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全【原名刘毅民,中国京韵大鼓艺人】 – 人物百科

刘宝全(1869~1942),中国京韵大鼓艺人,原名刘毅民,河北深县(今深州)人,幼年从父学弹三弦,唱木板大鼓,后拜盲艺人王庆和、胡金堂(通称“胡十”)和霍明亮为师,在弹唱技艺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功底,刘宝全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到北京献艺,吸收京剧、梆子腔、石韵书、马头调等戏曲、曲艺形式的声韵、唱法,吐字发音均依照北京的语音声调,同时,借鉴京剧的表演程式,形成了一套适合说唱艺术的表演技巧,并在文人庄荫棠的帮助下,修订了若干大鼓书的唱词,丰富了演唱曲目,经过他数年的苦心钻研,终于在木板大鼓的基础上,脱胎

张小轩【中国京韵大鼓艺人】 – 人物百科

张小轩(汉语拼音:Zhang Xiaoxuan,1876~1945),中国京韵大鼓艺人,北京人,青年时期常票演北京时调小曲,后拜朱德庆为师,改学木板大鼓,1911年后,长期在天津演出,也曾献艺于南京、上海、济南、沈阳等城市,与刘宝全、白云鹏并称为京韵大鼓的三大流派,他身材魁梧,擅长讲述铁马金戈的故事,如《博望坡》、《古城会》、《华容道》等,《华容道》曾灌制成唱片,还创作过《天津水灾》、《打杨村》、《打昆山》等现代题材曲目,已散佚无存,弟子宋明元等均已去世,无传人,

张五牛【中国宋代唱赚创始者】 – 人物百科

张五牛(汉语拼音:Zhang Wuniu),中国宋代唱赚创始者,南宋初在都城临安(今杭州)取北宋时期流行的缠令、缠达为基础,吸收了慢曲、曲破、大曲、嘌唱、耍令、番曲、叫声等腔调,创造了唱赚这一新的曲体,唱赚比缠令、缠达更活泼,唱腔更丰富,它的曲体结构,对宋、金的诸宫调和元杂剧的形成与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唱赚的曲词,只在《事物广记》中保存下《圆社市语》一篇,有史料记载张五牛曾创作诸宫调《双渐苏卿》一种,这篇作品未传于世,

何老凤【原名何凤仪,中国山东大鼓说唱艺人】 – 人物百科

何老凤(约1840~约1900),中国山东大鼓说唱艺人,原名何凤仪,河北故城人,他经常骑着毛驴,带领5、6个徒弟到各地去卖艺,到过山东西部和北部,河南北部、河北南部的农村,也到过济南、天津等城市演出,每到一地,必引起轰动,群众纷纷赶来听他说书,他的嗓音洪亮,表演生动风趣,曲调粗犷纯朴,语言富于乡土气息,最擅长铁马金戈类的中篇说唱,代表作有《三全镇》、《金锁镇》等瓦岗寨英雄故事,尤精于《对花枪》,有活罗松之称,

王周士【中国苏州弹词艺人】 – 人物百科

王周士,中国苏州弹词艺人,清乾隆时人,生卒年不详,赵翼在《瓯北诗钞》中有《赠说书紫鬝》一诗,描述王周士的说唱技艺,称赞他的弹词以滑稽调笑见长,并说他“自言名录教坊籍,焰段曾供宴燕九,华清承直知有无,唇舌君卿固罕偶,”此诗约作于乾隆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1757~1759)间,可知王周士当时在南府(清代掌管宫廷演剧的机构)中供奉,有人说他曾受乾隆帝召见,令弹唱数节,赐七品小京官,后因病乞归乡居,乾隆四十一年,他在苏州创建苏州弹词界同业组织光裕公所,于联系艺人和培养后进颇起积极作用,他的主要贡献在于总结了弹词

胡景岐【艺名胡二浪,二人转演员】 – 人物百科

胡景岐(1917~ ),二人转演员,艺名胡二浪,辽宁省抚顺县人,自幼喜爱二人转,十三、四岁开始自学唱本,15岁时,唱二人转《蓝桥》中的走十步:“一步两步连环步,三步四步菊花安,五步六步红芍药,七步八步绿牡丹,”因得艺名“绿牡丹”,18岁参加农村戏班,唱双玩艺儿(早期二人转),开门师傅是褚学发(艺名褚大撸),后又随王德臣(艺名王二浪)、李太(艺名行乎)学艺,同班艺人有朱大棒子、孙玉林《艺名小利巴)、逯贵山(艺名老钢锉)、黄祖兴(艺名筱金枝)等,演出曲目有《小王打鸟》、《禅宇寺》、《冯奎卖妻》、《高成借嫂》、

骆玉笙【艺名小彩舞,中国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 – 人物百科

骆玉笙(1914~2002),中国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艺名小彩舞,4岁随养父戏法艺人骆彩武在上海、武汉演出,9岁拜苏焕亭为师学唱京剧老生,14岁登台清唱二簧,17岁改学唱京韵大鼓,1934年,她拜鼓王刘宝全的弦师韩永禄为师,学习刘(宝全)派大鼓,主要在天津、北京一带演出,她在刘派唱腔的基础上,兼融白(云鹏)派、少白(凤鸣)派之长,结合自身的嗓音条件,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终于形成了独具风格的骆派,她的嗓音甜美,音域宽阔,尤以“嘎调”激越感人,她的代表作有《剑阁闻铃》、《红梅阁》、《子期听琴》、《击鼓骂曹》等

焦德海【中国相声艺人】 – 人物百科

焦德海(汉语拼音:jiāo dé hǎi),(1878~1935),中国相声艺人,北京人,幼年时学唱竹板书,后改行说相声,拜徐有禄、魏昆志为师,与万人迷合作,在京、津一带演出,还与刘宝全、白云鹏、德寿山等名家同台献艺,他善于吸取各家之长,在相声内容及语言净化等方面多有贡献,他的相声艺术特色是活路宽,能说近200段传统相声,代表作有《打白朗》、《财迷回家》、《老老年》(等对口相声,还有《五人义》、《吃饺子》、《假行家》等单口相声,有的段子曾录制唱片,为他捧哏的以刘德智最佳,弟子有张寿臣、常连安等10余人,

刘天韵【中国苏州弹词演员】 – 人物百科

刘天韵(1907~1965),中国苏州弹词演员,原籍山东,自幼拜师夏莲生学艺,10岁登台,艺名十龄童,由于他经常注意观察生活,熟悉各种人物,又能虚心向同行请教,所以他刻画的人物生动、逼真;通过长时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一整套现实主义的表演手法,他的说表富于激情,并且能大胆地摒弃脱离书情、破坏人物形象的低级噱头,着力于塑造人物和组织情节,提高了书目内容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净化了舞台,深受听众喜爱,他擅唱“陈调”、“山歌调”等唱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积极说新书,唱新曲;所说弹词《小二黑结婚》颇受好评,他参加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