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文化 三豕涉河的故事(三豕涉河出自:《吕氏春秋·察传》)_成语故事 菊江历史网

三豕涉河的故事(三豕涉河出自:《吕氏春秋·察传》)_成语故事 菊江历史网

三豕涉河的故事

三豕涉河的故事(三豕涉河出自:《吕氏春秋·察传》)

春秋时,孔子有个学生名叫卜商,字子夏。他读书爱动脑筋,常常得到孔子的夸奖。孔子死后,子夏就定居魏国的西河。

有一次,子夏要到晋国去看望一位朋友。正是五月天气,已经有点炎热,子夏每天坐着马车赶路,那匹马累得浑身淌汗。子夏见了,就在有水有草的地方停车,让马饮水吃草,歇一会再走。

这一天,子夏来到卫国地界,还有一天的路程,就可以到达晋国了。

子夏停下车,牵了马走到河边。这当儿,在河边一棵树下,有个人在大声念书。子夏听到他读的是什么“晋师伐秦,三豕涉河”。子夏想:“晋国军队怎么会有三只猪过河呢?”

再仔细一想,是了,可能是书上的字抄错了,“己”与“三”字形相近,“亥”与“豕”又有些相似,应该是“己亥涉河”才说得通。

古人用“天干”十个字与“地支”十二字顺序搭配来记日子,“己亥”就是某一天,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在己亥这天,晋国军队过黄河去攻打秦国。”

子夏想得停当,觉得理由充足,便把马拴在树上,走近那读书人,对他说:“把你的书给我看看,行吗?”

子夏接过书来一看,那两个正是“己亥”,但写得很像“三豕”。子夏告诉读书人:“这两个字应该是‘己亥’,你读成了‘三豕’,怎么说得通呢?”

接着,子夏把理由说了一遍给他听。那人觉得子夏讲得很对,忙向子夏道谢:“多谢先生指教。”

子夏到了晋国,见了朋友,就把路上遇到的这事告诉他,朋友感慨地说:“读书不动脑筋,最不济事。可是抄写不认真,也容易造成错误,闹笑话。”

子夏说:“说得对。‘己亥’读成‘三豕’,只要稍微想一想,就能发现不合情理,就可以立即纠正错误。正如孔夫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求学问,认真和多思,是不可缺少的。”

后来,“三豕涉河”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的错误,而且错得可笑。

三豕涉河出自:《吕氏春秋·察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5%8e%86%e5%8f%b2%e6%96%87%e5%8c%96/104378.html

三户亡秦的故事(三户亡秦出自:《史记·项羽本纪》)_成语故事 菊江历史网

丧家之犬的故事(丧家之犬出自:《史记·孔子世家》)_成语故事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