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文化 陈书 菊江历史网

陈书 菊江历史网

陈书简介

陈书

《陈书》(汉语拼音:Chen Shu;英语:Chen Dynasty Historical records),二十四史之一,记述南朝陈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唐姚思廉撰,含本纪6卷、列传30卷,共36卷。

是二十四史中卷帙最少的一部。

记载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亡国前后三十三年间的史实,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

姚思廉(557-637年)父姚察曾撰陈史,隋大业时未成而死,遗嘱思廉继续完成。

武德五年(622年),姚思廉奉诏修陈史,迁延未成。

贞观三年(629),又奉命修史,贞观十年成书。

陈时修史学士顾野王、傅縡开始撰陈史,完成了武帝、文帝本纪。

以后中书郎陆琼继续撰写,而失于烦杂。

姚察曾就陆书加以删改。

姚思廉根据其父旧稿,续补成书。

《陈书》只有第二、第三卷的卷末称陈吏部尚书姚察,与《梁书》将近一半的论赞署名姚察者不同,可见思廉所据他父亲的旧稿不多。

《陈书》虽也由魏徵总其成,但编次笔削主要出于思廉之手。

该书篇幅不大,而需时如此之久,可能与时代过近,史臣顾虑有关。

陈朝政权只存在了三十三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没有特别的建树,或许与此有关。

《陈书》内容比不上《梁书》那样充实,本纪和列传都过于简略。

《陈书》遍载诏书和诗赋文章,史事则多隐恶扬善,如陈霸先杀梁敬帝萧方智(543-558)之事、陈叔宝荒淫等史实,皆避而不谈。

魏徵、曾巩、赵翼认为《陈书》在记述陈朝“其始之所以兴”、“其终之所以亡”方面,尤其是在揭示陈武帝的“度量恢廓,知人善任”和陈后主的“耽荒为长夜之饮,嬖宠同艳妻之孽”方面,有些还是有意义的。

后人据相关史料补作《陈书》的志表,清人万斯同《历代史表》中有〈陈诸王世表〉、〈陈将相大臣年表〉各1卷,近人臧励和《补陈疆域志》4卷。

《陈书》阅读:>>> 陈书·目录

简介

《陈书》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唐朝人姚思廉所著,凡三十六卷,记南朝陈朝史。

记载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亡国前后三十三年间的史实,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

姚思廉父亲姚察在隋时已有部份旧稿,后思廉奉命修史后续成,兼采顾野王的《陈国史》及陆琼的《陈书》所载的史料,写成纪六卷、传三十卷,无表、无志。

从《陈书》中,只见到有两卷本纪的后论署为“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说明姚察在陈史撰述方面遗留给姚思廉的旧稿比梁史少得多。

姚思廉撰《陈书》,主要是参考了陈朝史官陆琼、顾野王、傅縡等人有关陈史的撰述。

《陈书》在内容上和文字上都赶不上《梁书》,这一方面反映了姚氏父子在史学功力上的差距;另一方面也多少反映出陈朝时期各方面状况的江河日下。

北宋人说:陈朝的特点就是苟且偷安,它没有什么“风化之美”、“制治之法”可以为后世效仿的。

《陈书》在总体上虽不如《梁书》,但它在编次上却有超过后者的地方,显得更加严谨、合理。

以上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唐朝的魏徵、宋朝的曾巩、清朝的赵翼都认为;《陈书》在记述陈朝“其始之所以兴”、“其终之所以亡”方面,尤其是在揭示陈武帝的“度量恢廓,知人善任”和陈后主的“躭荒为长夜之饮,嬖宠同艳妻之孽”方面,还是有它的历史价值的。

另外,《陈书·皇后传》记后主张贵妃干预朝政,“内外宗族,多被引用”;《江总传》记江总位当权宰,不持政务,只是天天同一些人陪着陈后主在后庭游宴,时人把他们称为“狎客”。

这对于后人了解陈朝末年的政治腐败,提供了生动的材料。

《文学·何之元传》载何之无所撰《梁典》一书的序文,在史学上是一篇有一定价值的文章。

《梁典》已不存,但今人可以从这篇序文中了解这部书的体裁、体例和内容。

序文说,“开此一书,分为六意”,即《追述》、《太平》、《叙乱》、《世祖》、《敬帝》、《后嗣主》。

它还引用史学家臧荣绪的话说:“史无裁断,犹起居注耳。

”这也是史学史上的宝贵的思想遗产之一。

(一)唐太宗诏修梁、陈、齐、周、隋五代史时,房玄龄和魏徵为总监修,而诸史总论都出于魏徵之手。

《梁书》总论在卷六《帝纪》之末;《陈书》总论也在卷六《帝纪》之末,此外在卷七《皇后传》之末,他对陈后主、张贵妃等人腐朽生活还作了史实上的补充,间或也有议论。

一般地说,魏徵的见识要高于姚氏父子,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前者是用政治家的眼光来评论历史的。

不过在文体上,魏徵史论仍然沿袭六朝以来的四六对仗的骈体文;而姚氏父子(尤其是姚察)却能在骈体文盛行的时代以散文作史论,这是他们在文风上超出魏徵的地方,而且对唐中叶古文运动的兴起也不能没有影响。

(二)以曲笔而论,《梁书》对梁元帝的猜忌、凶残,徐妃的淫秽,临川王萧宏的恣意聚敛、懦弱无能等等,都加以回护,曲笔不书。

《陈书》为统治者避讳的地方也很多,典型的例子是《刘师知传》对刘师知帮助陈武帝杀死梁敬帝一事只字不提。

这些,在《南史》中大多得到矫正。

作者

姚思廉(557-637年),本名简,以字行,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父姚察,在梁朝以文才著称。

陈时任吏部尚书,领大著作。

陈灭后入隋,任秘书丞,隋文帝杨坚命他继续修撰早已着手的梁、陈两代历史。

史称其“学兼儒史,见重于三代”。

大业二年(606)姚察死,遗嘱思廉继续完成这两部史书。

贞观初,姚思廉任著作郎、弘文馆学士。

三年(629年),奉诏撰梁、陈二史。

他参考诸家著述,贞观十年撰成《梁书》。

书中有26卷梁朝前期人物列传的卷末论赞称“陈吏部尚书姚察曰”云云,可以推想,这一部分是姚察的原稿。

姚思廉受唐太宗诏撰《梁书》时,已年过七旬。

太宗命秘书监魏徵主持梁、陈、齐、周、隋五史的修撰,并参预撰写论赞,所以卷六敬帝纪后总论梁朝一代兴亡的论赞署名“史臣郑国公魏徵”。

《宋书》未立文学传 。

《南齐书》和《陈书》各有文学传1卷 ,而《梁书》文学传2卷,共收25人,反映梁代文学的兴盛。

目录

本纪

卷一·本纪第一 - 高祖上

卷二·本纪第二 - 高祖下

卷三·本纪第三 - 世祖上

卷四·本纪第四 - 废帝

卷五·本纪第五 - 宣帝

卷六·本纪第六 - 后主

列传

列传第一 - 皇后 – 高祖章皇后・世祖沈皇后・废帝王皇后・高宗柳皇后・后主沈皇后

列传第 - 杜僧明・周文育・侯安都

列传第三 - 侯瑱・欧阳頠・吴明彻

列传第四 - 周铁虎・程灵洗

列传第五 - 黄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5%8e%86%e5%8f%b2%e6%96%87%e5%8c%96/67597.html

魏书 菊江历史网

十六国春秋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