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岳【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家】 – 人物百科

赵子岳(汉语拼音:Zhao Ziyue,1909~ ),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家,山东安泽人,从抗日战争爆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一直在太行山区根据地从事戏剧工作,1950年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在该厂第一部故事片《吕梁英雄传》中扮演角色,1951年在《新儿女英雄传》中成功地塑造了游击队长蔡老黑的英雄形象,此后,他在30多部影片中扮演了各种类型的重要角色,其中主要影片有《丰收》、《英雄司机》、《林家铺子》、《青春之歌》、《红旗谱》、《暴风骤雨》、《停战以后》、《锦上添赵州桥花》、《小二黑结婚》、《生财有道》等,他

胡蝶【中国电影演员,原名胡瑞华】 – 人物百科

胡蝶(1907~1989),中国电影演员,原名胡瑞华,广东鹤山人,生于上海,卒于加拿大,1925年考入洪深主持的中华电影学校,后转入大中华影片公司,参加影片《战功》的演出,她主演的第一部影片是《秋扇怨》,1926年,入天一影片公司,先后主演了《夫妻之秘密》、《梁祝痛史》、《女律师》、《新茶花》等20多部影片,1928年转入明星影片公司,又先后主演《碎琴楼》、《啼笑因缘》等30多部影片,其中包括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30年代,她被誉为中国的电影皇后,代表影片有《自由之花》、《战地历险记》、《狂流》

于伶【中国剧作家、戏剧活动家】 – 人物百科

于伶【中国剧作家、戏剧活动家】 – 人物百科

于伶(汉语拼音:Yu Ling;1907-02-23~1997-06-07),中国剧作家、戏剧活动家,原名任锡圭,字禹成,生于江苏宜兴,卒于上海,1927年在苏州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就爱好和热心于戏剧活动,1930年考入北平大学法学院,开始写作剧本,翌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北平分盟,1932年与宋之的等组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北平分盟,并组织苞莉芭剧社上演他的问世作独幕剧《瓦刀》,同年加入中国 ,1933年初被调往上海左翼戏剧家联盟任负责人,此后至抗日战争爆发,以尤兢笔名写作独幕剧21种、多幕剧5种,其中《

周达明【中国电影摄影师】 – 人物百科

周达明(1906~1995),中国电影摄影师,广东省潮阳人,卒于1995年,1927年进友联影片公司摄影部当学徒、助理,1930年起独立掌机,拍摄几集《荒江女侠》及《海上英雄》,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受进步电影工作者的影响,放弃拍摄脱离现实的武侠片,于1932年进入联华影业公司,1933~1937年间,拍摄了《风》(1933)、《酒色财气》(1934)、《新女性》(1934)、《迷途的羔羊》(1936)、《狼山喋血记》(1936)和《王老五》(1937)等影片,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周达明与导

张善琨【中国香港 新华影业公司组建人】 – 人物百科

张善琨(1905—1957),浙江湖州南浔镇人,早年就读于上海南洋大学,1930年,投靠在黄金荣门下,成为大世界游乐场的董事,继任总经理,1933年接办共舞台,专演机关布景连台本戏京剧,1934年创办新华影业公司,1935年春,租用电通股份有限公司的摄影棚,拍成由连台本戏改编的电影《红羊豪侠传》(汪仲贤编剧,杨小仲导演),1936年,正式把电通股份有限公司的设备盘买,在电影界爱国进步力量的支持下,拍出《长恨歌》(1936)、《狂欢之夜》(1936)、《青年进行曲》(1937)等一批较优秀的影片,

戴公亮【中国电影教育家、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 人物百科

戴公亮(1908~ ),中国电影教育家、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早年受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委派去上海联华影业公司学习、工作,1935年回到省立教育学院,与孙师毅等人合办电影播音教育专修科,培养电影制作和电化教育的人才,他是在中国首先引进“电化教育”一词的学者,1936年,根据邹韬奋的意见,拍摄抗日教育片《五十六年痛史》,1941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在四川成立,设电化教育专修科,由他负责,抗战胜利后又在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兼课,1950年成立苏南文化教育学院,设电专科,他在该科任教,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电专科并入北京

沙蒙【中国电影导演】 – 人物百科

沙蒙【中国电影导演】 – 人物百科

沙蒙(1907~1964),中国电影导演,原名刘尚文,河北省玉田县人,1933年,进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不久参加左翼戏剧运动,先后加入新地剧社、晨曦剧社、狮吼剧社、大地剧社、上海业余剧人协会等进步戏剧团体,演出过一些话剧,并在影片《夜半歌声》、《都市风光》、《十字街头》中饰演角色,1937年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三队、抗敌演剧二队,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40年,在北碚育才学校任教,1941年皖南事变后,赴中国香港<br />
<br />
加入旅港剧人协会,参加了《雾重庆》、《北京人》等话剧的演出,1944年3月到延安

沈浮【中国电影导演】 – 人物百科

沈浮(1905~1994),中国电影导演,天津人,生于1905年3月23日,1994年4月27日卒于上海,少年时代曾在照相馆学徒,工作之余学习摄影,1924年考入天津渤海影片公司,不久便编导并参加演出了喜剧短片《大皮包》,1933年进入上海联华影业公司,编导了喜剧《无愁君子》、《天作之合》等,1936年编导了影片《狼山喋血记》,用象征隐喻的手法宣传抗击侵略者,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从事话剧活动,1947年编导了优秀影片《万家灯火》,不久又完成了影片《乌鸦与麻雀》的文学剧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先后执导了《李

袁牧之【中国电影演员,编剧,导演】 – 人物百科

袁牧之【中国电影演员,编剧,导演】 – 人物百科

袁牧之(1909年3月3日-1978年6月30日),中国电影演员,编剧,导演,原名袁家莱,浙江宁波人,读中学时就参加戏剧活动,1930年从大学辍学,投身戏剧事业,主演过话剧《五奎桥》、《回春之曲》等,1934年入电通股份有限公司,编写了剧本《桃李劫》,摄制时他担任主演,获得成功,该片是五四以后优秀影片之一,1935年,他自编自导自演了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片《都市风光》,此后转入明星影片公司,与陈波儿合演了《生死同心》,1937年,他编剧、导演的《马路天使》上映,在艺术手法和思想内容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被誉

柯灵【中国散文家,剧作家】 – 人物百科

柯灵(1909~2000),中国散文家,剧作家,原名高隆任,字季琳,浙江绍兴人,1926年开始发表作品,1931年冬到上海参与左翼文艺活动,此后除了40年代末一度被迫避居中国香港<br />
<br />
外,一直在上海从事创作和编辑工作,先后编过《大美晚报·文化街》、《文汇报·世纪风》、《万象》、《周报》等10多种报纸副刊和期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文汇报》副社长兼副总编辑、上海电影艺术研究所所长、上海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国际笔会上海中心主席等,他始终关注现实人生,以杂文针砭时弊,以散文体察世味,以剧作缩写世态;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