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世界名人 崔浩简介_崔浩的儿子_崔浩的故事_崔浩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崔浩简介_崔浩的儿子_崔浩的故事_崔浩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崔浩简介

崔浩(汉语拼音:Cui Hao;英语:Chen Banding;?—约450年),中国北魏大臣,政治家、书法家。

字伯渊(一作伯源),小名桃简。

关东士族崔宏之子。

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人。

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参与军国大计,对促进北魏统一北方起了积极作用。

北魏道武帝时拜博士祭酒。

明元帝时参与军国重事,太武帝时参与策划灭赫连昌、败柔然、取北凉之战。

仕魏三君,官至司徒。

好文学经史,信天师道,通阴阳术数。

曾注释五经,制定《五寅元历》。

赞同道士寇谦之灭佛主张,促使朝廷于太平真君七年(446)颁废佛令,使佛教受到沉重打击。

太延五年(439),以元老领秘书监,续修国史。

因主张辨别姓族门第,企图恢复五等封爵制以发展士族大地主势力,为鲜卑贵族所忌恨。

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因秉笔直书拓跋氏先世隐事于国史,并刻石于道,激怒太武帝拓跋焘,以修史暴露“国恶”之罪被杀身灭族。

著有《五经注释》、《五寅元历》等。

《魏书》、《北史》有传。

崔浩出生于书法世家,其曾祖父崔悦、祖父崔潜均有书名;其父崔宏均亦善书法,擅长行书、草书、隶书。

崔浩承父业,少好文学,博览群书,能识天文,精于书法。

时人多托写《急就章》,经历多年,从不知倦,所书不计其数。

崔浩书法和其先人相比是一脉相传,但巧妙略嫌不足。

当时人得其墨迹,都割裱成册,作为临写范本,可见他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

《魏书》卷九十一《艺术传》云:“隶迹见知于闾里者甚众,未有如崔浩之妙。

”现无墨迹存世,有《孝文皇帝吊比干墓文》传为崔浩书。

该碑亦早佚,今有后人摹刻存世。

体杂篆、隶,笔画方正,匀称。

字迹多呈方形,结字宽博,略仿隶书笔意。

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瘦硬莫如崔浩。

”又谓“崔浩寇谦之体兼隶、楷,笔互方圆者也。

九家缘本分隶,崔浩则《褒斜》之遗。

”谓名家流派“崔浩之派为褚遂良、柳公权、沈传师。

崔浩博览经史,善于书法,兼通阴阳术数。

处理政务主张先修人事,次尽地利,后观天时。

明元帝时,崔浩从北魏游牧民族初入中原的情况出发,劝阻了迁都邺的计划,并促成了拓跋氏立太子的制度。

太武帝时,崔浩三次力排众议,主张攻灭赫连夏(427),主动大规模出击柔然(429),攻灭北凉沮渠氏(439)。

柔然的大溃败和夏的覆亡,使北魏得以解除政治上和军事上来自北方和西北方的威胁。

北凉沮渠氏的灭亡,使北魏得以打通西域商道,并从河西输入遗存的中原文化,有利于北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崔浩出身于当时第一流高门清河崔氏,和范阳高门卢玄是表兄弟,连姻者皆为士族。

崔家世奉道教,崔浩也信道甚笃,师事寇谦之,对于太武帝废佛起了促成作用。

崔浩不顾汉族地主与鲜卑贵族之间的矛盾,还想按照汉族世家大族的传统理想,整理和分别规定氏族门第的高下,遭到鲜卑贵族的不满;他主持编纂的国史,又直书了拓跋氏皇室一些避讳不愿人知的早期历史,因而得罪于太武帝,太平真君十一年(450)被杀。

崔浩宗族以及崔浩姻亲、高门士族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也因此株连,并受族诛。

政治理想

《魏书‧卢玄传》记载崔浩欲“齐整人伦,分明姓族”,卢玄曾经劝他“宜其三思”可是崔浩的态度是“虽无异言,竟不纳。

”点明了崔浩的死因。

从社会阶级去解释崔浩,会发现他代表的是北方的士族,他的思想也是北方士族的思想,《魏书‧崔浩传》提到崔浩“留心于制度、科律及经术之言。

作家祭法,次序五宗,蒸尝之礼,丰俭之节,义理可观。

性不好老庄之书。

”这是东汉以来儒家大族的传统,后面又谓崔浩“上推太初,下尽秦汉变弊之迹,大旨先以复五等为本。

”其中“五等”即是儒家士族的理想,《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记载:“相国晋王奏复五等爵。

”可见得崔浩与司马氏的理想相符。

崔浩选士是家世与人伦并进,在他心目中,能具备高官及儒学二条件之姓族,才是他理想的一等门第,透过选士,最终目的就是复兴儒家的五等爵制。

《北史‧李䜣》提到选助教时,崔浩“举其弟子箱子与卢度世、李敷三人应之。

”他不选李䜣是因为他出自范阳李氏,非高门大族,反观之,李敷出自赵郡李氏,卢度世出自范阳卢氏,皆出自高门。

评价

魏收:“崔浩才艺通博,究览天人,政事筹策,时莫之二,此其所以自比于子房也。

属太宗为政之秋,值世祖经营之日,言听计从,宁廓区夏。

遇既隆也,勤亦茂哉。

谋虽盖世,威未震主,末途邂逅,遂不自全。

岂鸟尽弓藏,民恶其上?将器盈必概,阴害贻祸?何斯人而遭斯酷,悲夫!”

朱敬则:“神人无功,达人无迹。

张子房元机孤映,清识独流。

践若发机,应同急箭;优游澹泊,神交太虚,非诸人所及也。

至若陈平、荀彧、贾诩、荀攸、程昱、郭嘉、田丰、沮授、崔浩、张宾等,可谓天下之菁英。

帷幄之至妙,中权合变,因败为功,爰自秦汉,讫於周隋。

杜牧:“周有齐太公,秦有王翦,两汉有韩信、赵充国、耿恭、虞诩、段颎,魏有司马懿,吴有周瑜,蜀有诸葛武侯,晋有羊祜、杜公元凯,梁有韦恚,元魏有崔浩,周有韦孝宽,隋有杨素,国朝有李靖、李积、裴行俭、郭元振。

如此人者,当此一时,其所出计画,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於内,功后成於外。

王夫之:“于崔浩以史被杀,而重有感焉。

浩以不周身之智,为索虏用,乃欲伸直笔于狼子野心之廷,以速其死,其愚固矣。

然浩死而后世之史益薉,则浩存直笔于天壤,亦未可没也。

直道之行于斯民者,五帝、三王之法也,圣人之教也,礼乐刑政之兴废,荒隅盗贼之缘起,皆于史乎徵之,即有不典,而固可徵也。

若浩者,仕于魏而为魏史,然能存拓拔氏之所繇来,详着其不可为君师之实,与其乘闲以入中国之祸始,俾后之王者鉴而知惧,以制之于早,后世之士民知媿而不屑戴之为君,则浩之为功于人极者亦伟矣。

浩虽杀,魏收继之,李延寿继之,撰述虽薉,而诘汾、力微之薉迹犹有传者,皆浩之追叙仅存者也。

崔浩资料

崔浩画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renwu/16459.html

陆探微简介_陆探微的儿子_陆探微的故事_陆探微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智果简介_智果的儿子_智果的故事_智果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