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人物 赵仁恺【核动力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 人物百科

赵仁恺【核动力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 人物百科

赵仁恺简介

赵仁恺

赵仁恺,核动力工程专家,南京人。1923年2月16日生于江苏南京。1946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机械工程系。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科技委副主任、高级工程师。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等。2010年7月29日逝世。

赵仁恺基本资料

中文名:赵仁恺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南京

出生日期:1923年2月

逝世日期:2010年7月29日

职业:工程专家

毕业院校: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

主要成就: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赵仁恺人物生平

1923年2月16日,赵仁恺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青年时,吃不饱、穿不暖的环境磨练了他的意志,使他奋发苦读。

1942年,赵仁恺在激烈的竞争中考取了重庆国立中央大学机械系,实现了他自幼喜爱机械工程的夙愿。

1946年,赵仁恺在国立中央大学机械系大学本科毕业。

1946年7月,赵仁恺在南京永利宁化工厂参加工作,历任技术员、工程师。

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后,赵仁恺参加革命工作。

1953年10月,赵仁恺调入化工部化工设计院任主任工程师。

1956年5月,赵仁恺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6年7月,赵仁恺被选调至原二机部(即中国第二机械工业部)原子能所工作,由机械专业改入核工业,从此开始了与核工业的不解之缘。

1958年1月,赵仁恺赴苏联参加军用核反应堆设计。

1958年8月,二机部由白文治负责从原子能研究所选调有关科技人员组成调研组,作为潜艇核动力研究设计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开始只有五六人,这其中包括赵仁恺,后来到十几人,他们经过两个月的广泛调研,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报刊。

1958年10月,二机部原子能研究所扩建机构,在原有8个研究室的基础上又增设了8个研究室,其中十二室是反应堆工程研究室,下设五个研究大组,第五大组是潜艇核动力装置设计组,代号“07”设计组,组长由从苏联回国的赵仁恺担任,副组长李乐福。

1958年10月24日,以海军政治委员苏振华为团长的海军代表团启程访苏,原子能研究所的堆工专家包括赵仁恺在内参加了代表团。

1961年1月,孟戈非带上原子能所十二室第五大组的设计队伍合并到了研究院,不久又划归到了二机部十局(设备局);同年8月,赵仁恺等四人联名向二机部写报告,要求回到原子能所,后来通过9月12日召开的09组织领导问题会议的决定,09设计队伍回到原子能研究所,赵仁凯被留下从事反应堆的攻关。

1961年10月,赵仁恺调二机部二院设计部任副主任。

1965年初,核潜艇动力装置研制工作再度上马,赵仁恺再次被任命为核潜艇陆上模式堆的研究设计和调试运行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

1965年3月20日,中央专委召开第十一次会议,要求二机部负责在1970年建成陆上模式堆,下半年提出具体规划报中央专委。中央专委批准,原国防科委七院715由六机部划归二机部,编入二机部设计院(该院第二研究所,对外称北京15所),由彭士禄和赵仁恺任副总工程师。当时二机部下设五个设计部,其中第五设计部为实验部,对外称北京堆工所或194所;后来原715所和194所在四川夹江合建包括196模式堆试验基地的综合性反应堆试验基地,基地代号909(715+194);909基地之后归二机部直接领导,核潜艇动力工程再次上马。

1966年初冬,赵仁恺率领设计队奔赴祖国大西南,与彭士禄通力合作,“大战‘196’”。

1967年7月,赵仁恺调海军七院十五所(二机部一院前用名)工作。

1974年4月,赵仁恺任二机部一院(1990年后更名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总工程师。

1979年9月,赵仁恺任二机部一院副院长、总工程师。

1983年4月,赵仁恺开始担任核动力院顾问。

1983年后,赵仁恺历任核工业部原子能研究院室副主任、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科技委委员、高级顾问。

1990年,赵仁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4年,赵仁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并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高级顾问、原国防科工委潜艇核动力装置总设计师、国家核安全局专家委员会副主席、海军核安全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863计划能源技术领域第二届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等重要职务。

2004年6月17日,赵仁恺院士参加了邬贺铨副院长主持召开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专题报告咨询在京资深院士座谈会。

2005年1月15日,赵仁恺院士出席了中国核工业创建五十周年庆祝大会。

2010年7月29日,赵仁恺院士因病去世,享年87岁。

赵仁恺主要成就

1923年2月16日,赵仁恺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青年时,吃不饱、穿不暖的环境磨练了他的意志,使他奋发苦读。

1942年,赵仁恺在激烈的竞争中考取了重庆国立中央大学机械系,实现了他自幼喜爱机械工程的夙愿。

1946年,赵仁恺在国立中央大学机械系大学本科毕业。

1946年7月,赵仁恺在南京永利宁化工厂参加工作,历任技术员、工程师。

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后,赵仁恺参加革命工作。

1953年10月,赵仁恺调入化工部化工设计院任主任工程师。

1956年5月,赵仁恺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6年7月,赵仁恺被选调至原二机部(即中国第二机械工业部)原子能所工作,由机械专业改入核工业,从此开始了与核工业的不解之缘。

1958年1月,赵仁恺赴苏联参加军用核反应堆设计。

1958年8月,二机部由白文治负责从原子能研究所选调有关科技人员组成调研组,作为潜艇核动力研究设计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开始只有五六人,这其中包括赵仁恺,后来到十几人,他们经过两个月的广泛调研,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报刊。

1958年10月,二机部原子能研究所扩建机构,在原有8个研究室的基础上又增设了8个研究室,其中十二室是反应堆工程研究室,下设五个研究大组,第五大组是潜艇核动力装置设计组,代号“07”设计组,组长由从苏联回国的赵仁恺担任,副组长李乐福。

1958年10月24日,以海军政治委员苏振华为团长的海军代表团启程访苏,原子能研究所的堆工专家包括赵仁恺在内参加了代表团。

1961年1月,孟戈非带上原子能所十二室第五大组的设计队伍合并到了研究院,不久又划归到了二机部十局(设备局);同年8月,赵仁恺等四人联名向二机部写报告,要求回到原子能所,后来通过9月12日召开的09组织领导问题会议的决定,09设计队伍回到原子能研究所,赵仁凯被留下从事反应堆的攻关。

1961年10月,赵仁恺调二机部二院设计部任副主任。

1965年初,核潜艇动力装置研制工作再度上马,赵仁恺再次被任命为核潜艇陆上模式堆的研究设计和调试运行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

1965年3月20日,中央专委召开第十一次会议,要求二机部负责在1970年建成陆上模式堆,下半年提出具体规划报中央专委。中央专委批准,原国防科委七院715由六机部划归二机部,编入二机部设计院(该院第二研究所,对外称北京15所),由彭士禄和赵仁恺任副总工程师。当时二机部下设五个设计部,其中第五设计部为实验部,对外称北京堆工所或194所;后来原715所和194所在四川夹江合建包括196模式堆试验基地的综合性反应堆试验基地,基地代号909(715+194);909基地之后归二机部直接领导,核潜艇动力工程再次上马。

1966年初冬,赵仁恺率领设计队奔赴祖国大西南,与彭士禄通力合作,“大战‘196’”。

1967年7月,赵仁恺调海军七院十五所(二机部一院前用名)工作。

1974年4月,赵仁恺任二机部一院(1990年后更名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总工程师。

1979年9月,赵仁恺任二机部一院副院长、总工程师。

1983年4月,赵仁恺开始担任核动力院顾问。

1983年后,赵仁恺历任核工业部原子能研究院室副主任、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科技委委员、高级顾问。

1990年,赵仁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4年,赵仁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并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高级顾问、原国防科工委潜艇核动力装置总设计师、国家核安全局专家委员会副主席、海军核安全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863计划能源技术领域第二届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等重要职务。

2004年6月17日,赵仁恺院士参加了邬贺铨副院长主持召开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专题报告咨询在京资深院士座谈会。

2005年1月15日,赵仁恺院士出席了中国核工业创建五十周年庆祝大会。

2010年7月29日,赵仁恺院士因病去世,享年87岁。

赵仁恺社会任职

1923年2月16日,赵仁恺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青年时,吃不饱、穿不暖的环境磨练了他的意志,使他奋发苦读。

1942年,赵仁恺在激烈的竞争中考取了重庆国立中央大学机械系,实现了他自幼喜爱机械工程的夙愿。

1946年,赵仁恺在国立中央大学机械系大学本科毕业。

1946年7月,赵仁恺在南京永利宁化工厂参加工作,历任技术员、工程师。

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后,赵仁恺参加革命工作。

1953年10月,赵仁恺调入化工部化工设计院任主任工程师。

1956年5月,赵仁恺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6年7月,赵仁恺被选调至原二机部(即中国第二机械工业部)原子能所工作,由机械专业改入核工业,从此开始了与核工业的不解之缘。

1958年1月,赵仁恺赴苏联参加军用核反应堆设计。

1958年8月,二机部由白文治负责从原子能研究所选调有关科技人员组成调研组,作为潜艇核动力研究设计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开始只有五六人,这其中包括赵仁恺,后来到十几人,他们经过两个月的广泛调研,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报刊。

1958年10月,二机部原子能研究所扩建机构,在原有8个研究室的基础上又增设了8个研究室,其中十二室是反应堆工程研究室,下设五个研究大组,第五大组是潜艇核动力装置设计组,代号“07”设计组,组长由从苏联回国的赵仁恺担任,副组长李乐福。

1958年10月24日,以海军政治委员苏振华为团长的海军代表团启程访苏,原子能研究所的堆工专家包括赵仁恺在内参加了代表团。

1961年1月,孟戈非带上原子能所十二室第五大组的设计队伍合并到了研究院,不久又划归到了二机部十局(设备局);同年8月,赵仁恺等四人联名向二机部写报告,要求回到原子能所,后来通过9月12日召开的09组织领导问题会议的决定,09设计队伍回到原子能研究所,赵仁凯被留下从事反应堆的攻关。

1961年10月,赵仁恺调二机部二院设计部任副主任。

1965年初,核潜艇动力装置研制工作再度上马,赵仁恺再次被任命为核潜艇陆上模式堆的研究设计和调试运行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

1965年3月20日,中央专委召开第十一次会议,要求二机部负责在1970年建成陆上模式堆,下半年提出具体规划报中央专委。中央专委批准,原国防科委七院715由六机部划归二机部,编入二机部设计院(该院第二研究所,对外称北京15所),由彭士禄和赵仁恺任副总工程师。当时二机部下设五个设计部,其中第五设计部为实验部,对外称北京堆工所或194所;后来原715所和194所在四川夹江合建包括196模式堆试验基地的综合性反应堆试验基地,基地代号909(715+194);909基地之后归二机部直接领导,核潜艇动力工程再次上马。

1966年初冬,赵仁恺率领设计队奔赴祖国大西南,与彭士禄通力合作,“大战‘196’”。

1967年7月,赵仁恺调海军七院十五所(二机部一院前用名)工作。

1974年4月,赵仁恺任二机部一院(1990年后更名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总工程师。

1979年9月,赵仁恺任二机部一院副院长、总工程师。

1983年4月,赵仁恺开始担任核动力院顾问。

1983年后,赵仁恺历任核工业部原子能研究院室副主任、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科技委委员、高级顾问。

1990年,赵仁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4年,赵仁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并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高级顾问、原国防科工委潜艇核动力装置总设计师、国家核安全局专家委员会副主席、海军核安全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863计划能源技术领域第二届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等重要职务。

2004年6月17日,赵仁恺院士参加了邬贺铨副院长主持召开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专题报告咨询在京资深院士座谈会。

2005年1月15日,赵仁恺院士出席了中国核工业创建五十周年庆祝大会。

2010年7月29日,赵仁恺院士因病去世,享年87岁。

赵仁恺人物评价

1923年2月16日,赵仁恺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青年时,吃不饱、穿不暖的环境磨练了他的意志,使他奋发苦读。

1942年,赵仁恺在激烈的竞争中考取了重庆国立中央大学机械系,实现了他自幼喜爱机械工程的夙愿。

1946年,赵仁恺在国立中央大学机械系大学本科毕业。

1946年7月,赵仁恺在南京永利宁化工厂参加工作,历任技术员、工程师。

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后,赵仁恺参加革命工作。

1953年10月,赵仁恺调入化工部化工设计院任主任工程师。

1956年5月,赵仁恺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6年7月,赵仁恺被选调至原二机部(即中国第二机械工业部)原子能所工作,由机械专业改入核工业,从此开始了与核工业的不解之缘。

1958年1月,赵仁恺赴苏联参加军用核反应堆设计。

1958年8月,二机部由白文治负责从原子能研究所选调有关科技人员组成调研组,作为潜艇核动力研究设计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开始只有五六人,这其中包括赵仁恺,后来到十几人,他们经过两个月的广泛调研,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报刊。

1958年10月,二机部原子能研究所扩建机构,在原有8个研究室的基础上又增设了8个研究室,其中十二室是反应堆工程研究室,下设五个研究大组,第五大组是潜艇核动力装置设计组,代号“07”设计组,组长由从苏联回国的赵仁恺担任,副组长李乐福。

1958年10月24日,以海军政治委员苏振华为团长的海军代表团启程访苏,原子能研究所的堆工专家包括赵仁恺在内参加了代表团。

1961年1月,孟戈非带上原子能所十二室第五大组的设计队伍合并到了研究院,不久又划归到了二机部十局(设备局);同年8月,赵仁恺等四人联名向二机部写报告,要求回到原子能所,后来通过9月12日召开的09组织领导问题会议的决定,09设计队伍回到原子能研究所,赵仁凯被留下从事反应堆的攻关。

1961年10月,赵仁恺调二机部二院设计部任副主任。

1965年初,核潜艇动力装置研制工作再度上马,赵仁恺再次被任命为核潜艇陆上模式堆的研究设计和调试运行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

1965年3月20日,中央专委召开第十一次会议,要求二机部负责在1970年建成陆上模式堆,下半年提出具体规划报中央专委。中央专委批准,原国防科委七院715由六机部划归二机部,编入二机部设计院(该院第二研究所,对外称北京15所),由彭士禄和赵仁恺任副总工程师。当时二机部下设五个设计部,其中第五设计部为实验部,对外称北京堆工所或194所;后来原715所和194所在四川夹江合建包括196模式堆试验基地的综合性反应堆试验基地,基地代号909(715+194);909基地之后归二机部直接领导,核潜艇动力工程再次上马。

1966年初冬,赵仁恺率领设计队奔赴祖国大西南,与彭士禄通力合作,“大战‘196’”。

1967年7月,赵仁恺调海军七院十五所(二机部一院前用名)工作。

1974年4月,赵仁恺任二机部一院(1990年后更名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总工程师。

1979年9月,赵仁恺任二机部一院副院长、总工程师。

1983年4月,赵仁恺开始担任核动力院顾问。

1983年后,赵仁恺历任核工业部原子能研究院室副主任、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科技委委员、高级顾问。

1990年,赵仁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4年,赵仁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并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高级顾问、原国防科工委潜艇核动力装置总设计师、国家核安全局专家委员会副主席、海军核安全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863计划能源技术领域第二届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等重要职务。

2004年6月17日,赵仁恺院士参加了邬贺铨副院长主持召开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专题报告咨询在京资深院士座谈会。

2005年1月15日,赵仁恺院士出席了中国核工业创建五十周年庆祝大会。

2010年7月29日,赵仁恺院士因病去世,享年87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renwu/40889.html

郭祥正【北宋诗人,太子中舍,朝请大夫】 – 人物百科

杨绛【原名杨季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 – 人物百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