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上京遗址简介
辽上京遗址(汉语拼音:liáo shàng jīng yí zhǐ),中国辽代都城遗址。
上京为辽代五京之一。
始建于神册三年(918)。
号临潢府。
是辽圣宗以前的统治中心。
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南。
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2年勘测、试掘遗址。
辽上京由皇城和汉城组成。
周长约6400米,城墙均夯土版筑。
皇城在北,略呈方形,现存3座城门,城墙上筑马面,城门外有瓮城。
大内位于皇城中部,其正中偏北部有前方后圆的氈殿形基址和官衙基址。
皇城北部为空旷平坦地带,推测为氈帐区。
城东南为官署、府第、庙宇和作坊区。
在城内西部发现的窑址,既生产典型辽风格的瓷器,也生产精致的仿定窑白瓷。
汉城在南,是汉、渤海、回鹘等族和掠来的工匠居住的地方。
其北墙即皇城南墙。
现存4门,城墙低矮,城内遗迹大部被白音戈洛河冲毁。
辽上京保留了许多游牧风习,具有典型契丹族特色。
极注重防御,有完整的城防设施。
分为南北城,反映了契丹统治者对被统治民族的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