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人物 菲利普·莱纳德【德国实验物理学家】 – 人物百科

菲利普·莱纳德【德国实验物理学家】 – 人物百科

菲利普·莱纳德简介

菲利普·莱纳德

菲利普·莱纳德( Phillip Lenard ;1862~1947),德国实验物理学家。

生于奥匈帝国的普雷斯堡(今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卒于德国梅塞尔豪森。

1883年起在海德堡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1886年获得博士学位。

五年后到波恩,在 H.R.赫兹领导下的实验室工作。

1896年任海德堡大学教授。

1898年在基尔大学任教授和物理实验室主任。

在赫兹的影响下,莱纳德在波恩从事阴极射线的研究,1892年制成了带有铝箔窗(被称为莱纳德窗)的阴极射线管。

后来,莱纳德证实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

根据阴极射线被物质吸收的事实,他得出原子的有效中心集中在原子体积中很小部分的结论,比E.卢瑟福提出有核原子模型早。

由于对 阴极射线的研究成果,莱纳德获得19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2年莱纳德发现了 光电效应的重要性质:光电子的数目随光的强度而增加,可是光电子的动能只与光的频率有关,与光的强度无关。

这个实验事实与将光看成波的经典理论相矛盾。

1905年 A.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假设,解释了光电效应的这一性质。

莱纳德是种族主义者和排犹主义者。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就反对德国魏玛共和国的民主制度,竭力鼓吹德国军事化。

早在1924年他就追随A.希特勒,吹捧希特勒是“头脑清晰的哲学家”。

在希特勒统治期间,他成为纳粹在物理学界的代言人。

莱纳德从反犹太人的种族主义立场出发,从1920年起就诽谤、攻击爱因斯坦和 相对论。

他鼓吹所谓的“德意志物理学”或“雅利安物理学”,反对所谓“教条主义的犹太物理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莱纳德被勒令离开海德堡到梅塞尔豪森,1947年在那里去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renwu/45905.html

沃尔夫冈·泡利【奥地利物理学家】 – 人物百科

焦尔吉娅·梅洛尼【意大利记者和政治家,意大利首位女性总理】 – 人物百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