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文化 古印度文字 菊江历史网

古印度文字 菊江历史网

古印度文字简介

古印度文字(Inscriptions of Ancient India),古代印度自公元前第1千年中叶至公元8世纪使用的文字。

主要见于印度各地出土文物及石刻上。

在此之前,哈拉帕文化时期,印度河流域曾产生过象形文字,但随哈拉帕文化的结束而绝迹。

前第 1千年中叶、雅利安人建立国家,才逐渐产生字母系统的文字,此即古印度文字的开始,其记述的语言主要为雅利安语的梵语和俗语。

8~9世纪时,中国造纸术传入南亚,纸写典籍逐渐增多,古雅利安语逐渐发展为近代印地语,古代字母亦为近代字母取代,古印度文字逐渐不为人知。

19世纪后,有关铭文和文献陆续被发现,1837年英国学者J.普林塞普(1799~1840)释读阿育王铭文成功,同时,印欧语系和古雅利安语的研究也有重大发展,这样就奠定了古印度文字研究的基础。

古印度文字字体的演变

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古印度文字曾使用多种字母(或字体),以记录古雅利安语(又称印度 -雅利安语)的各类语言、方言以及南印度的不属古雅利安语的土著语言,演变相当复杂。

大体而言,古印度文字使用了两类字母:婆罗谜字母和伽罗斯底字母,两者皆来源于西亚的阿拉美亚字母。

婆罗谜字母在印度的使用较伽罗斯底字母为早,可能为两河流域旅印的商人带入,前7~前6世纪间已有流传,但当时书写材料多为棕叶之类,今已毫无留存;伽罗斯底字母(或译佉卢字母)状如驴唇,又称驴唇体,大约在波斯统治中亚及印度西北边境时传入(前5世纪),仅使用于印度西北一带。

现存婆罗谜字母和伽罗斯底字母的最早铭文皆见于阿育王石刻和石柱,两体并用,可见当时文字并未统一。

以后婆罗谜字母又演变为多种不同字体,主要有悉昙体和蓝查体,7世纪后又形成天城体,行用至今。

伽罗斯底字母至3世纪后即不再使用。

此外,在印度南部还有用婆罗谜字母书写的古泰米尔铭文,其语言属于非雅利安语的土著语言(达罗毗荼语),这是20世纪有关古印度文字的新发现之一。

现已知古泰米尔文铭文约76件。

近年阿里卡梅杜遗址发现了20余件陶器上的题铭,对研究印度南部的历史及土著文化很有帮助。

古印度文字随佛教和印度文化传入中亚、东南亚诸国,对各国文字发展有一定影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5%8e%86%e5%8f%b2%e6%96%87%e5%8c%96/65295.html

呾叉始罗城址 菊江历史网

印度佛教石窟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