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人物 钟期光【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55】 – 人物百科

钟期光【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55】 – 人物百科

钟期光简介

钟期光

钟期光(汉语拼音:Zhong Qiguang;英语:Zhong Qiguang;1909-1991),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55)。曾用名钟昱明。1909年1月2日生于湖南平江县肥田白湖口。4岁起即入私塾读书,并学书法。1921年考入平江县天岳书院,开始接受现代教育和进步思想,积极参加反帝爱国学生运动。1926年中学毕业后,到平江南乡爽源镇白马庙小学教书,同时兼办农民夜校,从事农民运动。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曾任区农民协会委员长。大革命失败后,参加湖南工农义勇军平江第1支队,曾任中共平江下东乡特委秘书,参加组织平江农民扑城暴动。1928年7月平江起义后,任中共平江县委组织部长、县苏维埃政府秘书长,并曾兼任军事部长,参与领导农民暴动。1930年7月调任红5军秘书长,参加长沙战役。后任湘鄂赣总指挥部宣传科科长、中共湘鄂赣省委秘书长、湘鄂边中心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治委员等职。主力红军长征后,曾任红16师政治部主任、湘鄂赣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兼省苏维埃政府教育部部长,参加了极其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第1支队第1团政治处主任。1938年4月任抗日先遣支队政治部主任,随部挺进苏南敌后,参与指挥韦岗战斗,圆满完成了战略侦察和发动群众的任务。后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苏北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第1师兼苏中军区政治部主任、苏浙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先后参加指挥车桥战斗、苏中反“清乡”和反“扫荡”战斗、黄桥战役以及浙西三次反顽战役,参与创建苏南、苏中抗日根据地。他长期主持政治部的领导工作和部队战时政治工作,强调政治工作的要有创造性、战斗性、实效性和针对性,提出“缩小机关,充实连队,一切工作在基层,政治工作在前线”的工作方针,对保证作战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对此,粟裕曾说:“钟期光同志工作很实际,很实在。从江南到苏中,政治工作实际上是由他支持的。”他强调坚持抓好思想教育是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提倡思想教育主要是“正面灌输”,同时又要“扶弱为强”,还要“见事就教”他重视总结经验,先后撰写并发表《对改进目前连队政治工作的意见》、《在整训中力求改善政治工作的领导方式问题》、《改造思想和改进我们的工作》、《论部队中政治工作建设》、《关于战时政治工作的几个问题》、《本师的五年》等论文和文章。

解放战争初期,任华中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华中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对部队进行深入的战前动员,发出《开始打》的政治工作指示,为粉碎国民党军的进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参与指挥高邮、苏中、宿北等战役,具体负责组织协同、开展对敌政治攻势、协助后勤补给和联络民工支前等工作。1947年起任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暨华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在鲁南、孟良崮、豫东、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中,参与领导前线政治工作,曾总结推广“立功运动”、“火线扩军”、“溶化俘虏”等基层战时政治工作经验。在1948年8月起草的《攻济打援的政治工作指示》中,明确提出“随俘、随补、随打”的扩军方针,受到中央军委的重视。1949年夏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政治委员,主持党务和政治工作。

1951年参与组建军事学院,任政治部主任。1955年3月任该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57年10月任政治委员。1960年12月调任军事科学院副政治委员,曾兼任战史研究部部长。长期致力于加强部队政治工作建设,发展军事教育事业和开展军事学术研究工作。曾提出“保证六分之五的科研时间”和军事科研成果“好的不用多,一个胜十个”等。他要求政治工作要鼓励多出人才、多出成果,提出“我们军事科学院靠研究成果吃饭”的名言。“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1972年因患脑血栓未及治疗而致瘫痪。1977年任军事科学院顾问。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82~1985年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1年5月22日病逝于北京。

参见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将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renwu/49717.html

谢富治【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55,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 – 人物百科

阎红彦【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55】 – 人物百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