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人物 弗朗西斯·阿斯顿【英国物理学家、实验化学家,获1922年诺贝尔化学奖】 – 人物百科

弗朗西斯·阿斯顿【英国物理学家、实验化学家,获1922年诺贝尔化学奖】 – 人物百科

弗朗西斯·阿斯顿简介

弗朗西斯·阿斯顿

弗朗西斯·阿斯顿(Francis William Aston ;1877~1945),英国物理学家、实验化学家。生于伯明翰的哈伯恩,卒于剑桥。

1891年开始在莫尔文学院学习,1893年转入伯明翰大学。

1903~1908年在伯明翰大学担任J.H.坡印廷的研究助手。

1910年去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担任J.J.汤姆孙的研究助理,协助他从事阳极射线的研究。

1912年获剑桥大学学士学位。

1919年成为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教员,并在剑桥卡文迪什实验室从事研究。

1921~1945年阿斯顿担任卡文迪什实验室的研究员。

1921年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阿斯顿起初研究气体放电现象。

1908年发现了阴极附近的一个“暗区”,后来被命名为“阿斯顿暗区”。

1913年在J.J.汤姆孙实验基础上,发现了氖的同位素22Ne。

1919年创制了质谱仪,并用此仪器检查了50种以上元素,证明多数化学元素是几种质量不同但化学性质相同的原子的集合物。

1920年提出“整数规则”,即原子质量是16O标度的整数倍。

由于他发明质谱仪和发现非放射性元素的同位素及其整数定则而获得1922年诺贝尔化学奖。

1925年他对质谱仪做了新的改进,精密度达1/10 000,从而发现了更多的同位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renwu/46131.html

哈罗德·克莱顿·尤里【美国化学家和天体化学家】 – 人物百科

尼尔斯·亨利克·戴维·玻尔【丹麦物理学家,最先将量子论用于原子结构理论研究的先驱者之一】 – 人物百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