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振飞【中国昆曲、京剧表演艺术家】 – 人物百科

俞振飞(汉语拼音:Yu Zhenfei,1902~1993),中国昆曲、京剧表演艺术家,江苏松江人,6 岁起从父粟庐习曲,14岁向沈锡卿、沈月泉学习表演,后又拜蒋砚香为师,学京剧小生,29岁时,赴北京拜小生宗师程继先为师,成为专业演员,他长期与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马连良、张君秋等合作,1958年,曾参加中国艺术代表团赴英、法等7国演出,享有较高的国际声誉 ,他在唱曲艺术上 ,注重字、气、音、节,讲究吞吐虚实,发展了俞派唱法,工冠生、巾生、穷生、雉尾生,尤以表演巾生儒雅清新的风格最为突出,极富书卷气,这

王瑶卿【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 – 人物百科

王瑶卿(1881~1954),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祖籍江苏清江,生于北京,9岁开始学戏,先后师承田宝林、崇富贵、谢双寿、张芷荃、杜蝶云、钱金福等人学青衣、刀马旦,打下了旦行文、武、昆、乱的坚实基础,曾向时小福、陈德霖等名家请教,技艺大进,还与红豆馆主(溥侗)共同切磋艺术,1902年秋入选踦平署外学民籍学生,常与谭鑫培、杨小楼合作演出,名重一时,1909年自己挑班,重排或新编演出多种剧目,发挥了创作才能,改变了以往京剧舞台上以生行领衔的局面,形成了风格清新的王派,王瑶卿的唱功明丽刚健,遒劲爽脆,能恰

余洪元【中国汉剧演员,专工末】 – 人物百科

余洪元(汉语拼音:Yu Hongyuan,1875~1937), 中国汉剧演员,专工末,湖北咸宁人,曾拜胡双喜为师,兼取任天全等名家之长,融会贯通,独树一帜,他的演出活动遍及荆州、沙市、汉口一带,还曾到过北京,享誉40年不衰,他曾与京剧名老生汪笑侬同台演出,他演《四进士》中的宋世杰,《盗宗卷》中的张苍,曾得到余叔岩、周信芳等的赞赏,他嗓音宽洪圆亮,艺风质朴,以腔带情,特别感人,能戏很多 ,尤擅袍带戏 ,如《兴汉图》、《乔府求计》、《六部审》、《李陵碑》、《状元谱》、《群英会》等,

彭俐侬【中国湘剧演员】 – 人物百科

彭俐侬(1930~ ),中国湘剧演员,湖南长沙人,自幼随父湘剧名琴师彭菊生学艺,早期受吴绍芝指点,后又从萧全祥学戏,在桂林和滨湖一带颇负盛誉,她以正旦见长,兼习做工旦,嗓音清亮,功底深厚,讲求韵味,吐字行腔自成一派,除演出外,还从事艺术教育工作,为湘剧艺术培养人才,其中佼佼者有左大玢、陈爱珠等,代表剧目《琵琶上路》、《双拜月》、《打雁回窑》、《打猎回书》等 ,主演的《拜月记》在1957年摄制成电影戏曲艺术片,

周传瑛【原名根荣,中国昆曲演员,工小生】 – 人物百科

周传瑛(汉语拼音:Zhou Chuanying,1912~ ),中国昆曲演员,工小生,原名根荣,江苏苏州人,4岁学艺,1921年入苏州昆剧传习所,师承沈月泉,擅长大小冠生、巾生、翎子生、鞋皮生,出师后用艺名传瑛,在新乐府、仙霓社等昆班为主演,兼任教师,抗日战争时期,昆曲传字辈演员被迫改行,昆剧濒临湮没,他仍坚持演出,并担任编剧、导演,1956年,他与王传淞等人演出《十五贯》,这出戏周传瑛在《十五贯》中饰况钟不仅使昆曲走向新生,被称为“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推动了当时的戏剧改革工作,也使他获得很高的声誉,

徐绍清【中国湘剧演员 ,工老生】 – 人物百科

徐绍清(汉语拼音:Xu Shaoqing,1907~1969),中国湘剧演员 ,工老生,湖南浏阳人,幼年入老案堂班学艺师承彭申贤,抗日战争期间,参加湘剧抗敌宣传队,辗转湘南、桂北,积极宣传抗日救国,擅演高腔戏,演唱吐字清晰,表演朴实严谨,打破湘剧靠把老生重做、唱工老生重唱的成规,融合两者之长,发展了大靠老生的表演艺术,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他还积极提倡并演出现代湘剧,著有《我学湘戏》、《湘剧高腔初探》等著作,代表剧目有《琵琶记》、《牛头寨》、《双拜月》等,

王秀兰【中国蒲剧演员】 – 人物百科

王秀兰(1932~ ),中国蒲剧演员,山西临猗人,1939年入西安晋风剧社,拜原筱亭(艺名月月鲜)为师,学蒲剧花旦,他在两年中学会并演出9出折子戏及10出大本头戏,在西北一带享有盛名,曾受到孙广盛、王存才、筱艳秋等人的教诲及梅兰芳、程砚 秋的指点,加之以勤奋好学,博采众长,因而戏路宽,功底坚实;努力进行改革创新,逐步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与闫逢春、相虎臣、张庆奎和筱月来并称蒲剧五大泰斗,代表剧目有《杀狗》、《卖水》、《藏舟》、《窦娥冤》和现代戏《蛟河浪》,

丁是娥【原名潘咏华,当代沪剧表演艺术家】 – 人物百科

丁是娥(1923—1988),女,原名潘咏华,艺名丁是娥,当代沪剧表演艺术家,浙江湖州南浔镇马腰潘家兜人,9岁从师丁婉娥,习艺旦、正旦,边学艺,边演出,12岁在丁婉娥主办的儿童申曲班里,与儿童演员一起演出,成为该班台柱之一,人称“小小婉娥”,民国28年(1939)进入正规剧场,与前辈名伶同台演出,初露头角,18岁,应聘到鸣英剧团、施春轩剧团和文滨剧团当演员,1936年秋,上艺沪剧团成立,为该团主要演员,1947年秋,丁是娥和解洪元一起组织上艺沪剧团,这时她已是沪剧界令人瞩目的明星,

萧长华【艺名宝铭,中国京剧文丑演员,戏曲教育家】 – 人物百科

萧长华(汉语拼音:Xiao Changhua,1878~1967),中国京剧文丑演员,戏曲教育家,艺名宝铭,祖籍江西新建,生于北京,11岁从周长山、曹文奎、周长顺、裕云鹏学老生、老旦和丑;12岁登台,18岁拜名丑宋万泰为师,专工文丑,曾与谭鑫培、王楞仙、黄润甫、刘鸿声、王瑶卿、龚云甫、梅兰芳、徐碧云、于连泉、尚小云、马连良等名家合作,以精湛的表演技艺赢得盛誉,萧长华以其80年的艺术实践,在京剧舞台上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为观众所喜爱的丑角艺术形象,他念白爽利流畅,吐字清晰尤善韵白、苏白,他不以浅薄粗俗的表演

徐小香【中国京剧演员,工小生】 – 人物百科

徐小香(汉语拼音:Xu Xiaoxiang,1832~1902),中国京剧演员,工小生,名盩,号蝶仙,江苏苏州人,一说原籍常州,1832年生于苏州,卒于1902年(一说1882),原习昆曲,后到北京入吟秀堂学小生,受教于曹眉仙,长期在三庆班与程长庚合作,以文武昆乱不挡受程氏器重,享有盛誉,对京剧小生的唱、念、做、打有较全面的发展,在唱腔方面,小嗓多用刚音,并融汇老生和青衣唱腔的旋律,革除了唱腔柔媚、近于女音的缺点,用昆曲小生的传统念法,即以苏州语音为主作为小生念白,擅用刚音、炸音,其水袖 功、翎子功及步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