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接下来66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经常有人慨叹,东汉光武帝刘秀是真正的“位面之子”,运气好到爆,人生非常完美,似乎上天都在帮助他。比如昆阳大捷,刘秀几乎已经陷入绝境,突然一阵飞沙走石,帮助刘秀击溃了新莽军队。其实,古往今来但凡能成就大事者,总会有一丝运气眷顾。
如果梳理曹操一生,你会发现曹操也是被上天眷顾的那个人,比如曹操三十年的征战生涯中,多次死里逃生、化险为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传奇的阳平关之战,看曹操是如何“幸运”的拿下汉中、收降张鲁的。
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曹操见刘备已取得益州,而汉中是益州门户,“若无汉中,则无蜀矣”,刘备必然要攻取汉中。于是曹操抢先一步,率十万大军亲征汉中张鲁。五月,攻克河池,斩氐王窦茂
;七月,曹操大军进至阳平关。张鲁听说阳平关失守、逃往巴中。十一月,张鲁出降曹操,汉中遂为曹操所有。
从这段描述来看,阳平关之战没有什么传奇之处,但如果你翻开史书,会发现这场战役堪称传奇而又魔幻,关于阳平关之战有好几个版本的记载,我们先罗列一下:
1、《三国志·武帝纪》
秋七月,公至阳平。张鲁使弟卫与将杨昂等据阳平关,横山筑城十余里,攻之不能拔,乃引军还。贼见大军退,其守备解散。公乃密遣懈剽、高祚等乘险夜袭,大破之,斩其将杨任,进攻卫,卫等夜遁,鲁溃奔巴中。
2、《三国志·张鲁传》
……至阳平关。鲁欲举汉中降,其弟卫不肯,率众数万人拒关坚守。太祖攻破之,遂入蜀。
3、《魏名臣奏载董昭表》
武皇帝承凉州从事及武都降人之辞,说张鲁易攻,阳平城下南北山相远,不可守也,信以为然。及往临履,不如所闻,乃叹曰:’他人商度,少如人意。’攻阳平山上诸屯,既不时拔,士卒伤夷者多。武皇帝意沮,便欲拔军截山而还,遣故大将军夏侯惇、将军许褚呼山上兵还。会前军未还,夜迷惑,误入贼营,贼便退散。侍中辛毗、刘晔等在兵后,语惇、褚,言’官兵已据得贼要屯,贼已散走’。犹不信之。惇前自见,乃还白武皇帝,进兵定之,幸而克获。此近事,吏士所知。
4、《魏名臣奏载杨暨表》
武皇帝始征张鲁,以十万之众,身亲临履,指授方略,因就民麦以为军粮。张卫之守,盖不足言。地险守易,虽有精兵虎将,势不能施。对兵三日,欲抽军还,言’作军三十年,一朝持与人,如何’。此计已定,天祚大魏,鲁守自坏,因以定之。”
5、《世语》
鲁遣五官掾降,弟卫横山筑阳平城以拒,王师不得进。鲁走巴中。军粮尽,太祖将还。西曹掾东郡郭谌曰:”不可。鲁已降,留使既未反,卫虽不同,偏携可攻。县军深入,以进必克,退必不免。”太祖疑之。夜有野麋数千突坏卫营,军大惊。夜,高祚等误与卫众遇,祚等多鸣鼓角会众。卫惧,以为大军见掩,遂降。
看上去这些记载杂乱无章,许多地方又相互矛盾,但只要静下心来细细梳理,就能完整地还原一下阳平关之战的经过。小编试着进行一下还原,让大家能够更清晰明白地了解整个非常有意思的过程。
公元214年刘备夺取益州,下步必将夺取汉中,于是曹操先下手为强,亲率十万大军征张鲁。张鲁在汉中实行的是政教合一的统治,近30多年的时间里没有大规模战争,所以百姓相对安居乐业,而且关中很多难民流入汉中。张鲁也并没有多大的野心,看到曹操大军来了,张鲁准备投降。
但张鲁的弟弟张卫及手下将领不太甘心,于是他们就在阳平关建筑堡垒十余里抵抗曹军。曹操派懈剽、高祚等将领率军攻山上堡垒,从董昭、杨暨的表奏可以看出,由于阳平关太过险要,曹操虽有十万大军,但是没法发挥优势兵力,士卒死伤惨重,粮草短缺,于是曹操非常沮丧准备撤军。
曹操的命令是这样的,让夏侯惇、许褚传令给懈剽、高祚撤军,辛毗、刘晔负责殿后。结果曹军山中迷路,惊动了山中数千麋鹿,麋鹿群横冲直撞的进入了张卫的军营之中,高祚等人听见张卫营中喧闹声赶来,混乱中发生了激战,高祚于是鸣鼓召集军队,趁机进攻张卫,张卫以为曹操大军赶来,于是投降。
辛毗、刘晔连忙报告夏侯惇说张卫军营已被突破,但夏侯惇不相信,亲自前去查看之后,才报告曹操,于是率大军通过阳平关。所以董昭才说“幸而克获”,杨暨的表奏说“天祚大魏,鲁守自坏”。
公元215年,曹操已经61岁了,妥妥的花甲之年。本来意气雄发的以为,汉中可一战而定,结果在阳平关下受挫,失望沮丧之情油然而生,所以曹操才会下令撤军。结果在撤军过程中,发生了麋鹿冲营、两军混入的“传奇”因素,才让曹军毫不费力地拿下了阳平关。
梳理完阳平关之战的整个过程,回头来看《武帝纪》中的记载,说什么曹操见张卫守卫松懈,秘密派遣懈剽、高祚等人攻破张卫军营,纯粹是往脸上贴金呢。因为董昭、杨暨的表奏中明确说了,这次攻克阳平关实际上是“天祚大魏,幸而克获”,加上《世语》中麋鹿冲张卫军营的记载,我们就能明白整个过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