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中国历史 飞将军李广作战英勇 战功赫赫 为何一生郁郁不得志?霍去病和卫青能大败匈奴 为何成名已久的李广却是失败呢?_汉朝历史 菊江历史网

飞将军李广作战英勇 战功赫赫 为何一生郁郁不得志?霍去病和卫青能大败匈奴 为何成名已久的李广却是失败呢?_汉朝历史 菊江历史网

李广是西汉时期的名将,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立下无数战功,在中国历史上名气很大。可是名将李广虽然威武一世,却也是命运多舛,非常坎坷的。他的人生结局也十分悲惨,令人惋惜。

u=1502283287,1435821880&fm=26&gp=0_副本.jpg

李广作为历经文帝、景帝、武帝三代西汉皇帝的一代名将,可以说,在他死后,获得了后人无比的称赞和推崇,有些地方甚至超过了西汉名将卫青、霍去病,他的名望使他成为后世之人激励青年将士保家卫国、浴血边关的标志性历史人物。按理说,像李广这样名声好的将军,汉武帝应该多加表彰和提拔才对。

可是纵观李广一生,经历大小战争70多次,作战勇猛,身先士卒,令匈奴士兵闻风丧胆,为国家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却始终得不到皇帝的提拔,一生未能实现封侯意愿,最终拔刀自刎。不仅如此,汉武帝还多次说李广“命不好”,不予重用。李广一生郁郁不得志。为何这么一位赤胆忠心,令匈奴士兵闻风丧胆的“飞将军”李广,在汉武帝心里就是一个“命不好”的将军呢?他这个“命不好”到底对李广有几个意思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汉武帝刘彻确实说过李广“命不好”的话,而且可能也不止一次的说过,其中最后一次说李广“命不好”是李广要求参加漠北战役出发前,汉武帝亲口对卫青说的。这次对匈奴的漠北战役,是汉武帝亲自组织发起的对匈奴最有决定意义的一战,无论对汉武帝本人来说,还是对整个大汉王朝来说,这一战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下载_副本.jpg

因此,汉武帝亲自挑选了当时汉朝最炙手可热的青年将领卫青和霍去病,这两个人不但年轻有为,而且作战指挥能力超强,曾经在河南战役和河西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更重要的是,这两个人还是汉武帝的亲戚。派这两人去执行漠北战役,他最放心。李广也想参战,作为一个老将军,汉武帝本来打算不让他参战,但李广找了汉武帝几次,非要去参加这次战斗。

汉武帝有自己的想法,他内心深层次的想法可能不便给李广将,但架不住李广三番五次的请战,他又不能拂了李广的热情,刚开始借口李广年龄大不让他参战,最终没有法子,只好答应李广的要求,封他为前将军,让他随卫青出战。李广请求积极参战,当然有自己的想法,他是觉得自己年龄大了,以后可能就没有立功封爵的机会了,所以要抓住这次机会,在战场立功,封侯封爵,给自己的人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汉军分成两部,一部由卫青指挥,另一部由霍去病指挥。出发的时候,卫青去向汉武帝辞行,看看老板还有没有要交代的事项,结果汉武帝告诉卫青,说李广这个人“命不好”。皇帝这么说李广,卫青内心自然要揣摩一番皇帝的意义,看看这句话到底包含几层意思,也好理解透彻。从这里可以看出,汉武帝对李广“命不好”的认识由来已久,并不是一二年的事情。

常理来讲,大战在即,如果觉得李广“命不好”,作为老板就不要用他,但如果用了,就不应该向任何人传递这种不利于决战且影响士气的言论,哪怕对方是统军大将。关键是这个“命不好”的李广已经被汉武帝任命为此次漠北战役的前将军,似乎有重用的意思在里面。汉武帝先后这种矛盾的心理和做法,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u=3163632058,1168518102&fm=26&gp=0_副本.jpg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要从李广的军旅生涯说起,看看李广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都经历了那些事情?汉武帝内心对李广的真实认识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李广是汉武帝时期汉军里的一位老将军。他在二十岁左右时,和他的堂弟李蔡同时入伍,成了汉军一名军人,参与了汉朝对匈奴的战争。由于他身材高大,作战勇敢,又有一身高超射击之术,被汉文帝所赏识,并调到自己身边工作。李广在皇帝身边工作,晋升的机会应该很多。但汉文帝觉得汉朝势单力薄,不能与匈奴硬碰硬,所以采取的防御政策以“守”为主,并没和匈奴大战和决战的战略意图,虽然打过不少仗,但每次见好就好。所以李广立功受奖的机会不多,提拔晋升的机会也就少的可怜。

汉文帝曾不无感慨的对李广说:“你要生在高祖时代,肯定封你个万户侯。”这句话意思是说李广生不逢时,在文帝一朝要想封侯是很困难的。到了汉景帝时代,汉朝爆发了历史上首次内乱。因为朝廷颁布的“推恩令”让所有的诸侯王不满意,所以他们联合起来反叛朝廷,这就是西汉历史上著名的“七王之乱”。李广参与了这次平息内乱的战争,但他在关键时候,却接受了梁王刘武封他为将军的印绶。这件事传到汉景帝耳朵里,他非常不高兴。因为他这个弟弟是他皇位最大的威胁者。

在这个关键时刻,李广私自接受梁王印绶,这等于表明李广是梁王的人,而不是汉景帝的人。李广未必这么想,但汉景帝肯定是这么想的。内乱平息之后,很多参加战斗的军人都获得朝廷赏赐和提拔,唯独李广没有。自此以后,李广就坐上了汉景帝给他的冷板凳,被调往边关,先后担任了七个郡的郡守,在狼烟四起的边关干了二十多年,虽然和匈奴人打了二十几年,但终归是个品级不高的地方官。

到武帝时期,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准备向匈奴发起主动进攻,汉朝的防御政策由“守”变“功”,由消极变积极,这对李广来说,似乎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但往往事与愿违,李广并没有大放光彩。应该说,汉武帝是给了李广机会的,但他自己把握的不好,或者说他的能力承载不起。

下载 (1)_副本.jpg

公元前129年,汉武帝派遣李广从雁门出塞,领兵一万迎击匈奴,配合卫青、公孙敖、公孙贺等人的军事行动。但李广这次进军并不顺利,不但全军覆没,而且自己也被匈奴活捉,最后通过装死麻痹匈奴兵,找个机会逃了回来。而此次参战的的青年将卫青大获全胜,被汉武帝封为关内侯。李广年龄最大、资格最老,却损失惨重,战败被俘,被朝廷交给执法官吏审判,按照当时的军法要被处以极刑,但朝廷容许出钱出谷赎罪,李广免除了死罪,降为平民。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再次发动河西战役,已经重新获得朝廷重用的李广被汉武帝派遣领一路大军北出右北平,向西迂回,担任策应任务。另派19岁的青年将领霍去病从北地出发,主攻河西。李广率领四千汉军精锐骑兵遭遇到四万多匈奴骑兵,双方展开厮杀,要不是张骞带领一万汉军精锐骑兵赶来增援,李广可能会再次被俘。

这一仗李广损失惨重,但霍去病率领骑兵大胆深入,挺进两千多里,杀伤匈奴四万多人,降俘匈奴贵族3200多人,获得了空前胜利。最终,李广功过相抵,既没有封赏,也没有收到处罚。李广最后一次参战,是汉武帝发动的漠北战役,也是卫青率领大军出发前,汉武帝告诉他李广“命不好”的这一战。

此战,李广率领的军队迷路,而卫青率领的军队遭遇匈奴单于后展开大战,最后虽没有抓出单于,但打败了匈奴。另一路由霍去病带领的汉军精锐骑兵,又挺进2000多里,将匈奴的左贤王部全歼,兵锋直插瀚海,获得空前胜利。接二连三的失误,让李广也深感自己“运气不好”,于是在卫青派人来问责的时候,六十多岁的李广拔剑自刎而死。

u=3658724752,3842472377&fm=26&gp=0_副本.jpg

通过李广军旅生涯历次参战的情况来看,就能大致对汉武帝说李广“命不好”有了一些认识。

首先,李广虽个人能力突出,但领军打仗本事略显不足,尤其是大兵团作战,他的谋略和指挥组织能力比较薄弱。接二连三的失利,不能说他运气不好,只能说他指挥战役的整体能力还很不够。

其次,李广虽参战70多次,但大多是自己当郡守时和匈奴士兵小规模的战斗,真正的大战并没有几次。当汉武帝给他机会带兵参与大兵团作战时,他的战绩往往又不尽人意,要么被俘,要么惨败,给汉武帝留下很不好的印象,是汉武帝失去了对他的信任。

此外,在当时的汉军当中,青年将领卫青、霍去病开始崭露头角,崛起速度非常快,这让汉武帝看到了青年将领才是领导军队打击匈奴的核心力量。在汉武帝有意栽培下,卫青、霍去病所表现出来的卓越指挥能力让他大为欣赏。而老将军李广的表现却不尽人意,和卫青、霍去病相比较相差甚远。在汉武帝心目中,已经有了替代年老将军的人选。或者说李广的时代已经过去,卫青、霍去病的时代正在来临。

另外,对于李广的治军策略,当时很多人是有看法的。他行军没有严格的编制和布阵。选择宿营地时,又喜欢选择水草肥美的地方。夜间不设巡更暗哨,进攻时喜欢越过自己的警戒线。有相当多的人认为,李广的这种打法,全军覆灭的概率很大。

战术上有争议也很正常,但李广的战术思想却导致的结果往往不是出奇制胜,而且惨败被俘,这不能不让人对的战术战役思想进行怀疑。作为汉军的实际统帅,李广的性格、为人处世、带兵作风、打仗风格、战术战役指挥能力等等,汉武帝对此应该有所了解和掌握,所以他说李广“命不好”虽有几分嘲讽,但其中的深意也有几分道理。

u=4226455040,282906577&fm=26&gp=0_副本.jpg

为何霍去病和卫青能大败匈奴,而成名已久的李广却首战失利?

其一,李广虽然成名多年,他的飞将军的名号也是在中原中的荣誉,对于匈奴的战术,他并不了解。俗话说术有专攻,汉代自从高祖皇帝经历了白登之围后,汉族就一直没有和匈奴交手的机会和实力,只能用和亲政策换取中原的太平,和匈奴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关系。而自从军臣单于死后,伊稚斜单于和中行说两人一个野心太大,时刻要占领中原;一个发誓要报当年的耻辱,采取了军臣单于不一样的策略,频繁的犯关,时常进关劫掠和屠杀。

而汉朝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已经恢复了元气,有了和匈奴一决高下的能力,可以说,李广常年在中原作战,他的战术对步兵为主的中原来说,非常厉害,但是对于匈奴那种轻骑兵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大的短板。卫青霍去病不同,他们从一开始就被汉武帝用来研究匈奴的作战方法,虽然是第一次作战,但是好歹心里有了底气和准备。

其二,李广的名声太大,这个完全不是瞎编,在当时的亚洲东部,就仅仅有匈奴和汉朝两个强大的帝国,相比于时时刻刻想要进攻汉朝的匈奴来说,中原有几个能打仗的自然要摸清楚搞明白。所以当汉军北征的时候,名声最大的李广自然受到的关照最多,而卫青却因为匈奴的轻视大意,借这个机会获了一场小胜。不但摸清了匈奴的作战方法,还首战成名,可以说卫青第一次完全是沾了李广名头大的光。

其三,李广和卫青以及霍去病根本的区别,卫青的出生不用说,只是长公主家的奴役,作为他外甥的霍去病更不用说,出身都很低微,所以他们在战争中完全是抱着必胜的决心,以及完美的准备,力求一战成名,所以他们在战场上尽心尽力。而李广不同,他早在藩王作乱的时候就已经名扬天下,不管怎么说,有点粗心大意是免不了的,所以说失败也不要完全是名声太大的缘故。正是汉武帝深深的知道这点,所以才会在一战之后故意打压他,让他当卫青的助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4%b8%ad%e5%9b%bd%e5%8e%86%e5%8f%b2/93316.html

秦穆公为何能称霸西戎?为何说秦穆公是春秋时期最尴尬的霸主?_春秋战国历史 菊江历史网

历史上唐朝的军事力量到底有多强大?大唐王朝的军事实力为何那么强?_唐朝历史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