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人物 保罗·埃尔利希【德国免疫学家、血液学家,化学疗法的奠基人】 – 人物百科

保罗·埃尔利希【德国免疫学家、血液学家,化学疗法的奠基人】 – 人物百科

保罗·埃尔利希简介

保罗·埃尔利希

保罗·埃尔利希(Paul Ehrlich ;1854~1915),德国免疫学家、血液学家,化学疗法的奠基人。

生于西里西亚的施特雷伦(今波兰斯切林),卒于巴特洪堡。

1878年毕业于莱比锡大学并获医学博士学位。

1908年与 I.I.梅契尼科夫共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发现生物体内不同的组织、细胞被染色的能力不同。

发明 活体染色法。

最早研究细胞和组织的染色,发现染料分酸性、碱性、中性三类。

1877~1878年鉴别了肥大细胞与浆细胞,1879年发现嗜酸性粒细胞。

首先鉴别了髓细胞性白血病的各种类型,首次提出白细胞按所含颗粒染色特性的分类法。

鉴别了白血病和贫血,将染色法用于细菌及原虫(如疟原虫),并发明结核菌的抗酸染色。

将身体器官按对氧的亲和力分为三类。

1886年用美蓝为活性染色剂染神经节细胞、神经末梢。

1891年用美蓝治疗神经痛。

1882年用氟化荧光素观察房水的流动,用重氮反应测尿中的胆红素。

1885年用对氨基苯磺酸治疗碘中毒。

1891~1892年发现含抗毒素的幼鼠食母鼠乳或接受抗血清可获得暂时的免疫力(被动免疫)。

他与同事使大动物产生主动免疫,以生产抗血清,帮助贝林生产白喉抗血清,设计了测定抗毒素量的方法。

他认为细胞具有侧链(后他改称为“受体”)大分子。

细胞受到毒素(抗原)的作用后,产生大量的受体,并自细胞脱落至血流中,中和毒素,即为 抗体。

他首先提出“ 补体”概念。

1907年提出药物既能与病原体细胞上的化学受体结合,又能与机体细胞上的化学受体结合;故药物既杀灭病原体,也损伤机体。

1910年发现的 第606号化合物,即 二氨基二氧偶砷苯(商品名砷凡纳明或606)对锥虫病有较好疗效,且能治疗梅毒。

他被誉为化学疗法的先驱。

先后获得世界各学术团体授予的81个荣誉称号。

著有论文600多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renwu/48177.html

沃尔特·里德【美国病理学家】 – 人物百科

伊万·彼德罗维奇·巴甫洛夫【苏联生理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 – 人物百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