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传统文化 客家农历节日’天穿日’的风俗与传说_民俗文化 菊江历史网

客家农历节日’天穿日’的风俗与传说_民俗文化 菊江历史网

农历正月二十客家人称之为“天穿日”,是广东梅州客家地区一个传统民俗节日。客家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过了“天穿”才算过完新年。庆祝“天穿日”客家人有煎饼“补天穿”、天穿射箭、甜粄扎针等主要习俗,用来纪念这一传承已久的农历节日。

传说中,“天穿日”是古代女娲补天的日子,相传女娲塑人又替人类婚配,因此成了人类最早的圣母。“天穿日”是因当时水神与火神不和大动干戈,水神战败后恼羞成怒撞毁了不周山,却不知不周山是支撑天地的玉柱,顿时天塌地裂,大地成了一片汪洋。于是,后来就有了女娲炼石补天之说,解救人间。为感念女娲补天神恩、庆祝人类的重生,古老的“天穿日”由此而来。

近日,记者在梅州市丰顺县的社輋村看到,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放下手中的农活,忙里偷闲,充分享受休闲的节日。村中的李静娘老人告诉记者,天穿日是休假日,不管家中贫富与否,必须在天穿日休息一天。“如果有不懂事的年轻人在这一天去干活,是会被长辈责骂的,说是干的活不够补天穿,下田后会遇天旱”,李静娘笑着说。

天穿日这天,客家地区有许多特别的习俗,比如说煎饼“补天穿”、天穿射箭、甜粄扎针等,而社輋村至今还保留着煎甜粄“补天穿”的习俗。李静娘告诉记者,客家人过新年,家家户户都要蒸甜粄,而甜粄不能在元宵节前就吃完,必须留有一部分的甜粄到“天穿日”用。“天穿日”早上,家里的妇女、老人会早早起来煎甜粄,甜粄煎好后,家里人都不能吃,而是拿着煎好的甜粄到房屋里有墙缝、钉眼的地方抹上一点甜粄,祈求新的一年美美满满,风调雨顺。

据古代诗歌载录,天穿日煎粄“补天穿”的习俗早有描述。苏轼有诗句“一枚煎粄补天穿”,正是描写客家人过天穿日的情形。

据李静娘老人介绍,除了煎甜粄“补天穿”外,客家地区的农村还有在甜粄或者煎丸上插针线的做法,这也是“补天穿”。记者在梅州的社輋村采访时了解到,虽然村民不在煎丸、甜板上插针线,但“天穿日”吃甜板、煎丸的习俗仍旧尚存。总而言之,过天穿节日是客家人对新年的美好愿望。

正月二十“天穿日”是客家地区独有的节庆,但记者在梅州城区采访中发现,部分年轻人对“天穿日”一无所知,有的甚至听都没有听过这个节日。当地民俗专家指出,传统节日要传承才会不被忘记,长辈应向下一代多讲些节日的故事,这样才能使传统的节日得以永久保留。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4%bc%a0%e7%bb%9f%e6%96%87%e5%8c%96/62441.html

石家庄周边’走灯’习俗’每年连续3天 300年未间断_民俗文化 菊江历史网

西藏首饰盒 关不住的闺中神秘风情_民俗文化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