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文化 鹖冠子 菊江历史网

鹖冠子 菊江历史网

鹖冠子简介

《鹖冠子》,先秦道家著作,传为战国时楚国隐士鹖冠子所作。

其人居深山,以鹖为冠。

风俗通义云:“古贤者鹖冠子之后有冠氏。

”《汉书‧艺文志》着录一篇,列之于道家。

并云﹕“楚人,居深山,以鹖为冠。

”《隋书‧经籍志‧子‧道家类》及《旧唐书‧经籍志‧子录‧道家类》、《新唐书》及《宋史‧艺文志》皆着录三卷,篇数较前增多,疑为汉后附益所致。

其说大抵本于黄老而杂以刑名。

其中的道家易学与道家数术学等学术思想,体现了先秦时期道家哲学思想的丰富内涵。

其所提 “元气” 思想,上承老子道气关系论,下启两汉“元气”论思潮,中与《列子》 《吕氏春秋》互相印证, 成为先秦黄老学派学术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书内容以老子道德之说为主,杂以刑名之学。

刘勰、韩愈称颂其文,柳宗元则称言尽鄙浅,为好事者所伪託。

今存宋陆佃《鹖冠子解》三卷十九篇。

清王人俊辑《鹖冠子佚文》一卷,见《经籍佚文》。

有近人吴世拱《鹖冠子吴注》、张金诚《鹖冠子评注》。

自唐以来历学者对《鹖冠子》这部书持种种质疑态度,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出现后,有的学者指出其内容不少与《鹖冠子》有密切联系,被引用的地方很多,这表明此书并非伪书;可知《鹖冠子》成书的年代为战国晚期,这也为《老子》成书的年代作了一个互证。

《鹖冠子》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主要是在作品内容、风格及意象塑造等方面。

自贾谊《鵩鸟赋》开始,《鹖冠子》逐渐进入文学视野,对历代文人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的集中关注,使得《鹖冠子》得到了集中整理和注释。

北宋学者陆佃作《鹖冠子注》,考订传世版本,是迄今所见《鹖冠子》篇目最全的传本。

《文心雕龙·诸子》说:“鹖冠绵绵,亟发深言。

”在刘勰看来,《鹖冠子》在语言上的特点是绵远不绝,而在内容上的特色则是内蕴深刻,富于哲理。

贾谊之后,《鹖冠子》被后世文学广泛征引,李善注《文选》,引用了相当多的《鹖冠子》文本,如其在为陆机名篇《吊魏武帝文》“苟形声之翳没,虽音景其必藏”一句作注时,就引用了《鹖冠子》“景(影)则随形,响则应声也”。

(《泰录》)可见,陆机此文也受《鹖冠子》的影响。

中唐文人独孤及在《常州奏甘露降松树表》一文中提到:“按《鹖冠子》云:‘圣王之德,上及太清,下及万灵,则甘露下。

’”用《鹖冠子》来佐证祥瑞事件。

苏轼在《东新桥》诗里说:“出没如凫鹥,似卖失船壶”,引用了“中流失船,一壶千金”的典故。

这些都是对《鹖冠子》的直接引用。

韩愈对《鹖冠子》是称颂的,对于道教养生术也是身体力行,因此其文学作品受道家思想影响颇多。

韩愈名篇《进学解》虽然提出要“觝排异端,攘斥佛老”,但其中有很多观点都和《鹖冠子》里的思想有相同之处,尤其是结语中的“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与《鹖冠子·泰鸿》“毋易天生,毋散天朴”一样,主张要尊重事物的自然本性。

韩愈之后,历代文人中也有人踵武前贤,创作了《鹖冠子》的读后感,如清代诗人汤贻汾的《读鹖冠子》:“君不见,巢许甘隐沦,鹖冠子隐而已;中河失船壶千金,韩公读之徒伤心”(《琴隐园诗集》),这是对韩愈的呼应。

也有从文风角度来解读《鹖冠子》的,如明代文人罗明祖的《罗纹山全集》里载有《读鹖冠子》,称其“词格巉峭,而旨意玄微,如对深山,道流穆然,不与人接一语”,从刘勰的“鹖冠绵绵”生发开来,指出其风格上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征。

《鹖冠子》对文学的影响,还表现在为文学创作提供了“鹖冠子”这样一个放达高蹈的隐士形象。

杜甫是较早将“鹖冠子”引入诗歌的诗人,其《耳聋》诗曰:“生年鹖冠子,叹世鹿皮翁。

”《小寒食舟中作》“佳辰强饮食独寒,隐几萧条戴鹖冠”,表达的都是对隐士的向往。

后世诗人沿着这样的思路,继续丰富“鹖冠子”与“鹖冠”的形象。

元好问有诗《和林秋日感怀寄张丈御史二首》(其一):“南窗明暖无尘到,惭愧高人老鹖冠”,称颂隐士高人。

其他诗人,如元代诗人郑元祐《六月六日初度有感》“晚来惟有墙头月,依旧清辉照鹖冠”、明代诗人谢榛《离感篇示元灿元辉诸儿》“神明在天笑魑魅,时复清风吹鹖冠”、明代诗人何白《送金伯庚还四明》“猎猎长风吹鹖冠,城头酒尽劝加餐”、清代词人吴兆骞《赠滇令巴郡叶明德》“王烈自成辽处士,严遵元是蜀遗民。

鹖冠送客风帘晚,浊酒看山雪磴春”等等,都是运用了“鹖冠子”“鹖冠”来指代隐士或者隐居生活。

作者

鹖冠子,战国时期楚国人,因为爱戴用鶡的羽毛装饰着的帽子,别号叫鹖冠子。

《汉书·艺文志》称作者是“楚人”﹐“居深山﹐以鹖为冠”。

应劭《风俗通义》佚文也说:“鹖冠氏﹐楚贤人﹐以鹖为冠﹐因氏焉。

鹖冠子著书。

”《鹖冠子》中记有赵武灵王﹑赵悼襄王﹑庞焕(似为庞煖之兄)﹑庞煖等的问答﹐可推知其为战国晚期人﹐书的写定当在战国末甚至更晚的时候。

该书《王铁篇》有柱国﹑令尹等楚官名﹐足见鹖冠子确为楚人。

鹖冠子生于战国时期,终生不仕,以大隐著称。

史评:“鹖冠绵绵,亟发深言。

奇言奥旨,每每有也。

鹖冠子发挥道家天道哲学与人君南面之术。

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知识都在不停地变化,人要不断地学习,国家要靠大家来治理。

“举贤任能”,“废私立功”是他的主要思想,他提出废除封建,设立郡县,建立法制等主张。

这些新颖的提法在当时是很进步的。

后来,鹖冠子把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写成了书,按照当时的习惯,书名用作者的名字叫《鹖冠子》。

由于他的书思想进步,文笔雄健,瑰丽多采,很快便传遍全国,深得后人喜爱。

南朝的文艺理论家刘勰,唐朝的文学家韩愈,宋朝的文学家陆佃,明朝的文学家杨慎,李贽等,都给予《鹖冠子》非常高的评价。

篇目

  1. 博选
  2. 著希
  3. 夜行
  4. 天则
  5. 环流
  6. 道端
  7. 近迭
  8. 度万
  9. 王鈇
  10. 泰鸿
  11. 泰录
  12. 世兵
  13. 备知
  14. 兵政
  15. 学问
  16. 世贤
  17. 天权
  18. 能天
  19. 武灵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5%8e%86%e5%8f%b2%e6%96%87%e5%8c%96/67633.html

墨经 菊江历史网

楚辞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