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泥简介
封泥(汉语拼音:Feng ni),中国古代封缄简牍并加盖印章的泥块。
又称为泥封、艺泥。
始见于春秋末期,秦汉魏晋时期流行,唐以后消失。
当时的公文、书信多写在简牍上,为防止私拆,封发时加一检木,用绳索捆缚,在检木处系结并封以泥块,盖上印文。
封发物件时也往往用此办法。
后来因纸张代替简牍,封泥也随之消失。
清代吴式芬、陈介祺著有《封泥考略》,近人周明泰仿其体例又编成《续封泥考略》及《再续封泥考略》,均为有价值的封泥资料书。
封泥(汉语拼音:Feng ni),中国古代封缄简牍并加盖印章的泥块。
又称为泥封、艺泥。
始见于春秋末期,秦汉魏晋时期流行,唐以后消失。
当时的公文、书信多写在简牍上,为防止私拆,封发时加一检木,用绳索捆缚,在检木处系结并封以泥块,盖上印文。
封发物件时也往往用此办法。
后来因纸张代替简牍,封泥也随之消失。
清代吴式芬、陈介祺著有《封泥考略》,近人周明泰仿其体例又编成《续封泥考略》及《再续封泥考略》,均为有价值的封泥资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