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文化 贡舶 菊江历史网

贡舶 菊江历史网

贡舶简介

贡舶,中国明初海外诸国贡使所乘的船舶,引申为明清时代官府的对外贸易。

又称市舶。

明制,外国贡使来中国,除携带贡品外,准许附带商货进行贸易。

对各次朝贡的贡品,明政府均照例偿以相当代价。

非朝贡国家的船舶来华互市例加禁止。

明政府对海外诸国来华朝贡的贡期、贡道、船舶数和朝贡人数都有具体规定。

贡期有2年、3年、10年数种,通常为3年一贡。

为辨认贡舶的真伪,洪武十六年(1383),礼部制定勘合制度,并开始对暹罗等59国发放勘合文册。

贡舶到达港口后,先由市舶司检验勘合,相符者方许入京朝贡。

贡舶带来的商货,可由贡使带入京师,在会同馆开市3日或5日,中国商人及军民人等可将非禁货物运入馆内,在礼部派员监督下“两平交易”。

也可以在市舶司所在地互市,由市舶司主持,官设牙行,与民交易。

初,贡舶贸易全免课税。

弘治、正德年间始行抽分制,税率不一。

隆庆以后,贡舶贸易渐趋衰落。

诸国来华之互市船舶,渐称市舶。

入清以后,市舶成为外国商船的专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5%8e%86%e5%8f%b2%e6%96%87%e5%8c%96/68767.html

西商 菊江历史网

海禁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