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文化 姓氏 菊江历史网

姓氏 菊江历史网

姓氏简介

姓氏(汉语拼音:Xingshi),姓与氏的合称。

原为中国夏、商、周时期贵族间区别不同血缘关系的一种制度。

姓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此外,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

夏、商时期,贵族有姓氏。

姓的分支为氏,意思相当于家或族。

有关周代姓氏制度,见于记载者较多。

周王为姬姓,侯国之君和卿大夫有同姓和异姓的区别。

虽然周代贵族有姓,但只有女子才称姓。

当时有同姓不婚的习俗,故称贵族女子的姓以示与夫家之姓有所区别。

周代实行宗法制,有大、小宗之别。

一个氏的建立表示一个小宗从大宗(氏)分裂出来,另立门户。

建立侯国要经周王认可,卿大夫立新家要得到君主允许。

贵族获得氏的方式有以下几种:①以国名为氏。

诸侯国君主以受封的国名为氏。

②以邑名为氏。

卿大夫及其子孙以采邑名为氏。

③以官名为氏。

贵族及其子孙以其官名为氏。

④以职业名为氏。

⑤以住地之名为氏。

⑥以同周王或侯君主血缘关系远近之称为氏。

⑦以贵族的字为氏。

按照宗法制度,公族史包括各代国君的近亲三代,公孙之子不属公族而须另外立氏。

这些贵族子孙多以其王父(祖父)之字为其氏。

以祖父之字为氏最为常见,是得氏通例。

春秋以前,贵族之姓承袭自远祖,因此百代不变;氏为贵族得自与自己血缘关系较亲近的先人,则数代即发生变化。

春秋战国时,宗法制度瓦解,姓氏制度也发生根本变革。

这时氏开始转变为姓。

以往贵族才有姓,平民仅有名,战国以后,平民有姓,百姓遂成为民众的通称。

姓氏制度的演化,反映了贵族的没落,平民地位的上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5%8e%86%e5%8f%b2%e6%96%87%e5%8c%96/68637.html

募兵制 菊江历史网

府兵制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