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文化 明器 菊江历史网

明器 菊江历史网

明器简介

明器

明器(汉语拼音:míngqì;英语:Burial Goods Made for the Dead),中国古代专为随葬而制作的器物。

又称冥器盟器

为模制各种礼器或日用器皿、工具、兵器的形状,人、家畜及鸟兽的形象,以及车船、家具、建筑物等的模型。

质料以陶、瓷、木、石最常见,也有的用纸、金属制作。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历代墓中都有发现。

“明器”一词,周代已使用,《礼记·檀弓》有“其曰明器,神明之也。

涂车刍灵,自古有之,明器之道”的记载。

新石器时代江苏邳县(今邳州)大墩子遗址出土过陶屋模型。

商周时期,明器使用日益普遍。

河南安阳商墓中出土过锡制的礼器和质薄体轻无法实用的青铜兵器,都是专供随葬的明器。

也有仿铜器鼎、尊、觚、爵等的陶制明器,制作粗糙。

战国时期,有些仿铜礼器的陶明器制造相当精致,如燕下都16号墓随葬的列鼎等礼器及甬钟、钮钟等乐器均为陶质,器形完全模仿铜器。

秦汉时期,陶质明器更为流行,特别是模拟人形的俑有较大发展,秦兵马俑中与真人等高的陶俑为突出代表。

东汉时期,各种模型日益增多,特别是大型陶楼,还有仓、井、碓、磨、灶等。

三国以后,在南方的墓葬中大量出现青瓷明器,还流行上面堆塑有楼阁、人物、神仙、鸟兽的青瓷谷仓罐。

唐代出现三彩明器,同时按官阶高低和死者身份对明器的使用作了规定,其内容、数量、尺寸有明显区别。

北宋时期,纸制明器逐渐流行。

据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当时都城汴梁已出现专门经营明器的店铺。

直到明代,王公官员的墓中还有大量陶、木质明器随葬。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各地的彩扎作坊就是以纸制明器为主业的民间手工业,迄今仍散见于汉族城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5%8e%86%e5%8f%b2%e6%96%87%e5%8c%96/66863.html

墓志 菊江历史网

简牍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