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爨龙颜碑简介
爨龙颜碑(汉语拼音:cuàn lóng yán bēi),中国南朝墓碑,立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二年(458)。
位于云南省陆良县薛官堡(贞元堡小学)内,是南朝刘宋宁州刺史爨龙颜的墓碑。
1961年,爨宝子碑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爨氏由古老的氏族繁衍而来,魏晋时已发展成著名的“南中大姓”,地方豪强。
他们接受皇朝的封号,世袭本地民职。
建宁(今曲靖地区)、晋宁(今滇池地区)两郡,是当时爨氏管辖的中心地区,统治长达四百余年。
碑文内容追溯了爨氏家族的渊源、进入云南的经过以及与汉民族的关系,叙述了爨龙颜祖孙三代仕途经历。
碑身高3.38米,上宽1.35米,下宽1.46米,厚0.25米。
碑额呈半圆形,中刻“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那都县侯爨使君之碑”。
上部浮雕青龙、白虎、朱雀,下部正中有一穿孔,左右浮雕日、月,日中有乌,月中有蟾蜍。
碑文正书24行,除损毁十数字外,全文共904字。
碑阴刻职官题名三列,共312字,记录当时边疆地区政治、军事机构及参加政权的人员的情况。
此碑立于南朝宋大明二年(公元458年),元《云南志略》、明《云南通志》等均有记载,但未引起重视。
清道光七年(1827年),金石学家、云贵总督阮元加以保护著录,此碑才声名大振,人们争相传拓考释。
碑文文风既保留了汉散文和汉赋特征,又具有六朝时代的骈体文风格。
此碑字体属楷书,但仍保留浓重的隶书风格。
书法气魄雄浑,结构多变,久为书法家推崇。
因爨龙颜形制较大,书法史上常称爨龙颜碑为“大爨”,与爨宝子碑并称为“二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