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山铁冶简介
佛山铁冶(汉语拼音:Fo shan tie ye),中国明代广州府南海县佛山镇(今广东佛山)为铁器冶炼、集散地之一。
15世纪初,佛山铁冶已见于史籍记载。
至成化、弘治之际,佛山居民大都以铁冶为业。
佛山镇地处西江和北江汇流处。
环堡皆水,水上运输便利。
广东各地采炼之生铁,多顺江而下,贩运至该镇炒铸成熟铁锭和其他铁制品。
佛山镇冶铁业均属民营,冶铁户称炉户,受炉户雇募者为工匠。
各炉户因炒铸铁器制品种类的不同而形成若干行业。
佛山铁器远销海内外。
明代定制,宫廷和官府所需用物品,都通过岁办或采办形式,取之于各行业的商民。
商民上供物品称答应上务或答应公务。
佛山炉户答应的铁器包括:铁锅、铁灶、各种军器、铁钉、铁线、佛山铁锅是清代煎盆镬等。
崇祯五年(1632),明政府在广东制造五大战船,需用大量铁钉。
佛山铁钉行蠹(即帮办的炉户)带差沿村诈索。
不该“答应”的炉户也在聚敛之列,强行“取办”。
封建官府的掠夺,严重阻碍了佛山民间铁冶业的发展,引起炉户的反抗。
清代,佛山仍是较重要的铁冶生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