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文化 简牍 菊江历史网

简牍 菊江历史网

简牍简介

简牍

简牍(英语:Bamboo and Wooden Slips),中国古代用竹、木制成的狭长形书写材料。

商代已开始使用,两晋时期因纸的普遍使用而逐渐废弃。

迄今考古发现的简牍多属于战国和汉晋时期,其中年代最早的是湖北随州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出土的竹简,最晚的是新疆罗布泊楼兰遗址、民丰尼雅遗址和吐鲁番晋墓出土的晋简。

简牍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官方的文书档案、私人信件、各种书籍抄件、历谱,以及专为随葬用的遣册等,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也是十分珍贵的书法墨迹。

阳朔二年悬泉置传车簿(记载悬泉置传车、亶辇的数量和完损情况,甘肃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出土)

简牍的发现

中国古代有两次重要的简牍发现:一次是西汉时在孔子旧宅发现古文经书,一次是西晋时发现汲冢竹书,它们对中国经学和古代史的研究都起了很大作用。

但简牍真正的大发现始于20世纪初。

从那时起,中国各地简牍的发现层出不穷,不仅数量可观,而且内容非常丰富。

其中较为重要的有:湖北荆门郭店楚简、云梦秦简,江陵王家台秦简,湘西龙山里耶秦简,山东临沂银雀山汉简,湖北江陵张家山汉简,江苏连云港尹湾汉简,安徽阜阳双古堆汉简,河北定县八角廊汉简,以及甘肃的武威汉简、居延汉简、敦煌汉简、悬泉汉简和湖南长沙走马楼简牍等。

这些简牍的内容非常丰富,以至形成一门专门研究简牍的学问——简牍学。

简牍的种类和简册制度

根据形制的不同,简牍主要可分为6种:

  1. 简,是简牍的最基本形式,或称札,一般长约23厘米,相当于汉尺一尺。

  2. 两行,即能书写两行的简。

  3. 牍,为可供多行书写的木、竹板,长度与普通简相同,有的可宽至6厘米,实际上已成板状。

  4. 觚,是供数面书写的多棱形木棍,长度都在30厘米以上。

  5. 封检,是传递文书信札或财物时用以封缄的木简。

  6. 楬,是题写簿册或器物名称的宽短木牌,即标签。

除以上几种外,考古发现中还有一种从旧简上削下来的带字的薄片,称为“柹”或“削衣”。

简牍的制作多就地取材,故南方多竹简,西北多木简。

简牍在书写前,必须经过整治加工。

木简要将写字的一面打磨光滑;竹简还要经火炙干,谓之“杀青”,以利书写并防腐防蠹。

简多编连成册,一般是先编后写,也有先写后编的。

先编后写的,编绳处多有防止编绳移动的契口;编绳朽烂后,编绳处会出现空白。

编绳多用丝、麻,一般为两道,也有三道甚至更多的。

简牍竖行从右至左单面书写,也有双面书写的。

有篇题者,多书于篇尾末一简空白处,有的还标明字数。

编连成册的简牍可以折叠,也可以卷起。

出土实物多为卷起,以最末一简为中轴,卷成一卷。

有书题者多书于简背。

收卷后,或以绳捆扎,或盛于书帙或书箧。

简册制度不仅对帛书,而且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中国文字的直行书写,行的顺序从右至左,以及纸和印刷术发明后中国书籍的单位名称(如“册”、“卷”)、版面行款形式等,都渊源于简册制度。

参见

  • 中国百科
  • 中华文化
  • 中华文化(目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5%8e%86%e5%8f%b2%e6%96%87%e5%8c%96/66865.html

明器 菊江历史网

玻璃器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