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野良子【日本影视女演员】 – 人物百科

中野良子【日本影视女演员】 – 人物百科

中野良子(Nakano Ryōko ;1950–05–06~ ),日本影视女演员,生于爱知县常滑市,1969年自常滑高等中学毕业后进入大映电影公司的表演技术研究所学习,次年到三船制片社,1971年演出了第一部影片《只有两个人的早晨》,1973年主演了第一部作品《如花的情死》,在拍摄这部影片时,她曾坚决拒绝了导演要她拍裸体镜头的要求,留下了“勇敢者”的称号,此后相继演出了《小林多喜二》、《绿色的山脉》、《追捕》、《八墓村》、《野性的证明》等影片,从影之初的几年,她大多扮演年轻活泼、热情奔放的女性,以后戏路

岩崎昶【日本电影评论家、理论家】 – 人物百科

岩崎昶(Iwasaki Akira ;1903~1981),日本电影评论家、理论家,生于东京,1927年东京帝国大学德国文学系毕业,从事电影评论,1929年参与创立日本无产阶级电影同盟,在纪录片《柏油马路》中以 的方式,把东京普通人民毫无矫饰的现实生活生动地记录下来,1930年主编了《第11次五一国际劳动节》(两本),1931年主编了《第12次五一国际劳动节》,这是日本唯一现存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前庆祝五一劳动节的纪录片,军国主义统治时期,屡遭逮捕入狱,战后,任日本电影社制作部长,主持《日本新闻》的拍摄,《

杉村春子【日本女演员】 – 人物百科

杉村春子【日本女演员】 – 人物百科

杉村春子(Sugimura Haruko;1909~1997),日本演员,生于广岛,卒于东京,1927年考入筑地小剧场,开始演员生涯,1928年筑地小剧场分裂,参加筑地座,1936年筑地座解散,1937年参加久保田万太郎、岸田国士、岩田丰雄等人创建的文学座,1945年,剧作家森本薰专为她写了《女人的一生》,通过剧中主人公布引圭的一生反映了日本的社会历史,因杰出表演,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艺术院奖,1953年在T.威廉斯的《欲望号街车》里塑造了生活在梦幻里的布兰奇而博得好评,1955年在三岛由纪夫的《鹿鸣

拉兹·卡普尔【印度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 – 人物百科

拉兹·卡普尔【印度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 – 人物百科

拉兹·卡普尔(Raj Kapoor ;1924~1988),印度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生于白沙瓦(现属巴基斯坦),卒于新德里,出身电影世家,担任过导演助理、美工,20世纪30年代曾在影片《地震之中》中扮演儿童角色,40年代初期,在影片《蓝荷花》中扮演配角,1946年编导了自传体影片《火》和爱情故事片《雨》,自任主角取得成功,1950年建立拉兹·卡普尔电影公司,1951年自演自导的《流浪者》获第6届戛纳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他也因此成为蜚声国际影坛的导演和表演艺术家,此后,又拍摄了《我的名字叫小丑》等多部影

德巴基·库马尔·博斯【印度电影导演】 – 人物百科

德巴基·库马尔·博斯(Debaki Kuman Bose ;1898~1971),印度电影导演,1898年生于阿格尔布什,1971年卒于加尔各答,他为英国自治领影片公司撰写了第一部无声故事影片剧本《欲火》(1928),并扮演主角,此后,便开始电影导演工作,导演了一些深受观众赞赏的无声影片,在印度有声电影时期,博斯更进一步发挥了导演才能,他对宗教音乐颇有研究,拍摄有关这方面题材的抒情宗教剧影片,他为新戏剧公司拍摄的第一部孟加拉语影片《钱狄达斯》(1932)就是描述一个信奉毗湿奴大神的诗圣的故事,影片穿插了许

萨蒂亚吉特·雷伊【印度电影导演】 – 人物百科

萨蒂亚吉特·雷伊(Satyajit Ray ;1921~1992),印度电影导演,1921年5月2日生于加尔各答一个艺术世家,在一家广告公司任过画师,1947年组织了孟加拉邦电影爱好者协会,1949年在欧洲,任法国著名导演J.雷诺阿的助手,1955年开始拍片,是印度新电影运动的创始人,雷伊在影片中常以真实而动人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质,他的作品主要反映印度现实社会和政治问题,寓意深刻,见解独特,深挖人物的心理特征,手法细腻、抒情、优美,1955年根据B.B.班纳吉的小说改编、拍摄的《道路之歌》,表现了印度农村

比麦尔·洛伊【印度电影导演】 – 人物百科

比麦尔·洛伊【印度电影导演】 – 人物百科

比麦尔·洛伊(Bimal Roy ;1911~1966),印度电影导演,1911年7月12日生于达卡(现属孟加拉国),30年代在加尔各答的新戏剧影片公司任助理摄影师,以担任影片《德维达斯》(1935)的摄影而表现了才能,1944年导演了第一部实验性孟加拉语影片《黎明时刻的道路》,取得了很大成功,1945年,将这部影片改编成印地语影片《同路的女伴》,自任导演和摄影,1950年,在孟买从事电影导演工作,并且建立了比玛尔·罗伊影片公司,专门拍摄印地语影片,《领袖》、《母亲》、《超脱》等都是该公司的优秀作品,19

莫利奈·森【印度电影导演】 – 人物百科

莫利奈·森(Mrinal Sen ;1923~2018),印度电影导演,生于福里德布尔(现属孟加拉),童年随家迁居加尔各答,青年时期受过进步文艺运动的影响,对电影美学深感兴趣,曾广泛阅读世界电影导演名著,对印度电影现状不满,立志进行改革,1950年,进入电影界,他的影片着重表现社会现实题材,揭露印度的贫困、剥削、动乱和阶级斗争等,他惯于采用幻想和寓意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来揭示主题,并在故事情节中穿插导演的评论,启发观众深思,影片《加尔各答──71年》(1972)堪称这种典型,   1965年,森和电影界同

赫瓦贾·艾哈迈德·阿巴斯【印度乌尔都语作家、电影导演】 – 人物百科

赫瓦贾·艾哈迈德·阿巴斯(Khvaja Ahmad Abbas ;1914~1987),印度乌尔都语作家、电影导演,也用英语创作,生于帕尼帕特,卒于孟买,先后获阿里格尔 大学文学士和法学士学位,曾任报刊编辑、电影编剧和导演,20世纪50年代积极参与印度进步文学运动,曾数次访华,大学时代开始文学创作,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少女》于1937年出版,前期作品以反对法西斯主义和 、反对种姓制度、声援各国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为主题,如《还有一个没有回来》声援中国抗战,记述印度援华柯棣华医生的故事,后期作品大多反映现实生活

唐狄拉吉·戈温特·巴尔吉【印度电影创始人】 – 人物百科

唐狄拉吉·戈温特·巴尔吉(Dhundiraj Govind Phalke ;1870~1944),印度电影创始人,1870年4月30日生于特里姆贝克什瓦尔,1944年卒于纳西克,出身于纳西克城的婆罗门书香门第,自幼酷爱艺术,曾就读于孟买杰吉美术学校和巴里达艺术学院,最早从事美术印刷工作,1912年开始从影,他导演的第一部影片是《一棵幼苗茁壮生长》,他将这部短片的票房收入全部投入第一部印度故事片《哈里什昌德拉国王》(1913)的摄制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功,他曾先后建立了“巴尔吉制片厂”和“印度斯坦影片公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