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文化 明清斗彩 菊江历史网

明清斗彩 菊江历史网

明清斗彩简介

明清斗彩(Doucai Porcelain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中国明清彩瓷品种之一。

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绘相结合的一种装饰艺术。

此法创始于明宣德时,成化时成就突出。

明成化斗彩在绘制方面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借鉴“景泰蓝”工艺的掐丝填料技法,先用青色料在胎上绘出纹样的轮廓线,罩上透明釉烧成淡描青花瓷器,再在釉上青花的轮廓线内填以多种色彩,然后入炉烘烧而成。

另一种是用青料在胎上绘出纹样的局部,罩上透明釉烧成后,再根据纹饰设色的需要在釉面上绘、点、填、覆不同的彩色,再入窑烘烧,使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绘构成完整的画面。

这两种绘制方法统称为斗彩,有时也称前者为“填彩”。

“斗彩”使用的彩料多数是天然矿物,其中所含主要着色元素为铁、铜和钴。

呈色鲜明,色彩种类丰富。

成化釉上彩的颜色特征为“鲜红”,色艳如血,厚薄不匀。

其他色彩如蛾黄色,娇嫩透明而闪微绿;杏黄色,闪微红;水绿、叶子绿、山子绿等色皆透明而闪微黄;松绿,色深浓而闪青;密蜡黄,色稍透明;差紫,色浓而无光;孔雀蓝,色沉;孔雀绿,浅翠透明;赭紫,色暗;葡萄紫,色如熟葡萄而透明;油红,色重艳而有光;姜黄,色浓光弱。

斗彩的彩绘内容广泛。

有云龙、海兽、鸳鸯、缠枝花卉、折枝花果、葡萄桑椹、吉祥文字、婴戏、高士、子母鸡、草虫等纹饰图案,充满了自然气息和生活情趣。

斗彩纹饰的绘制以平涂的方法施彩。

树叶只有阳面,无阴阳向背之分;花朵只绘正面,也无反侧之别;人物衣着都是有表无里的一色单衣;山石也无凹凸之感。

干枝不皱皮,花朵多一色。

为了改变这种单调色彩,后在花朵上用其他色彩填心,如红花绿心、黄花红心、紫花黄心、红花青心、青花红心等,以显出花朵的层次。

斗彩的造型,胎薄体轻,小巧玲珑。

从传世品看,多小杯、高足杯、碗、小罐等。

以酒杯最负盛名,有三秋杯、鸡缸杯、婴戏杯、高士杯、葡萄杯、菊花杯、花鸟杯等。

鸡缸杯是誉满天下的作品,造型别致,胎质细腻,杯表绘雌鸡率雏鸡觅食嬉戏,雄鸡引吭而立,极为生动。

色彩鲜明,浓淡得当,在淡雅的青花山石及雌雄鸡纹的上面缀以红、黄、绿、黑等彩,明丽悦目。

正德、嘉靖、隆庆、万历等朝均有仿制。

清代各朝斗彩瓷器的特点不一。

康熙时期青花线条粗犷,所填色彩凝厚艳丽。

部分传世品的色彩表面有小黑点,是由于彩料不够纯净而造成的。

这时或将“斗彩”作为器物的边饰或局部纹饰,或与青花、五彩分绘在一件器物上。

斗彩加暗花装饰更为其他时代所不见。

其纹饰有折枝花、缠枝花、团花、云龙、龙凤、松鹿、猴鹿、鸳鸯、雉鸡、游鱼、狮子绣球、异兽以及人物、婴戏、仕女等,极为丰富。

造型以仿成化各种杯、碗多见,其次有盘、尊、瓶、罐、缸、盒、花盆、炉、插屏、笔筒等。

雍正时期斗彩达到一个新的水平,釉下青花与釉上粉彩相结合,色彩更加丰富鲜艳。

不仅填彩时各种色彩准确地填在青花线框内,而且还突破了明代平涂彩料的局限,出现了渲染烘托的画法,纹饰规整清秀,富有装饰性。

所仿成化斗彩器极为成功,其中仿成化斗彩团花罐,达到了乱真的地步。

皮球花为新兴的团花纹饰,有二联、三联或五联,构图精巧。

斗粉菊瓣大尊及花鸟纹、云龙纹大盖碗是此时期的独特产品。

乾隆时期斗彩瓷器风格新颖,青花、粉彩、斗彩合绘一器,还加饰金彩,画面鲜明夺目,进一步丰富了纹饰的艺术效果。

造型上除杯、碟、盘、碗外,还出现了大型陈设品,如贯耳荷莲大瓶、勾莲天球瓶、人物纹双耳大扁瓶、花插、花觚等,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

乾隆以后斗彩瓷器仍然盛行,但在造型、纹饰方面都缺乏创新,仅咸丰时期的斗彩器出现了新品种,即在青花线描的上面又用金彩勾描一遍纹饰的轮廓线,线内堆粉彩,如缠枝莲花纹盖碗,造型规整,敞口微撇,下部收敛,圈足。

这种形状的瓷器,景德镇又称“马可利”式盖碗,胎薄体轻,碗外壁绘缠枝花卉,在青花上又用金彩勾描一遍轮廓线,线内填粉彩,色彩淡雅,画笔纤巧,技法超俗,是晚清官窑瓷器中少见的斗彩瓷器精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5%8e%86%e5%8f%b2%e6%96%87%e5%8c%96/64647.html

先秦玻璃器 菊江历史网

宋代龙泉窑瓷器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