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文化 天经地义的故事(天经地义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_成语故事 菊江历史网

天经地义的故事(天经地义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_成语故事 菊江历史网

天经地义的故事

天经地义的故事(天经地义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去世,按宗室规矩,应该由嫡世子姬猛继位。但景公生前想立庶出的长子姬朝为世子,为此他还曾与大夫宾孟商量过,只是来不及实施就死了。

景王死后,贵族单氏、刘氏为了拥立姬猛继位,合谋除掉了宾孟。姬猛即位,史称周悼王。但在朝的尹文公、甘平公、召庄公却对此表示不服,决心要另立王子朝。他们联合出兵,攻击刘氏。

刘氏不是敌手,只得狼狈出逃到晋国。晋顷公得知周国内大乱,就派大夫籍谈、荀跞在王城迎接周悼王。

过了不久,周悼王因病亡故,单氏、刘氏又立悼的同母胞弟丐,史称周敬王。但王子朝继续作乱,并在尹文公等的扶持下自立为王。当时晋国人把丐称为东王,把朝称为西王。两股势力连年内战,谁也无法统一。

公元前517年,晋顷公把各诸侯国召集到黑壤(今山西沁水西北)会盟,商量如何让周王室安定下来。到会的有晋国的赵鞅,鲁国的叔诣,宋国的乐大心,卫国的北宫喜,郑国的游吉等。

会上,赵鞅向游吉请教有关“礼”的问题,游吉说:“我国大夫子产生前曾说过,礼是天之经,即天道的规范;礼也是地之义,即大地的准则。人民都要以此为行动的依据,是不容改变,更不容怀疑的。”

赵鞅谢教,表示终身牢记,在座的其他诸侯国代表不由肃然起敬。

接着,赵鞅提出各国应按照礼仪,为周敬王提供军队、粮草,帮助他回归都城。宋国的乐大心却不同意,他认为,宋国是殷商的后代,周王朝一直以宾礼相待,客人没有必要给主人送军队、粮食。

跟随赵鞅赴会的晋国从臣弥牟当即反驳了乐大心的观点,指出宋国以前一直很听从盟主的安排,如今需要为恢复周王室而努力时,却生此异议,这是无礼的表现。

乐大心被驳得哑口无言,只能接受牒命而退。以后晋国大夫荀跞率领大军帮助周敬王复位,平定了王子朝之乱。

后来,人们就用“天经地义”这个成语,来比喻理所当然,不容改变,不容怀疑。

天经地义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5%8e%86%e5%8f%b2%e6%96%87%e5%8c%96/104780.html

天之骄子的故事(天之骄子出自:《汉书·匈奴传》)_成语故事 菊江历史网

天下无双的故事(天下无双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_成语故事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