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文化 逃人法 菊江历史网

逃人法 菊江历史网

逃人法简介

逃人法(汉语拼音:Taorenfa),中国清廷为严禁八旗奴仆逃亡和其他八旗人员逃旗而颁布的法令。

天命十一年(1626)始颁,中经多次更改。

其内容有对逃亡者的处罚规定,还有关于惩罚窝主、奖励检举、奖惩有关官吏和办事人员等的规定。

清入关前,为了制止农奴逃亡,就已陆续制定惩处逃人的法令。

入关后,为了维护满洲贵族的利益,清廷进一步制定极其残酷的逃人法。

逃人法的严厉执行,在满、汉统治阶级内部引起激烈争论。

一部分汉族官吏反对严惩窝主的刑律,要求修改逃人法。

清统治者为了维护满族王公亲贵的利益,最初态度顽固,坚持逃人法。

康熙中期后,随着旗地中农奴制经营逐渐被封建租佃关系所代替,前此严惩逃人和窝主的法令已不适应新情况,于是渐次更订,放宽惩罚。

康熙二十五年(1686)规定,改3次逃人处死为给宁古塔穷兵为奴。

三十八年决定裁撤兵部督捕衙门,把督捕事宜归并刑部办理,将逃人案件逐渐与其他刑事案件同等看待。

雍正二年(1724)规定,逃人在某地居住不到一年,窝主等俱各免议;超过一年,责30板。

乾隆八年(1743),大学士徐本等奏准刊布《督捕则例》,继续贯彻了减轻处罚的精神。

此后,由于满族内部的阶级分化日益加深,一般旗兵与余丁等逃亡严重,使清统治者把八旗兵丁逃旗作为督捕重点。

但用逃人法加强对一般旗人控制的企图并没有实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5%8e%86%e5%8f%b2%e6%96%87%e5%8c%96/69235.html

四大臣辅政 菊江历史网

统一中国台湾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