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文化 何家村唐金银器窑藏 菊江历史网

何家村唐金银器窑藏 菊江历史网

何家村唐金银器窑藏简介

何家村唐金银器窑藏,1970年10月,在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唐长安城兴化坊内,发现唐代窖藏一处,在两个高65厘米、腹径60厘米的巨瓮和一件高30厘米、腹径25厘米的大银罐中,贮藏了金银器、玉器、宝石、金石饰物、金银货币、银铤、银饼和药材等千余件。

其中金银器物达265件,是唐代金银器的一次空前大发现。

金银器中,饮食器有碗、盘、碟、杯、壶、羽觞等130件,药具有锅、盒、铛、瓿、石榴罐等49件,盥洗器有罐、盆、水器等14件,日用品有灯头、熏炉、熏球、锁钥等32件,装饰物有钗、钏、铃铛等40件。

何家村金银器中有纪年铭记的,最迟是洊安县开元十九年 (731)庸调银饼。

但根据唐代花纹及金银器形制的编年,上限可早到7世纪中叶,下限可到8世纪中叶。

属于7世纪中叶的金银器,有蔓草龙凤纹银碗、双狮纹莲瓣银碗、海兽纹云瓣银碗、狩猎纹高足银杯、人物八棱金杯、乐伎八棱金杯、掐丝团花金杯、双狮纹单柄金铛等多件。

这些器物的装饰面,采用十二瓣划分手法,且多S形或U形瓣;器底有焊接的装饰圆片,尤其八棱形器物的出现,显然受到萨珊银器工艺的影响,反映了初唐金银器的时代特征。

金银器制造工艺复杂精细,切削、抛光、焊接、铆、镀等工艺已普遍使用。

焊接已有大焊、小焊、掐丝焊,技巧纯熟,焊缝不易发现。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盘、盒、碗等器物上,都有明显的切削加工痕迹,起刀和落刀点显著,刀口跳动亦历历可见。

小金盘的螺纹同心度很强,纹路细密,盒的子扣系锥面加工,子母扣接触密闭,很少有物件轴心摆动情况,证明当日切削加工已趋成熟,这在中国机械工业史上应是比较重要的发现。

窖藏中还出土了丹砂、紫石英、白石英、钟乳石等贵重药材和炼丹器石榴罐、煮药器双耳护手银锅、单流折柄银铛、单流金锅及许多贮药盒、饮药用具,显示了唐代药物学的发展与成就,反映了唐代炼丹的盛行,是研究中国医药史与化学史的重要证据。

许多金银器上都用墨书标明每件器物的重量,反映了唐人管理金银器的方法,也为测定唐代衡制提供了条件。

经测定,唐代每两平均数值为42.798克,一大斤为684.768克。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对唐大斤最精确的测定数据。

此外,还有几种外国金银货币,如东罗马的希拉克略(610~640)金币、波斯的库斯鲁二世(590~627)银币等,应是当时中外交通贸易繁盛的标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5%8e%86%e5%8f%b2%e6%96%87%e5%8c%96/65513.html

都兰热水血渭吐蕃大墓 菊江历史网

黄堡镇耀州窑遗址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