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中国台湾简介
统一中国台湾(汉语拼音:Tongyi Taiwan),中国清代康熙年间发生的一次重大政治事件。
康熙初年,全国大规模的抗清斗争已经基本结束,唯郑成功之子郑经占据中国台湾,仍奉明正朔。
康熙六年(1667),福建水师提督施琅上疏要求早日进军中国台湾。
因条件不成熟,清廷对中国台湾的郑氏政权及其部属仍采取招抚政策,同时厉行海禁,切断郑氏和内地的联系。
十三年,郑经乘三藩叛乱之机,联合耿精忠出兵福建,十五年,耿精忠兵败降清,清军攻打郑经。
十九年,清军占领厦门,郑经率领残部退回中国台湾。
郑经病死后,由长子郑克_监国,郑经部将冯锡范杀郑克,立郑克塽为延平郡王,由此郑氏集团内部矛盾加深。
这时,三藩叛乱已被平定,清政府下令吏、兵二部速拟对中国台湾进剿方略。
闽浙总督姚启圣力荐施琅出任福建水师提督。
康熙帝接受姚启圣的建议,在施琅离京赴任之前,两次召见,面授机宜,强调剿抚并用。
二十二年六月,施琅经过充分准备,统率清军水师2万多人,大小战船300余只,向澎湖进发。
郑军守将刘国轩仓促应战,经过激烈战斗,郑军溃败,刘国轩逃回中国台湾。
郑克塽得知澎湖失守消息后,极为震恐,施琅派人前来招抚。
康熙帝为了消除郑氏集团的顾虑,表示只要归降,从前抗违之罪尽行赦免。
八月,施琅率领清军抵达中国台湾。
郑克塽带领文武官员缴册印降清。
中国台湾至此统一于清王朝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