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佑简介
李天佑(汉语拼音:Li Tianyou;英语:Li Tianyou;1914-1970),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55)。1914年1月8日生于广西临桂县六塘圩高皮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曾读过两年私塾,8岁时开始务农。1926年举家逃荒到龙胜县,靠砍柴烧炭度日。1928年夏入桂军当兵。1929年被选送到南宁教导总队学习,受到队内共产党人的影响。同年10月在张云逸的率领下开赴百色地区,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参加百色起义,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排长、特务连连长。1930年4月在攻打榕江城战斗中,率突击队破城时腿部中弹,但仍坚持战斗。1931年随部转战桂黔湘粤赣边地区,多次在危急关头带领全连冲锋在前、退却在后,掩护军部首长和领导机关安全撤离,被称为“年轻的小老虎连长”。同年7月进入中央苏区,参加第三次反“围剿”作战。赣州战役中,在攀登城墙时身中3弹,险些送命。1932年5月伤愈后任红一方面军第7军58团副团长,不久到瑞金中央红军学校上级干部队学习。1933年起任58团团长、红3军团第5师13团团长,参加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在东征福建回师江西作战中,指挥部队在运动战中全歼国民党军1个主力团。同年获三等红星奖章,所部获“英雄模范团”锦旗。1934年1月任红3军团第5师师长,率部参加第五次反“围剿”和第二次入闽作战。10月随红一方面军长征,率部担任军团前卫,在广西灌阳新圩以两个团的兵力阻击国民党军桂系2个师又1个团,激战三昼夜,掩护中央及军委纵队全部渡过湘江。1935年初任红3军团作战科科长。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今小金)会合后,调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参谋长,随右路军行动。到陕北后,任红1军团第10团团长、第2师副师长,率部参加直罗镇战役和东征战役。1936年5月任第4师师长,率部参加西征战役和山城堡战役。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6团团长。1937年9月在平型关战斗中,率部担任主攻,并相机夺取制高点老爷庙,对战役胜利起了关键作用。10月参加广阳伏击战,再歼日军千余人。1938年3月任第343旅副旅长、代理旅长,转战于吕梁山地区,参与开辟晋西南抗日根据地,指挥午城井沟战斗。同年5月因病回延安,后到西安治疗。1939年赴苏联就医,并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与刘亚楼、卢冬生等同班。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拟经蒙古回国,但因边境地区日军布防严密而未果。1943年8月化装成蒙古商人,穿越荒芜人烟的戈壁滩,经宁夏、甘肃到达西安。1944年3月回到延安。日本投降后赴东北。1946年1月起任北满军区参谋长,4月指挥军区部队一部进占哈尔滨,任松江军区司令员兼哈尔滨市代理卫戌司令员。1947年5月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司令员,指挥部队参加三下江南、攻打四平和东北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作战。1948年1月任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3月在四平攻坚战中,与政治委员万毅统一指挥3个纵队担任主攻任务,全歼国民党守军1.9万余人。辽沈战役中,率部参加黑山、大虎山阻击战和辽西会战。1948年11月任东北野战军第38军军长,与政治委员梁必业率军入关。在解放天津的作战中,指挥西线部队率先攻占金汤桥,全歼守敌13万人,活捉国民党军天津警备司令官陈长捷。1949年5月任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第一副司令员。
新中国成立后,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参与领导改编国民党军起义部队、剿灭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的斗争,共歼匪特38万人。1954年入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1957年毕业后,任广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理司令员,大力加强边海防建设。1962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曾参与领导援越抗美斗争,多次率团访问越南。1969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参与领导人民解放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是第二、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70年9月27日在北京病逝。
参见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将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