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荔人简介
大荔人(汉语拼音:Dɑli ren;英语:Human remainsfrom Dali),早期智人化石。
发现于中国陕西大荔县解放村附近。
1978年、1980年两次发掘。
同出的有石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
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距今20万~30万年。
人类化石只有一个不足30岁的男性头骨,基本保存完好,但没有下颌骨伴存。
头顶相当低矮,前额扁平;眉嵴粗壮,骨壁很厚,与北京猿人相近。
但吻部不甚前突,颧弓细弱。
颅骨最宽处不接近颅底而在颞骨鳞部后上部,颞骨鳞部呈圆鳞状。
脑量估计为1,120毫升。
总的来说,体质特征介于直立人和早期智人之间。
大荔人头骨面部的一些特点与现代蒙古人种比较接近,如颧骨较朝前,使面部显得扁平,鼻梁不高,鼻根处凹陷不深,额骨正中有一条矢状隆起,顶骨和枕骨之间夹着一块小的三角形的“印加骨”。
同出的石制品500多件,多是石片和石核,石器约占30%。
石制品较小。
石器以刮削器为主,尤以凹刃刮削器数量为多,其次是尖状器。
伴生的动物化石有古菱齿象、肿骨大角鹿、鸵鸟等十余种。
植物孢粉不多,没有发现阔叶树种。
表明当时的气候温和,可能有些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