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户简介
机户(汉语拼音:jī hù),中国古代专门从事纺织业的人户或作坊。
又称机坊、机家或机房。
最早在宋太祖开宝三年(970),济州(今山东巨野)就有记载。
机户主要是从农村以蚕桑为业和以纺织为业的生产者中分离出来的,城市居民中也曾出现。
机户起初可能是由家庭成员构成的家庭作坊,此后又吸收了雇工等非家庭成员,构成非家庭作坊。
它们之间的生产能力、经济力量有不小差别,主要从事丝织品的织作。
产品大都是商品,有的被官府收购,大部分投到市场上。
机户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勒索和压迫,因此,生产得不到正常发展。
元明清时机户主要分布于江南地区的市、镇之中。
从元代末年起,一批机户开始进入商品生产与流通的领域。
这类机户大多数是小商品生产者。
由于生产技术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纺织品市场的日益扩大,在机户之间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一些人从家庭生产者发展成作坊主。
到明末清初,这些作坊主和雇工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已是商品货币关系。
但是,大多数机户都要为封建国家提供劳役,以住坐、轮班及包揽领织的方法完成封建国家的征派,还要负担重税。
全体机户亦受到行会组织的支配。
机户也借封建政权的力量镇压、剥削工人。
如清雍正十二年(1734),官府在苏州立碑,禁止机工“叫歇”(即罢工)。
总的说来,在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要特征的封建经济体系中,这种以商品生产为主的机户,分布地区相对狭小,经济力量也十分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