4月,张宗祜调至北京地质调查所。同年进入内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沙漠区和当时在永利制碱厂任职的钾盐专家李悦言在一起,进行碱湖的天然碱资源地质调查,成为中国最早进入该荒漠地区的地质工作者。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最早的一次碱湖水文地质和水化学调查研究工作。1950年末,为了完成建国后中国第一条全部由中国自行勘测设计的铁路线——包头至银川线,张宗祜和姜国杰步行近600千米进行沿线工程地质调查。多次穿越近百千米荒无人烟的地带,穿过沙地盐碱滩,4次渡过黄河,条件十分艰苦。当时治安情况很差,虽有解放军保护,仍3次遭遇武装匪徒袭击。但他们坚持完成了这项系统的铁道工程地质调查工作。

1951年,张宗祜又前往山西太原西山进行石膏矿产资源的地质调查。这一段经历虽然时间不长,却从事了石油地质、非金属矿产地质、铁道工程地质调查等不同方面的地质工作,拓宽了专业知识面,增加了对地质现象的认识深度和对野外地质工作的兴趣,这对张宗祜以后业务上和学术上的成就,有着很重要的影响。1951年底张宗祜被选派到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攻读研究生。导师为苏联著名工程地质学家И.В.波波夫。由于波波夫考虑到中国黄土分布面积广,厚度大,与工程关系密切,因而建议张宗祜选择黄土地区工程建设中的工程地质问题作为研究方向。这也成为张宗祜在以后30多年的主要研究方向。

1955年,张宗祜获得地质矿物学副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在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任工程师。先后参加了中苏专家组对长江三峡枢纽的地质鉴定,以及国家计委为制定第二个五年经济建设计划组织的西北地区工业布局的考察工作。1956年7月13日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到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工作至今,先后任土质学研究室、工程地质研究室主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总工程师、所长、名誉所长。此期间主要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第四纪地质科研工作,多有建树。

1955年3月至1957年1月,张宗祜在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工作,担任工程师。

1956年7月,张宗祜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7年1月,任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工程地质研究室兼科技情报室负责人。1957年,参加过国家自然科学12年科技发展规划(1956-1965)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部分的编制。

1963年,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土质学研究室主任。1963年,参加过全国农业科技十年规划制订工作。

1973年,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技术负责人。

1978年5月,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总工程师。

1957年1月至1978年1月,张宗祜在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担任总工程师。

1978年1月至1980年1月,张宗祜在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担任所长兼党委书记。

1980年1月至1988年5月,张宗祜在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担任所长。

1980年11月,张宗祜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地学部)。

1981年,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1983年至1987年,任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

1987年4月至去世前(2014.02),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

1988年5月至2014年2月,张宗祜在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担任名誉所长。

1992年1月至2004年1月,张宗祜担任河北省石家庄市科学技术协会高级顾问、名誉主席。

1992年,在中国科学院第六次学部委员大会上当选为地学部副主任,同年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学科评议组特约成员。

1994年,张宗祜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矿山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

2001年1月,张宗祜担任河北省石家庄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2011年,在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张宗祜被授予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2014年2月19日凌晨1时48分,张宗祜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88周岁。2月22日上午,张宗祜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云瀚厅举行,张宗祜院士亲属、同事及其生前好友前往送别。

张宗祜主要成就

1926年2月19日,张宗祜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幼年时随祖父在北京生活时间较长。祖父为清末秀才,父亲曾操律师业后从政。他在中学时,由于数学老师多次讲述有关矿物岩石方面的知识,对地质产生较大的兴趣。中学毕业,张宗祜报考了北京大学地质系并被录取。经常和同学们一起,骑上自行车,背上水壶,带上铁锤、罗盘去北京西山看地层,打化石,回来后还进行小结。这种坚持野外地质工作,培养了他细微调查观察的良好习惯和作风。

1948年7月,张宗祜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9月到甘肃兰州中国石油公司地质勘探处工作,担任工务员,并在中国石油地质先驱者孙健初领导下从事石油地质工作。

1950年4月,张宗祜调至北京地质调查所。同年进入内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沙漠区和当时在永利制碱厂任职的钾盐专家李悦言在一起,进行碱湖的天然碱资源地质调查,成为中国最早进入该荒漠地区的地质工作者。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最早的一次碱湖水文地质和水化学调查研究工作。1950年末,为了完成建国后中国第一条全部由中国自行勘测设计的铁路线——包头至银川线,张宗祜和姜国杰步行近600千米进行沿线工程地质调查。多次穿越近百千米荒无人烟的地带,穿过沙地盐碱滩,4次渡过黄河,条件十分艰苦。当时治安情况很差,虽有解放军保护,仍3次遭遇武装匪徒袭击。但他们坚持完成了这项系统的铁道工程地质调查工作。

1951年,张宗祜又前往山西太原西山进行石膏矿产资源的地质调查。这一段经历虽然时间不长,却从事了石油地质、非金属矿产地质、铁道工程地质调查等不同方面的地质工作,拓宽了专业知识面,增加了对地质现象的认识深度和对野外地质工作的兴趣,这对张宗祜以后业务上和学术上的成就,有着很重要的影响。1951年底张宗祜被选派到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攻读研究生。导师为苏联著名工程地质学家И.В.波波夫。由于波波夫考虑到中国黄土分布面积广,厚度大,与工程关系密切,因而建议张宗祜选择黄土地区工程建设中的工程地质问题作为研究方向。这也成为张宗祜在以后30多年的主要研究方向。

1955年,张宗祜获得地质矿物学副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在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任工程师。先后参加了中苏专家组对长江三峡枢纽的地质鉴定,以及国家计委为制定第二个五年经济建设计划组织的西北地区工业布局的考察工作。1956年7月13日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到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工作至今,先后任土质学研究室、工程地质研究室主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总工程师、所长、名誉所长。此期间主要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第四纪地质科研工作,多有建树。

1955年3月至1957年1月,张宗祜在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工作,担任工程师。

1956年7月,张宗祜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7年1月,任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工程地质研究室兼科技情报室负责人。1957年,参加过国家自然科学12年科技发展规划(1956-1965)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部分的编制。

1963年,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土质学研究室主任。1963年,参加过全国农业科技十年规划制订工作。

1973年,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技术负责人。

1978年5月,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总工程师。

1957年1月至1978年1月,张宗祜在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担任总工程师。

1978年1月至1980年1月,张宗祜在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担任所长兼党委书记。

1980年1月至1988年5月,张宗祜在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担任所长。

1980年11月,张宗祜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地学部)。

1981年,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1983年至1987年,任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

1987年4月至去世前(2014.02),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

1988年5月至2014年2月,张宗祜在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担任名誉所长。

1992年1月至2004年1月,张宗祜担任河北省石家庄市科学技术协会高级顾问、名誉主席。

1992年,在中国科学院第六次学部委员大会上当选为地学部副主任,同年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学科评议组特约成员。

1994年,张宗祜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矿山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

2001年1月,张宗祜担任河北省石家庄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2011年,在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张宗祜被授予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2014年2月19日凌晨1时48分,张宗祜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88周岁。2月22日上午,张宗祜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云瀚厅举行,张宗祜院士亲属、同事及其生前好友前往送别。

张宗祜社会任职

1926年2月19日,张宗祜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幼年时随祖父在北京生活时间较长。祖父为清末秀才,父亲曾操律师业后从政。他在中学时,由于数学老师多次讲述有关矿物岩石方面的知识,对地质产生较大的兴趣。中学毕业,张宗祜报考了北京大学地质系并被录取。经常和同学们一起,骑上自行车,背上水壶,带上铁锤、罗盘去北京西山看地层,打化石,回来后还进行小结。这种坚持野外地质工作,培养了他细微调查观察的良好习惯和作风。

1948年7月,张宗祜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9月到甘肃兰州中国石油公司地质勘探处工作,担任工务员,并在中国石油地质先驱者孙健初领导下从事石油地质工作。

1950年4月,张宗祜调至北京地质调查所。同年进入内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沙漠区和当时在永利制碱厂任职的钾盐专家李悦言在一起,进行碱湖的天然碱资源地质调查,成为中国最早进入该荒漠地区的地质工作者。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最早的一次碱湖水文地质和水化学调查研究工作。1950年末,为了完成建国后中国第一条全部由中国自行勘测设计的铁路线——包头至银川线,张宗祜和姜国杰步行近600千米进行沿线工程地质调查。多次穿越近百千米荒无人烟的地带,穿过沙地盐碱滩,4次渡过黄河,条件十分艰苦。当时治安情况很差,虽有解放军保护,仍3次遭遇武装匪徒袭击。但他们坚持完成了这项系统的铁道工程地质调查工作。

1951年,张宗祜又前往山西太原西山进行石膏矿产资源的地质调查。这一段经历虽然时间不长,却从事了石油地质、非金属矿产地质、铁道工程地质调查等不同方面的地质工作,拓宽了专业知识面,增加了对地质现象的认识深度和对野外地质工作的兴趣,这对张宗祜以后业务上和学术上的成就,有着很重要的影响。1951年底张宗祜被选派到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攻读研究生。导师为苏联著名工程地质学家И.В.波波夫。由于波波夫考虑到中国黄土分布面积广,厚度大,与工程关系密切,因而建议张宗祜选择黄土地区工程建设中的工程地质问题作为研究方向。这也成为张宗祜在以后30多年的主要研究方向。

1955年,张宗祜获得地质矿物学副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在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任工程师。先后参加了中苏专家组对长江三峡枢纽的地质鉴定,以及国家计委为制定第二个五年经济建设计划组织的西北地区工业布局的考察工作。1956年7月13日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到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工作至今,先后任土质学研究室、工程地质研究室主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总工程师、所长、名誉所长。此期间主要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第四纪地质科研工作,多有建树。

1955年3月至1957年1月,张宗祜在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工作,担任工程师。

1956年7月,张宗祜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7年1月,任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工程地质研究室兼科技情报室负责人。1957年,参加过国家自然科学12年科技发展规划(1956-1965)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部分的编制。

1963年,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土质学研究室主任。1963年,参加过全国农业科技十年规划制订工作。

1973年,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技术负责人。

1978年5月,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总工程师。

1957年1月至1978年1月,张宗祜在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担任总工程师。

1978年1月至1980年1月,张宗祜在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担任所长兼党委书记。

1980年1月至1988年5月,张宗祜在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担任所长。

1980年11月,张宗祜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地学部)。

1981年,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1983年至1987年,任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

1987年4月至去世前(2014.02),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

1988年5月至2014年2月,张宗祜在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担任名誉所长。

1992年1月至2004年1月,张宗祜担任河北省石家庄市科学技术协会高级顾问、名誉主席。

1992年,在中国科学院第六次学部委员大会上当选为地学部副主任,同年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学科评议组特约成员。

1994年,张宗祜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矿山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

2001年1月,张宗祜担任河北省石家庄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2011年,在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张宗祜被授予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2014年2月19日凌晨1时48分,张宗祜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88周岁。2月22日上午,张宗祜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云瀚厅举行,张宗祜院士亲属、同事及其生前好友前往送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renwu/40885.html

陈凡【笔名周为,中国香港 综艺侠情派武侠作家】 – 人物百科

郭祥正【北宋诗人,太子中舍,朝请大夫】 – 人物百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