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帛画简介
楚帛画,帛画一般指传统绢本画以前的以白色丝帛为材料的绘画。
已发现的帛画主要属先秦到汉代物。
其中两件战国时期的楚帛画为最早,均出土于湖南长沙楚墓。
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第一件系1946年在长沙东郊陈家大山一座木椁墓中出土。
帛画原在一竹笥上。
长31厘米,宽22.5厘米。
画面近年经科学处理,更为清晰,纠正了早期摹本中个别不准确处。
画上有一女子,立于新月形物上。
女子云髻后垂,两手作合掌状,身著长袍,博袖长裾,上饰云气纹。
女子左上方有一龙一凤。
龙无角,夭矫直上;凤有冠,作探爪攫拿状。
第二件系1973年出土于长沙子弹库一座战国中、晚期木椁墓中。
墓主为40岁左右男性。
该墓1942年曾被盗掘,出有著名的楚帛书等。
帛画位于椁盖板下,隔板之上。
画长37.5厘米,宽28厘米,上缘裹有一根细竹条,系有棕色细绳,右缘和下缘未经缝纫。
画上有一男子驭龙而行,龙作舟形,其下有鱼,尾端有鹤。
男子高冠长袍,手抚佩剑,顶有伞盖。
这两件帛画在美术史上有突出地位。
一般认为画中人物应即墓主肖像。
两者画面结构虽有差别,但皆表现墓主在神话动物引导下飞翔升腾,用以表示死者灵魂飞升登遐,这类画面和当时相当流行的神仙思想有密切关系。
这两件帛画与汉代帛画相比,在构思和艺术手法上均有共同之处,其性质接近文献所载的铭旌,但形制等方面尚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